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530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03
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包括工作台、定型模具、软性支撑轴和加热箱,定型模具内设有弧形腔道,弧形腔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扩口段,各扩口段的外侧分别设有端部扩口机构,定型模具的上模连接在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上,下模固定在工作台的台面上,上模通过下压气缸的驱动向下压合在下模上而使放置在下模上的塑料直管在弧形腔道内折弯成与弧形腔道弧度相同的塑料弯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通过上模与下模压合的方式来制备塑料弯管接头的结构,只要将预先制成的塑料直管加热软化后放置在下模上,然后通过上模向下压合在下模上即可制得到塑料弯管接头,不仅降低了定型模具的设计要求,还有利于插置在塑料管内的软性支撑轴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

A Fabrication Device for Plastic Bend Pipe Joints

A preparation device for plastic elbow joint includes a worktable, a stereotyping die, a soft support shaft and a heating box. The stereotyping di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cavity,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arc-shaped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with an enlarged section. The outer side of each enlarged section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end-enlarged mechanism. The upper die of the stereotyping die is connected with a piston rod of a downward-pressure cylinder. The upper and lower dies are fixed on the table surface, and the upper dies are pressed down on the lower dies by the driving of the lower cylinder, so that the plastic straight pipes placed on the lower dies are bent into plastic bending pipe joints with the same radian as the arc cavity. Beca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stic elbow joint is prepared by pressing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e plastic elbow joint can be made by heating and softening the pre-made plastic straight pipe and placing it on the lower die, then pressing the upper die down on the lower die, 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tereotyping die.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removal of the flexible support shaft inserted in the plastic pipe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在排设塑料管道过程中,当遇到转角位或需要变向时,通常要用到塑料弯管接头将相邻两塑料管道连接在一起。然而,现有的塑料弯管接头,其制备方式通常是先设置装配模具,并在装配模具内设置所需弧度的弧形腔道,然后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次成型制备。对于注塑成型的方式,不仅模具的设计及装配要求高,而且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同时置于弧形腔道内用于塑料弯管接头内腔成型的支撑轴取出很不方便,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容易,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定型模具、与定型模具配合使用的用于插入塑料直管内的软性支撑轴和设置在工作台旁边的加热箱,所述定型模具内开设有由中间向两端翘起的弧形腔道,所述弧形腔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扩口段,各扩口段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工作台上的端部扩口机构,所述定型模具由上模及下模组成,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设置有支架,所述上模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支架上并与支架上设置的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下模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台面上并位于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弧形腔道对半分设于上模和下模上,所述上模通过下压气缸的驱动向下压合在下模上而使放置在下模上的塑料直管在弧形腔道内折弯成与弧形腔道弧度相同的塑料弯管接头。其中,各所述端部扩口机构分别包括施压气缸及连接在施压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扩口圆柱,各扩口圆柱的前端分别设置成锥形结构,通过所述扩口圆柱与其对应侧的扩口段的配合作用而实现塑料弯管接头的端部扩口,各施压气缸位于下模的侧上方并分别通过一连接架安装在工作台的台面上。所述连接架可水平移动地连接在工作台台面设置的导向座上,且所述连接架沿导向座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栓固定在导向座上。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水平导向槽,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连接架通过导向块与水平导向槽的配合连接而可水平移动地连接在导向座上。所述施压气缸可转动及上下移动地安装在连接架上,且所述施压气缸转动或/和移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竖直导向槽,所述施压气缸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施压气缸通过导向轴与竖直导向槽的配合连接而可转动及上下移动地连接在连接架上。所述下模的顶面上且位于弧形腔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上模的底面对应各限位柱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供限位柱插入的连接孔。所述软性支撑轴为软质塑料轴或塑胶气涨轴。所述弧形腔道的弧度为90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由于采用了通过上模与下模压合的方式来制备塑料弯管接头的结构,只要将预先制成的塑料直管加热软化后放置在下模上,然后通过上模向下压合在下模上即可制备得到所需弧度的塑料弯管接头,由于是将预先制好的塑料直管加热软化后进行压弯,因此降低了定型模具的设计要求,只要确保塑料管能够稳定放置于下模上即可,无需考虑模具密封等问题,而且通过这种压弯的方式,还有利于插置在塑料管内的软性支撑轴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在工作台上对称设置有二个端部扩口机构,当塑料弯管接头的两端部需要扩口时,直接通过端部扩口机构就能实现,大大提高了所需结构弯管接头制备的便利性。