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20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座体、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杆上方的安设架,所述安设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向下的滑腔,所述滑腔中平滑安装有滑架,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中设有左右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内顶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下端壁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牙轮。

An Advanced Porous Ceramic Wet Curtain Fixed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vanced porous ceramic wet curtain fix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body, a support rod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top end face of the seat body and an erection frame arranged above the support rod.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erection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cavity with a downward opening. The sliding cavity is smoothly installed with a sliding frame and the bogie. A first steering chamber is installed in the bottom end face, and the first steering chamber is rotatable through a bearing. The bogi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teering chamber extending left and right. The top wall of the second steering chamber is fixed with a first motor, and the bottom power of the first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ne located in the second steering chamber. Tooth teeth,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walls of the second steering chamber are rotatably mounted with a left and right symmetrical steering sleeve, and the second tooth teeth are fixed on the steering sleev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ooth tee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加工
,具体是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陶瓷运用技术的不断提升,一些湿帘固定框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及其广泛,湿帘固定框架往往具备多个陶瓷固定盘,为了方便固定安装,在加工生产时往往要对这些陶瓷固定盘进行钻孔操作,而传统的陶瓷钻孔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同一圆周上的等距钻孔操作,现有中也有较多自动化程度高的钻孔设备,但其使用成本较大,且操作极为复杂,难以满足现有所需,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本专利技术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座体、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杆上方的安设架,所述安设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向下的滑腔,所述滑腔中平滑安装有滑架,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中设有左右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内顶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下端壁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牙轮,所述转向套底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外的钻头,所述第一转向腔内顶壁设有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中还是也有开端向上的花键槽,所述安设架中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滑腔互通的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内侧端壁中设有第五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与所述第五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凸轮,所述第五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五转向腔上方设有第六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的所述安设架中设有第七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七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六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七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七转向腔内顶壁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七转向腔与所述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顶部伸展端伸入所述第七转向腔中且顶部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三锥边轮,所述第三转向轴底部伸展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的花键轴,所述座体中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凹槽以及稳定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五转向腔与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互通设置有通透槽,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位于所述通透槽中的传动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杆内侧端面固定设有安设块,所述安设块中固定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夹具,所述夹具内圆上固定设有防护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个所述支杆之间的所述座体顶部端面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插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腔左右内壁中对称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中平滑安装有与所述滑架固定连接的导滑块,所述导滑槽内底壁设有与所述导滑块相抵的弹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座体底部端面内且所述稳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陶瓷固定盘的中心孔对准所述插臂,使插臂插入中心孔中,然后控制所述液压缸运行,所述液压缸运行可控制所述夹具对陶瓷固定盘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固定后同时控制所述第一马达以及所述第二马达转动,所述第一马达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一齿牙轮驱动所述第二齿牙轮带动左右两个所述转向套以及所述钻头转动,所述第二马达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二锥边轮驱动所述第一锥边轮以及所述第三锥边轮转动,所述第一锥边轮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二转向轴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第一转向轴以及所述凸轮转动,此时,在所述第三锥边轮转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三转向轴以及所述花键轴转动,所述花键轴转动后可驱动所述花键套带动所述转向架转动,当所述凸轮的凸出部分与所述滑架顶部端面相抵后,所述凸轮顶压所述滑架向下移动,所述花键轴与所述花键槽脱离,所述转向架停止转动,所述滑架继续向下移动后即可实现钻孔操作,当所述凸轮的凸出部分与所述滑架顶部端面逐渐脱离后,在所述弹片的作用下,所述滑架逐渐向上滑动而使所述钻头逐渐脱离陶瓷固定盘本体,当所述滑架顶部端面与所述滑腔内顶壁相抵后,所述花键轴与所述花键槽配合连接,所述转向架继续转动,由此可带动所述钻头转动至下一次打孔位置,由此往复即可实现同一圆周上的等距打孔操作,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同一圆周上的等距打孔操作,可大大减少设备使用成本,提高钻孔效率以及钻孔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座体10、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座体10顶部端面的支杆11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杆11上方的安设架12,所述安设架12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向下的滑腔13,所述滑腔13中平滑安装有滑架14,所述转向架15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转向腔23,所述第一转向腔23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架15,所述转向架15中设有左右伸展的第二转向腔21,所述第二转向腔21内顶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20,所述第一马达20底部动力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腔21中的第一齿牙轮16,所述第二转向腔21上下端壁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转向套17,所述转向套17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轮16配合连接的第二齿牙轮18,所述转向套17底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转向架15底部端面外的钻头19,所述第一转向腔23内顶壁设有第三转向腔41,所述第三转向腔41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花键套42,所述花键套42中还是也有开端向上的花键槽,所述安设架12中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滑腔13互通的第四转向腔32,所述第四转向腔32内侧端壁中设有第五转向腔28,所述第四转向腔32与所述第五转向腔28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27,所述第四转向腔32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27上固定设有凸轮31,所述第五转向腔28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27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26,所述安设架12中位于所述第五转向腔28上方设有第六转向腔30,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30之间的所述安设架12中设有第七转向腔37,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30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七转向腔37的第二转向轴38,所述第六转向腔30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38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33,所述第七转向腔37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38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边轮34,所述第七转向腔37内顶壁设有第二马达36,所述第二马达36底部动力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34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35,所述第七转向腔37与所述滑腔13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第三转向轴40,所述第三转向轴40顶部伸展端伸入所述第七转向腔37中且顶部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34配合连接的第三锥边轮39,所述第三转向轴40底部伸展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花键槽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座体、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杆上方的安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向下的滑腔,所述滑腔中平滑安装有滑架,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中设有左右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内顶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下端壁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牙轮,所述转向套底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外的钻头,所述第一转向腔内顶壁设有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中还是也有开端向上的花键槽,所述安设架中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滑腔互通的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内侧端壁中设有第五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与所述第五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凸轮,所述第五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五转向腔上方设有第六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的所述安设架中设有第七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七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六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七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七转向腔内顶壁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七转向腔与所述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上下伸展的第三转向轴,所述第三转向轴顶部伸展端伸入所述第七转向腔中且顶部尾端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配合连接的第三锥边轮,所述第三转向轴底部伸展端固定设有与所述花键槽花键配合的花键轴,所述座体中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凹槽以及稳定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座体、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座体顶部端面的支杆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杆上方的安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设架底部端面内设有开端向下的滑腔,所述滑腔中平滑安装有滑架,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内设有第一转向腔,所述第一转向腔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中设有左右伸展的第二转向腔,所述第二转向腔内顶壁固定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底部动力连接有位于所述第二转向腔中的第一齿牙轮,所述第二转向腔上下端壁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左右对称的转向套,所述转向套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轮配合连接的第二齿牙轮,所述转向套底部固定设有贯穿所述转向架底部端面外的钻头,所述第一转向腔内顶壁设有第三转向腔,所述第三转向腔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中还是也有开端向上的花键槽,所述安设架中左右对称设有与所述滑腔互通的第四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内侧端壁中设有第五转向腔,所述第四转向腔与所述第五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向轴,所述第四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凸轮,所述第五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一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安设架中位于所述第五转向腔上方设有第六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的所述安设架中设有第七转向腔,左右两个所述第六转向腔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七转向腔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六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七转向腔中的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锥边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时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冠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