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6446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河道边坡绿化装置,具体涉及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挡板、竖直挡板顶部两侧垂直设置的插板以及竖直挡板底部两侧铰接的压板;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板和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杆,支护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支护板的底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凹槽,支护板的顶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支护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两支护杆的对向端皆设有弧形板,两弧形板的内弧面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稳定地连接边坡并对苗木进行有效支护,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河道边坡绿化装置,具体涉及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景观的建设是城市河道施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直接贴现了施工质量,目前城市河道景观都设有边坡结构,并在边坡上种植绿化草被和绿化苗木以美化边坡景观。但由于边坡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而苗木又垂直于水平面种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苗木栽种处进行突出坡度方向的培土作业,但是土堆在堆积时很容易从边坡上滑落,而且遇上大范围、长时间降雨时,土堆很容易被雨水冲离边坡;同时用于支护苗木的机构为数根捆绑状态的木杆,不仅制作费工费时且结构不牢固,同时木杆底部直接顶触培土土堆,培土土堆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支护机构的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稳定地连接边坡并对苗木进行有效支护,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挡板、竖直挡板顶部两侧垂直设置的插板以及竖直挡板底部两侧铰接的压板;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板和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杆,支护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支护板的底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凹槽,支护板的顶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支护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两支护杆的对向端皆设有弧形板,两弧形板的内弧面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中段处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弧形板的外弧面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与支护杆端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两支护杆的背向端皆设有手盘,手盘上设有防滑纹路。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插板和压板的板面上皆开设有数个内螺纹孔,且内螺纹孔与手拧螺栓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插板上远离竖直挡板的端部呈尖锐状,竖直挡板底部两侧设有与竖直挡板平行的第一扎土钉,压板上远离竖直挡板的端部铰接有第二扎土钉。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两挡护网,两挡护网两端分别包缠竖直挡板同侧的插板和压板并被手拧螺栓压接。本技术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本技术移动至边坡上的苗木处,并将本技术围挡在苗木外侧,然后竖直下压竖直挡板,使得竖直挡板通过第一扎土钉与边坡土壤连接,同时插板端部的尖锐部也插入边坡土壤内,使得本技术固定在边坡上,然后转动压板,并将挡护网两端分别缠绕相应的插板和压板,然后再通过手拧螺栓与插板和压板上的内螺纹孔连接,利用手拧螺栓压紧挡护网的端部网体,最后转动第二扎土钉使其尖锐部朝下,踩踏压板,将其连同第二扎土钉踩入边坡土壤并使得挡护网绷紧。挡护网配合竖直挡板对苗木周边进行围挡,并组成一个培土空间,土壤受到挡护网和竖直挡板的阻挡,不易出现滑落以及被水流冲刷携带下流的现象。然后将两支护板通过凹槽与插板插接,并通过手盘带动两支护杆转动,由于支护杆与支护板上的内螺纹孔连接,所以两支护杆在转动的同时也实现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弧形板围箍苗木并实现支护效果。由于支护杆通过轴承与弧形板连接,所以支护杆的转动不会带动弧形板的转动。支护板和支护杆将顶触支护苗木的力传递至插板上,由于插板与竖直挡板固定连接,且竖直挡板与边坡连接稳定,所以有效提高了苗木支护的稳定性。当然,上述空间也存在一些未被直接阻挡的间隙,如挡护网与竖直挡板之间存在一些间隙,但该间隙较小,不会影响本技术整体技术效果的实现,而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间隙处的连接板体包缠其他挡护网以阻挡相应间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稳定地连接边坡并对苗木进行有效支护,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未连接挡护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3所示,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挡板11、竖直挡板11顶部两侧垂直设置的插板12以及竖直挡板11底部两侧铰接的压板13,插板12上远离竖直挡板11的端部呈尖锐状,竖直挡板11底部两侧设有与竖直挡板平行的第一扎土钉16,压板13上远离竖直挡板11的端部铰接有第二扎土钉15。插板12和压板13的板面上皆开设有数个内螺纹孔14,且内螺纹孔14与手拧螺栓18螺纹连接。两挡护网17的两端分别包缠竖直挡板同侧的插板12和压板13并被手拧螺栓18压接;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板21和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杆23,支护杆23上开设有外螺纹,支护板21的底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插板12配合的凹槽22,支护板21的顶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支护杆23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两支护杆23的背向端皆设有手盘26,手盘26上设有防滑纹路;两支护杆23的对向端皆设有弧形板25,两弧形板25的内弧面对向设置,弧形板25的外弧面中段处设有轴承24,轴承24的外圈与弧形板25的外弧面固定连接,轴承24的内圈与支护杆23端部固定连接。应注意的是,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其外圈轴向长度大于内圈轴向长度。本技术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本技术移动至边坡上的苗木处,并将本技术围挡在苗木外侧,然后竖直下压竖直挡板11,使得竖直挡板11通过第一扎土钉16与边坡土壤连接,同时插板12端部的尖锐部也插入边坡土壤内,使得本技术固定在边坡上,然后转动压板13,并将挡护网17两端分别缠绕相应的插板12和压板13,然后再通过手拧螺栓与插板和压板上的内螺纹孔14连接,利用手拧螺栓压紧挡护网17的端部网体,最后转动第二扎土钉15使其尖锐部朝下,踩踏压板13将其连同第二扎土钉15踩入边坡土壤并使得挡护网17绷紧。挡护网17配合竖直挡板11对苗木周边进行围挡,并组成一个培土空间,土壤受到挡护网和竖直挡板的阻挡,不易出现滑落以及被水流冲刷携带下流的现象。当然,上述空间也存在一些未被直接阻挡的间隙,如挡护网与竖直挡板之间存在一些间隙3,但该间隙较小,不会影响本技术整体技术效果的实现,而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间隙处的连接板体包缠其他挡护网以阻挡相应间隙。然后将两支护板21通过凹槽22与插板12插接,并对挡护网17再次实现压接效果。通过手盘26带动两支护杆23转动,由于支护杆23与支护板21上的内螺纹孔连接,所以两支护杆23在转动的同时也实现对向移动,进而使得两弧形板25围箍苗木并实现支护效果。由于支护杆23通过轴承24与弧形板25连接,所以支护杆23的转动不会带动弧形板25的转动。支护板21和支护杆23将顶触支护苗木的力传递至插板12上,由于插板12与竖直挡板11固定连接,且竖直挡板11与边坡连接稳定,所以有效提高了苗木支护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挡板、竖直挡板顶部两侧垂直设置的插板以及竖直挡板底部两侧铰接的压板;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板和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杆,支护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支护板的底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凹槽,支护板的顶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支护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两支护杆的对向端皆设有弧形板,两弧形板的内弧面对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竖直挡板、竖直挡板顶部两侧垂直设置的插板以及竖直挡板底部两侧铰接的压板;所述支护机构包括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板和水平等高设置的两支护杆,支护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支护板的底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插板配合的凹槽,支护板的顶部板体上开设有与支护杆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两支护杆的对向端皆设有弧形板,两弧形板的内弧面对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边坡景观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外弧面中段处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弧形板的外弧面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与支护杆端部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敏秦朋飞余雄陈静静刘望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水电第十一工程局郑州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