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302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属于板材成型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模头及设在第一模头后方的模具单体,模具单体依次设有第一模体、支架板、过渡板、第一压缩板、第二压缩板和口模板,在过渡板和第一压缩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模头;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分别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和EVOH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内的汇流处,聚乙烯和EVOH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其中,第一聚乙烯流道布设在EVOH流道的内层。该模具能够使材料在挤出过程中彼此复合在一起,其融合界面稳定和均匀。

A Co-extrusion Die for Polyethylene/EVOH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lyethylene/EVOH co-extrusion di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heet metal forming equipment. The die body comprises a first die head and a mold monomer positioned at the back of the first mold head, and the die monom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uld body, a bracket plate, a transition plate, a first compression plate, a second compression plate and an opening template, and a second die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transition plate and the first compression plate, and the first die head and the second die head are respectively opened with the die body. The first polyethylene runner and EVOH runner with two layers are composed of the cavity. The first polyethylene runner and EVOH runner are independent and streamlined, gradually shrinking and transiting to the confluence which is opened in the mouth template. After shunting and compression, the polyethylene and EVOH melt can be extruded from the confluence and formed. The first polyethylene runner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layer of the EVOH runner. The die can make the materials compound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extrusion process, and the fusion interface is stable and uni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
本技术属于板材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现代塑料制品生产已从单一材料逐步向复合材料方向进展,迄今为止已经发展到塑料与橡胶,金属材料,与木材,纤维,与无机材料等多种塑料复合等,复合成型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和家具等行业。塑料共挤出加工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的一种挤塑复合成型技术,它已称为当代最先进的塑料成型加工方法之一。塑料共挤出工艺是使用数台挤出机分别供给不同的熔融料流,料流在一个复合机头内复合汇合共挤出从而得到多层复合制品。它能够使多层具有不同特性的物料在挤出过程中彼此复合在一起,使制品兼有几种不同材料的优良特性,在特性上进行互补,从而得到有特殊要求的性能和外观,如防氧化、防潮、保湿型、热成型和热粘合能力,及强度、刚度、硬度等力学性能。这些具有综合性能的多层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它可以大幅度降低制品成本、简化流程、减少设备投资,复合过程不用溶剂,因此共挤出技术已被用于复合薄膜、板材、管材、异型材和电线电缆的生产。多层复合板材在共挤出成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墙板和装饰件上,以塑料建筑模板为首的多层复合板材,集成了多种聚合物的优良特性,使得共挤出板材在满足基本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更具有优越性。共挤出材料在挤出过程中,由于每层物料性参数和厚度的不同,在共挤出过程中会出现出口速度不均匀和界面不稳定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制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本模具能够使聚乙烯/EVOH材料在挤出过程中彼此复合在一起,其融合界面稳定和均匀。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包括第一模头及设在第一模头后方的模具单体,模具单体依次设有第一模体、支架板、过渡板、第一压缩板、第二压缩板和口模板,在过渡板和第一压缩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模头;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分别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和EVOH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内的汇流处,聚乙烯和EVOH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其中,第一聚乙烯流道布设在EVOH流道的内层。优选地,汇流处与第二压缩板的距离为60mm。优选地,在过渡板和第一压缩板侧壁上还设有第三模头,其中,第三模头与第二模头相对设置;第三模头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二聚乙烯流道,第二聚乙烯流道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内的汇流处,聚乙烯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进一步优选地,EVOH流道、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2um。优选地,第一聚乙烯流道内的聚乙烯为高密度聚乙烯,第二聚乙烯流道内的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地,支架板内和第一压缩板内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模头、第二模头和第三模头相连的且能将物料均匀分为两层的分流锥,分流锥分别与相应的第一聚乙烯流道、EVOH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连接。优选地,EVOH流道位于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且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交错布设。