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3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远离墙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抵压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开设有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滑口,所述滑口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抵压板,所述第一抵压板的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墙体上的壳体的设置,同时通过第二抵压板与第一抵压板完成对工程管线在高处的夹持收纳,使得工程管线置于高处,避免了综合管廊内积水对工程管线的侵害。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 structure with sewage pipe in corridor connecting out of corrid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structure in which the sewage pipe in the gallery connects out of the gallery, including a wall body. Two installation boards are fixed and installed on the wall body through fastening bolts. The two installation board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rod on one side far from the wall body, and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shell at one end far from the installation board.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hollow structure.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shell are symmetrically fixed with a second compression plate.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sliding port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The sliding ports are connected with a first compression plate, and the front and rear surfaces of the first compression plate are fixed. Fixed connection with locking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clamps and accepts the engineering pipeline at high altitude by setting the shell installed on the wall body,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pletes the clamping and acceptance of the engineering pipeline at high altitude through the second and the first pressure plates, so as to make the engineering pipeline at high altitude and avoid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pipeline by the accumulated water in the comprehensive pipelin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建造
,尤其涉及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但现有的综合管廊内的各种工程管线的排布比较杂乱,而且凌乱地散布在地上的话,容易受到综合管廊内积水的浸泡,会缩短工程管线的使用寿命,影响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综合管廊内的各种工程管线的排布比较杂乱,而且凌乱地散布在地上的话,容易受到综合管廊内积水的浸泡,会缩短工程管线的使用寿命,影响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而提出的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远离墙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抵压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开设有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滑口,所述滑口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抵压板,所述第一抵压板的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块,所述滑口内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相匹配的锁紧槽,所述锁紧块与锁紧槽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安装有套管,所述第一抵压板靠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抵压板靠近第一抵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第二抵压板的一端贯穿第一抵压板远离套管的一端后并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插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限位环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抵压板远离第二抵压板的一侧表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板上开设有与插杆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插杆与第一通孔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板与第二抵压板相对的一侧内壁上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通过粘连剂与第一抵压板、第二抵压板上相对的一侧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壳体为一体成型。本技术中,通过紧固螺栓将壳体固定安装在墙体上置于高处,之后将工程管线有序地插入第二抵压板与第一抵压板之间形成的开口中,然后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螺纹杆转动,因套管螺纹安装在螺纹杆上,故螺纹杆转动使得套管往远离限位环的一侧移动,也就带动第一抵压板移动并靠近第二抵压板实现对工程管线的夹持收纳。于此,本技术通过安装在墙体上的壳体的设置,同时通过第二抵压板与第一抵压板完成对工程管线在高处的夹持收纳,使得工程管线置于高处,避免了综合管廊内积水对工程管线的侵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中套管与第一抵压板连接情况的侧视图。图中:1墙体、2安装板、3紧固螺栓、4支撑杆、5伺服电机、6螺纹杆、7防滑垫、8套管、9壳体、10第一抵压板、11锁紧槽、12限位环、13弹簧、14插杆、15第二抵压板、16锁紧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上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2,两个安装板2远离墙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支撑杆4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设置有壳体9,支撑杆4与壳体9为一体成型,强度高,支撑稳固,壳体9的内部设为中空结构,壳体9的上下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抵压板15,壳体9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开设有与壳体9的内部相连通的滑口,滑口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抵压板10,第一抵压板10与第二抵压板15相对的一侧内壁上均设置有防滑垫7,防滑垫7通过粘连剂与第一抵压板10、第二抵压板15上相对的一侧内壁连接,避免工程管线在夹持收纳后发生相对滑动,第一抵压板10的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块16,滑口内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16相匹配的锁紧槽11,锁紧块16与锁紧槽1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壳体9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远离伺服电机5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在壳体9的内侧壁上,螺纹杆6上螺纹安装有套管8,第一抵压板10靠近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8的外表面上,第二抵压板15靠近第一抵压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14,插杆14远离第二抵压板15的一端贯穿第一抵压板10远离套管8的一端后并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2,第一抵压板10上开设有与插杆14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插杆14与第一通孔内壁滑动连接,插杆14上套设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限位环12上,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抵压板10远离第二抵压板15的一侧表面上。本技术中,通过紧固螺栓3将壳体9固定安装在墙体1上置于高处,之后将工程管线有序地插入第二抵压板15与第一抵压板10之间形成的开口中,然后启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工作带动螺纹杆6转动,因套管8螺纹安装在螺纹杆6上,故螺纹杆6转动使得套管8往远离限位环12的一侧移动,也就带动第一抵压板10移动并靠近第二抵压板15实现对工程管线的夹持收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2),两个所述安装板(2)远离墙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设置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部设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9)的上下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抵压板(15),所述壳体(9)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开设有与壳体(9)的内部相连通的滑口,所述滑口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抵压板(10),所述第一抵压板(10)的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块(16),所述滑口内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16)相匹配的锁紧槽(11),所述锁紧块(16)与锁紧槽(1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壳体(9)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远离伺服电机(5)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在壳体(9)的内侧壁上,所述螺纹杆(6)上螺纹安装有套管(8),所述第一抵压板(10)靠近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8)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抵压板(15)靠近第一抵压板(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14),所述插杆(14)远离第二抵压板(15)的一端贯穿第一抵压板(10)远离套管(8)的一端后并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2)。...

【技术特征摘要】
1.廊内污水管接出廊外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上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板(2),两个所述安装板(2)远离墙体(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远离安装板(2)的一端设置有壳体(9),所述壳体(9)的内部设为中空结构,所述壳体(9)的上下两侧对称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抵压板(15),所述壳体(9)的上下两侧表面上开设有与壳体(9)的内部相连通的滑口,所述滑口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抵压板(10),所述第一抵压板(10)的前侧表面与后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锁紧块(16),所述滑口内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与锁紧块(16)相匹配的锁紧槽(11),所述锁紧块(16)与锁紧槽(11)的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壳体(9)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远离伺服电机(5)的一端表面转动连接在壳体(9)的内侧壁上,所述螺纹杆(6)上螺纹安装有套管(8),所述第一抵压板(10)靠近螺纹杆(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套管(8)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俊唐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盛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