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家辉专利>正文

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50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弯管,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上分别设有外螺纹;第一锥体管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的管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的第一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一管道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二管道内,从而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起到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的作用。也可以在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旋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后将弯管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焊接起来。

A Pipeline Connec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peline connec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e pipe, a second cone pipe and a bend pipe. The first cone pipe and the second cone pip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t both ends of the bend pipe, and the first cone pipe and the second cone pip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the diameter of the head of the first cone pipe and the diameter phase of the head of the second cone pip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Similarly, the diameter of the tail of the first cone tube and the second cone tub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elbow tube. The first cone pipe in the pipeline connec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rotated in the first pipeline through the external thread on the first cone pipe, and the second cone pipe is rotated in the second pipeline through the external thread on the first cone pipe, thereby through the pipeline connect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t plays the role of connect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pip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weld the elbow with the first pipe and the second pipe after the first cone pipe and the second cone pipe are respectively rotated into the first pipe and the second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连接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厂里,常常需要将管道与管道连接起来,现有的管道端头都是呈圆形,这样将管道与管道连接时比较的不方便,因此,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方便的将管道与管道连接起来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有效连接管道与管道的管道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弯管,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的管径。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所述第一锥体管的尾部设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锥体管的尾部设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弯管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旋于弯管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旋于弯管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所述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设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之间设有密封带。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长度的1/5-1/4。所述弯管外壁上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锥体管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锥度均为30~60°,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焊接于弯管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与弯管一体构成。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造容易、使用方便,通过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弯管,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的管径。在使用时,裤选取两根需要连接在一起的管道,我们可以设定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内壁分别设置内螺纹,将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中的第一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一管道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一锥体管上的外螺纹旋于第二管道内,为保证密封性,可以在第一锥体管外螺纹与第一管道内螺纹之间设置密封带,在第二锥体管外螺纹与第二管道内螺纹之间也设置密封带。从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连接装置起到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的作用。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在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旋入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后将弯管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焊接起来,起到加固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具体的,可以在第一锥体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在第二锥体管的尾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弯管的两端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第一连接体通过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旋于弯管内,第二锥体管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旋于弯管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与弯管螺纹旋紧连接。为保证密封性,第一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之间设置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之间设置有密封带。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长度的1/5-1/4。起到稳定作用。在弯管外壁上设置有防滑层,具体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可以增强弯管部分的防滑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锥体管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锥度均为30~60°,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提高了管道连接装置本身的稳固性。当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也可以不予弯管螺纹旋紧连接,可以将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分别焊接于弯管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第二锥体管与弯管一体构成。综上,通过本专利技术,使得管道与管道的连接更加方便,实现稳定、安全、可靠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锥体管、1-1第一连接体、1-2第一外螺纹、2第二锥体管、2-1第二连接体、2-2第二外螺纹、3弯管、3-1第一内螺纹、3-2第二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在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置外螺纹;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与弯管3螺纹旋紧连接。具体的,第一锥体管1的尾部设置第一连接体1-1,在第一连接体1-1上设置第一外螺纹1-2;在第二锥体管2的尾部设置第二连接体2-1,在第二连接体2-1上设置第二外螺纹2-2;在弯管3的两端内壁分别设置第一内螺纹3-1、第二内螺纹3-2,第一内螺纹3-1与第一外螺纹1-2相匹配,第二内螺纹3-2与第二外螺纹2-2相匹配;第一连接体1-1通过第一外螺纹1-2、第一内螺纹3-1旋于弯管3内,第二锥体管2通过第二外螺纹2-2、第二内螺纹3-2旋于弯管3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与弯管3螺纹旋紧连接。进一步的,在第一内螺纹3-1与第一外螺纹1-2之间设有密封带,第二外螺纹2-2、第二内螺纹3-2之间设有密封带。所述第一连接体1-1与第二连接体2-1的长度相同,第一连接体1-1的长度为第一锥体管1长度的1/5-1/4,第二连接体2-1的长度为第二锥体管2长度的1/5-1/4。在所述弯管3外壁上设置防滑层,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锥体管1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2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锥度均为30~60°,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实施例2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在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置外螺纹;本实施例中,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焊接于弯管3的两端,或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与弯管3一体构成。所述弯管3外壁上设置防滑层,防滑层由若干防滑凸起构成。所述第一锥体管1的长度与第二锥体管2的长度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锥度均为30~60°,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顶面积均为底面积的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弯管(3),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的分别设置固定于弯管(3)的两端,且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上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锥体管(1)头部的管径与第二锥体管(2)头部的管径相同,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尾部的管径小于弯管(3)的管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锥体管(1)、第二锥体管(2)分别与弯管(3)螺纹旋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锥体管(1)的尾部设有第一连接体(1-1),第一连接体(1-1)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2);所述第二锥体管(2)的尾部设有第二连接体(2-1),第二连接体(2-1)上设有第二外螺纹(2-2);所述弯管(3)的两端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内螺纹(3-1)、第二内螺纹(3-2),所述第一内螺纹(3-1)与第一外螺纹(1-2)相匹配,第二内螺纹(3-2)与第二外螺纹(2-2)相匹配;第一连接体(1-1)通过第一外螺纹(1-2)、第一内螺纹(3-1)旋于弯管(3)内,第二锥体管(2)通过第二外螺纹(2-2)、第二内螺纹(3-2)旋于弯管(3)内;从而使得第一锥体管(1)、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家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