而且,由于在下模设置有限位柱,通过限位柱使塑料直管能够准确地置于弧形腔道所在位置,在压弯的过程中塑料管不会出现位置偏移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弯管接头制备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容易、使用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去除加热箱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软质塑料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塑胶气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塑料直管折弯成塑料弯管接头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塑料弯管接头经端部扩口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定型模具2、与定型模具2配合使用的用于插入塑料直管10内的软性支撑轴9和设置在工作台1旁边的加热箱3。其中,加热箱3由箱体及设置在箱体内的电加热管组成。软性支撑轴9是用于防止塑料直管10折弯过程中管体在径向上发生变形,而且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软性支撑轴9可为软质塑料轴(如图3所示)或塑胶气涨轴(如图4所示)。由于软性支撑轴9属于配套使用的部件,因此软性支撑轴9与工作台1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只是使用时插入到塑料直管10内即可。定型模具2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由中间向两端翘起的弧形腔道23,在本实施方式中,弧形腔道23的弧度为900,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将弧形腔道23的弧度设为1200、1500或其它弧度。而且,定型模具2由上模21及下模22组成,同时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设置有支架5,上模2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支架5上并与支架5上设置的下压气缸25的活塞杆相连接,具体地,在上模21的顶面对称设有两根导向柱,在支架5上对应开设有两个供导向柱穿过的导向孔,上模21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连接而可上下移动地连接在支架5上,而下压气缸25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5上,下模2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并位于上模21的正下方,弧形腔道23沿其长度方向对半分设于上模21和下模22上,如图所示,下模22的顶面设置成与弧形腔道23弧度相同的弧形凹面,上模21的底面设置成与弧形腔道23弧度相同的弧形凸面,弧形凸面与弧形凹面相互配合连接,对半分设的弧形腔道23分别置于弧形凹面和弧形凸面上。为了使塑料直管10能够稳定放置于下模22上,并防止压合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下模22的顶面上且位于弧形腔道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柱8,上模21的底面对应各限位柱8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供限位柱8插入的连接孔211,如图所示,在弧形腔道23长度方向的两侧是各设置有两个限位柱8,塑料直管10置于弧形腔道23的位置并通过限位柱8进行侧面的限位。制备塑料弯管接头时,先将预先制备好的塑料直管10放入加热箱3内加热软化,然后将软性支撑轴9插入软化后的塑料直管10内,再将塑料直管10放置在下模21上对应弧形腔道23的位置,接着通过电气控制器控制下压气缸25驱动上模21竖直向下运动,使上模21压合在下模22上,从而将塑料直管10在弧形腔道23内折弯成与弧形腔道23弧度相同的塑料弯管接头11(如图5所示),当折弯完成后,将上模21复位并取出软性支撑轴9即可。同时,在弧形腔道2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扩口段24,各扩口段2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端部扩口机构4,二个端部扩口机构4是对称设置在下压气缸25的两侧,各端部扩口机构4分别包括施压气缸41及连接在施压气缸41的活塞杆上的扩口圆柱42,各施压气缸41位于下模22的侧上方并分别通过一连接架6安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各扩口圆柱42的前端421分别设置成锥形结构,而扩口段24的内径大于塑料直管的外径,扩口圆柱42的外径大于塑料直管的内径,且位于两扩口段24之间的弧形腔道的内径与塑料直管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定型模具(2)、与定型模具(2)配合使用的用于插入塑料直管(10)内的软性支撑轴(9)和设置在工作台(1)旁边的加热箱(3),所述定型模具(2)内开设有由中间向两端翘起的弧形腔道(23),所述弧形腔道(2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扩口段(24),各扩口段(2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端部扩口机构(4),所述定型模具(2)由上模(21)及下模(22)组成,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支架(5),所述上模(2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支架(5)上并与支架(5)上设置的下压气缸(25)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下模(22)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并位于上模(21)的正下方,所述弧形腔道(23)对半分设于上模(21)和下模(22)上,所述上模(21)通过下压气缸(25)的驱动向下压合在下模(22)上而使放置在下模(22)上的塑料直管(10)在弧形腔道(23)内折弯成与弧形腔道(23)弧度相同的塑料弯管接头(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定型模具(2)、与定型模具(2)配合使用的用于插入塑料直管(10)内的软性支撑轴(9)和设置在工作台(1)旁边的加热箱(3),所述定型模具(2)内开设有由中间向两端翘起的弧形腔道(23),所述弧形腔道(23)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扩口段(24),各扩口段(2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工作台(1)上的端部扩口机构(4),所述定型模具(2)由上模(21)及下模(22)组成,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设置有支架(5),所述上模(2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支架(5)上并与支架(5)上设置的下压气缸(25)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下模(22)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并位于上模(21)的正下方,所述弧形腔道(23)对半分设于上模(21)和下模(22)上,所述上模(21)通过下压气缸(25)的驱动向下压合在下模(22)上而使放置在下模(22)上的塑料直管(10)在弧形腔道(23)内折弯成与弧形腔道(23)弧度相同的塑料弯管接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弯管接头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部扩口机构(4)分别包括施压气缸(41)及连接在施压气缸(41)的活塞杆上的扩口圆柱(42),各扩口圆柱(42)的前端(421)分别设置成锥形结构,通过所述扩口圆柱(42)与其对应侧的扩口段(24)的配合作用而实现塑料弯管接头的端部扩口,各施压气缸(41)位于下模(22)的侧上方并分别通过一连接架(6)安装在工作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静汉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茂塑管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