优选地,EVOH流道依次开设在过渡板、第一压缩板、第二压缩板和口模板上;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均开设在第一压缩板、第二压缩板和口模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通过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且每个流道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汇流处,保证了进料熔体流动速度均匀一致,熔体在模具内停留时间长、塑化性好,挤出稳定、各层供料均匀、壁厚一致、便于调整,保证板材质量,克服了层与层之间变形,且流道设计合理使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第一聚乙烯流道和EVOH流道均为两层,利于生产四层均匀的板材复合材料,第一聚乙烯流道布设在EVOH流道的外层,从而对气体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和极好加工性,同时内层可以使用回收的聚乙烯,减少原料成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共挤出板材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汇流处与第二压缩板的距离为60mm,可以有效的补偿因为离模膨胀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与三个模头分别与EVOH流道、第二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连接,便于实现与挤出机连接,生产六层均匀的板材复合材料。进一步地,第一聚乙烯流道、EVOH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小于0.2um;更进一步地,流道的型腔表面粗糙度为0.1um,其流道光滑对物料不产生阻滞,利于物料均匀流动。进一步地,第一聚乙烯流道内的聚乙烯为高密度聚乙烯,第二聚乙烯流道内的聚乙烯为低密度聚乙烯,利于生产三种单体材料的板材。进一步地,通过分流锥,便于将物料均匀分为两层。进一步地,EVOH流道位于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的外侧,且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交错布设,便于生产六层均匀的板材复合材料,EVOH位于外层,从而对气体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和极好加工性,同时内层可以使用回收的聚乙烯,减少原料成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共挤出板材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EVOH流道、第一聚乙烯流道和第二聚乙烯流道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生产的板材图;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截面图;图7和图8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其中:1为第一模头;2为第二模头;3为第三模头;4为第一螺钉;5为圆柱销;6为第二螺钉;7为法兰盘;8为第一模体;9为支架板;10为过渡板;11为第一压缩板;12为第二压缩板;13为口模板;14为汇流处;15为EVOH流道;16为第二聚乙烯流道;17为第二聚乙烯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图7和图8,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包括第一模头1及设在第一模头1后方的模具单体,模具单体依次设有第一模体8、支架板9、过渡板10、第一压缩板11、第二压缩板12和口模板13,在过渡板10和第一压缩板1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模头2;第一模头1和第二模头2分别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和EVOH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13)内的汇流处14,进而过渡到所需求的成型截面形状,聚乙烯和EVOH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14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最后经过冷却定型后,形成由EVOH和聚乙烯这两种材料复合在一起的四层复合板材,其中,第一聚乙烯流道16布设在EVOH流道15的内层。通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的流道,保证了进料熔体流动速度均匀一致,熔体在模具内停留时间长、塑化性好,挤出稳定、各层供料均匀、壁厚一致、便于调整,保证板材质量,克服了层与层之间变形,且流道设计合理使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第一聚乙烯流道16布设在EV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头(1)及设在第一模头(1)后方的模具单体,模具单体依次设有第一模体(8)、支架板(9)、过渡板(10)、第一压缩板(11)、第二压缩板(12)和口模板(13),在过渡板(10)和第一压缩板(1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模头(2);第一模头(1)和第二模头(2)分别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和EVOH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13)内的汇流处(14),聚乙烯和EVOH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14)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其中,第一聚乙烯流道(16)布设在EVOH流道(15)的内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头(1)及设在第一模头(1)后方的模具单体,模具单体依次设有第一模体(8)、支架板(9)、过渡板(10)、第一压缩板(11)、第二压缩板(12)和口模板(13),在过渡板(10)和第一压缩板(1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模头(2);第一模头(1)和第二模头(2)分别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和EVOH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第一聚乙烯流道(16)和EVOH流道(15)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13)内的汇流处(14),聚乙烯和EVOH熔体经过分流和压缩后,能从汇流处(14)挤出,行成表面共挤塑料型坯,其中,第一聚乙烯流道(16)布设在EVOH流道(15)的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汇流处(14)与第二压缩板(12)的距离为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EVOH共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过渡板(10)和第一压缩板(11)侧壁上还设有第三模头(3),其中,第三模头(3)与第二模头(2)相对设置;第三模头(3)与模具单体内开设的空腔构成聚乙烯进出的且均为两层的第二聚乙烯流道(17),第二聚乙烯流道(17)各自独立且为流线型,逐渐连续缩小过渡到开设在口模板(13)内的汇流处(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正浩齐志田普建白鹏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