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469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包括:进风管及其设置在其下方的导风罩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进风管及导风罩结构设计可以加速室内空气与空调风的混合,并形成室内的空气循环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

A Nozzle Structure for Turbulent Mix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ir outlet structu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turbulent mix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outlet structure capable of generating turbulent mixing, comprising an air inlet pipe and a guide hood assembly arranged below it.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air inlet pipe and the air guide hood arranged in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celerate the mixing of indoor air and air conditioning, and form an indoor air circulation to further enhance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是集中制冷和制热的设备,通过管道将冷风或者热风送到需要调节气温的室内,通过风管道将中央空调的冷风或者热风直接吹入用户室内是不行的,一般在中央空调的出风口设置在天花板上且出风口端设有格栅状的散流器,但这样吹出来的风还是比较集中,使室内的气温调节不均匀,热交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能有效提升热交换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包括:进风管、导流罩组件;所述进风管上部为圆管状,下部为倒圆锥状,进风管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进风管中下部位置设置有圆形安装定位板,安装定位板与顶盖之间有一定距离;所述导流罩组件包括:顶盖,底盖,若干导流片;所述顶盖为圆形,与进风管同轴位于其下方,顶盖中心有贯通圆孔,大小与进风管底部内径一致,在顶盖贯通圆孔四周设置有呈圆形分布的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之间,顶盖四周略向下倾斜;所述底盖为圆形,中心部凸起状,位于顶盖下方且与顶盖同轴设置,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锥形导流罩,导流罩四周不超出底盖中心凸起部外边缘呈圆形分布的若干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之间;所述顶盖小孔与底盖小孔同一交错设置,且其孔径不相同;所述导流片为弧形,垂直呈圆形分布在顶盖与底盖之间,将顶盖与底盖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风道,导流片的长度小于底盖的半径,导流片的一端与底盖的外圆齐平,导流片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圆柱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置的进风管及导流罩结构设计可以加速室内空气与空调风的混合,并形成室内的空气循环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主视图。图2为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分解图。图3为底盖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包括:进风管100、导流罩组件;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风管100上部为圆管状,下部为倒圆锥状,进风管100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进风管100中下部位置设置有圆形安装定位板101,安装定位板101与顶盖200之间有一定距离;如图1-图3所示,所述导流罩组件包括:顶盖200,底盖201,若干导流片202;所述顶盖200为圆形,与进风管100同轴位于其下方,顶盖200中心有贯通圆孔,大小与进风管100底部内径一致,在顶盖200贯通圆孔四周设置有呈圆形分布的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202之间,顶盖200四周略向下倾斜;所述底盖201为圆形,中心部凸起状,位于顶盖200下方且与顶盖200同轴设置,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锥形导流罩203,导流罩203四周不超出底盖201中心凸起部外边缘呈圆形分布的若干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202之间;所述顶盖200小孔与底盖201小孔在同一交错设置,且其孔径不相同;所述导流片202为弧形,垂直呈圆形分布在顶盖200与底盖201之间,将顶盖200与底盖201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风道,导流片202的长度小于底盖201的半径,导流片202的一端与底盖201的外圆齐平,导流片202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圆柱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中央空调产生的冷风或热风经过进风管100时,由于进风管100顶部内径大于底部内径使得流速提升,进入导流罩,底盖201中心处设置有导流罩203,可以使高速气流以较小的风阻进入由顶盖200,底盖201及其设置在其中间的若干导流片202所形成的多个风道,同时由于底盖201中心凸起,导流片202呈圆形分布造成了风道空间由小到大的变化,高速气流在经过顶盖200小孔下方与底盖201小孔上方时会产生负压,吸入导流罩上下方的室内空气,与导流片202上设置的交错分布圆柱体发生碰撞产生湍流,加速室内空气与空调风的混合,并形成室内的空气循环进一步提升热交换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包括:进风管(100)、导流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0)上部为圆管状,下部为倒圆锥状,进风管(100)中下部位置设置有圆形安装定位板(101);所述导流罩组件包括:顶盖(200),底盖(201),若干导流片(202);所述顶盖(200)为圆形,与进风管(100)同轴位于其下方,顶盖(200)中心有贯通圆孔,大小与进风管(100)底部内径一致,在顶盖(200)贯通圆孔四周设置有呈圆形分布的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202)之间,顶盖(200)四周略向下倾斜;所述底盖(201)为圆形,中心部凸起状,位于顶盖(200)下方且与顶盖(200)同轴设置,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锥形导流罩(203),导流罩(203)四周不超出底盖(201)中心凸起部外边缘呈圆形分布的若干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202)之间;所述导流片(202)为弧形,垂直呈圆形分布在顶盖(200)与底盖(201)之间,将顶盖(200)与底盖(201)之间的空间分割成若干风道,导流片(202)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圆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产生湍流混合的出风口结构,包括:进风管(100)、导流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0)上部为圆管状,下部为倒圆锥状,进风管(100)中下部位置设置有圆形安装定位板(101);所述导流罩组件包括:顶盖(200),底盖(201),若干导流片(202);所述顶盖(200)为圆形,与进风管(100)同轴位于其下方,顶盖(200)中心有贯通圆孔,大小与进风管(100)底部内径一致,在顶盖(200)贯通圆孔四周设置有呈圆形分布的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片(202)之间,顶盖(200)四周略向下倾斜;所述底盖(201)为圆形,中心部凸起状,位于顶盖(200)下方且与顶盖(200)同轴设置,在其中心处设置有圆锥形导流罩(203),导流罩(203)四周不超出底盖(201)中心凸起部外边缘呈圆形分布的若干小孔,每个小孔恰好位于两相邻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