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329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及装置,属于生物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将样品液吸至毛细管中,加热使其汽化形成菌体层,然后在不同阶段通过将所需溶液没过菌体层实现革兰氏染色的初然、媒染、脱色和复染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完成后均进行洗涤,最后干燥后将毛细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述装置基于上述以毛细管为载体设置,通过毛细管夹持机构固定毛细管,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分别作用实现毛细管在不同工作位的工作,最终全自动或半自动完成染色。该装置能够实现批量对于样本进行处理,处理结果重复性好,解决了因为手工操作带来的实验误差,并且仅需要微量试剂即可完成染色,极大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A Gram Dyeing Method and Device with Capillary as Carri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am dyeing with capillary as carrier, belonging to the biological field. The steps of the method are as follows: firstly, sample liquid is sucked into capillary, heated and vaporized to form bacterial layer, and then, at different stages, primary and mordant dyeing of Gram dyeing is realized by passing the required solution through the bacterial layer. Four steps are decolorization and re-dyeing. After each step is completed, the capillary is washed and then dried and observed under an optical microscope. Based on the capillary as the carrier, the device fixes the capillary through the capillary clamping mechanism. The first driving group and the second driving group act on the capillary at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respectively, and finally complete dyeing automatically or semi-automatically. The device can process samples in batches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solve the experimental errors caused by manual operation, and only need trace reagents to complete dyeing, which greatly saves manpower and material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自1884年HansChristianGram报道了革兰氏染色方法以来,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发展,已成为细菌学中一个经常使用和十分重要的方法。在1940年至1960年期间,革兰染色在临床上的应用达到顶峰,对于众多微生物学家和临床医师们来说,革兰氏染色因其快速、简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这些年来,染色方法也经过了多次修改,如Brown-Hopps法、Brown-Brenn法和Gram-twort法,并广泛在解剖病理学实验室使用。通过对各种改进方法的对比,发现仍然沿用着Gram氏原来的四步法,部分研究人员采用了三步法,其基本原理并没有改变。如黄元桐报道的革兰氏染色三步法,是把酒精退色和复染的两步合并在一步中进行。尽管革兰染色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但由于操作人员差异,控制不佳以及缺乏标准化,许多临床医生对其结果报以怀疑态度。因此,确保革兰氏染色结果准确可靠,所需的标准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市面上已出现全自动染色仪仪,但现有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依赖于载玻片为载体的染色过程,采用离心式设计,染色的数量少、时间长、流路管道易堵塞、喷射不均匀,并且需要大量的试剂喷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革兰氏染色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革兰氏染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检测的液体样品,吸入毛细管内,加热毛细管的样品部位使样品瞬间汽化,粘固在毛细管内壁上,形成菌体层;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结晶紫溶液中进行吸附初染,初染过程中结晶紫溶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去掉浮色;步骤三、将经步骤二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碘液中进行媒染,媒染过程中碘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洗掉浮色;步骤四、将经步骤三处理的毛细管插入脱色液中进行脱色,脱色过程中脱色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为下一步复染做准备;步骤五、将经步骤四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红色染料中进行复染,复染过程中红色染料没过菌体层,水冲洗、晾干;步骤六、将经步骤五处理的毛细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视野内菌体的颜色判断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作为对上述染色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和步骤五中所述水冲洗的替换方式为:用吸水纸将毛细管中残留的液体吸走。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染色的装置,包括安装板、与安装板连接的移动机构、与安装板垂直连接的工作底台和设置在安装板底部一端处对毛细管进行加热的加热位;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轨;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横向臂、驱动横向臂沿导轨滑动的第一驱动组和固定在横向臂上且与横向臂垂直的纵向臂;所述导轨和横向臂均处在水平方向上且相互垂直;所述纵向臂上的侧面上设有纵向的滑轨,所述滑轨连接有固定毛细管的毛细管夹持机构;所述毛细管夹持机构包括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动板、控制滑动板沿滑轨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二驱动组和设置在滑动板底部用于夹持毛细管的夹持部;所述工作底台沿导轨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个工作位,所述工作位位于毛细管夹持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作底台内设有可拆卸的工作板,工作板上设有若干个顶部开口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与工作位一一对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所述滑动板上位于夹持部的上方设有气动部,所述气动部包括气缸、与气缸配合的柱塞和驱动柱塞在气缸内作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组;所述气缸底部设有与作为染色载体的毛细管顶端密闭配合的插入口。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工作板为单独分离设置以便取出向工作槽中添加或替换染色溶液。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位通过氙灯光源对吸有液体样品的毛细管底部进行加热并使之汽化。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客体上设有供工作板出入的通道以及供安装和拆卸毛细管的开关门;壳体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加热位在加热工作时存在危险。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革兰氏方法,以毛细管为载体代替传统的玻片,然后按照常规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鉴定,首先提高了染色的便捷性,其次,大大节约成本,仅需微量试剂即可完成染色,最后,在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上,明显优于玻片染色效果。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革兰氏染色装置,可通过设置智能系统实现对第一驱动组、第二驱动组和第三驱动组的全自动调控,也可进行半自动控制,总之,该装置能够实现对样品的批量处理,且每次染色较为迅速,处理结果重复性较好,解决了手工操作带来的实验误差,每个染色过程仅需微量的染色试剂,极大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图;图2是实施例2中大肠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图;图3是实施例3所述革兰氏染色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所述革兰氏染色装置夹持毛细管开始进行染色的示意图;图5是图3和图4中圈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设有壳体的革兰氏染色装置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安装板;2、工作底台;3、加热位;4、导轨;5、第一驱动组;6、横向臂;7、纵向臂;8、滑轨;9、第二驱动组;10、滑动板;11、夹持部;12、气动部;13、第二驱动组;14、洗涤位;15、复染位;16、脱色位;17、媒染位;18、初染位;19、样品位;20、工作板;21、毛细管;22、开关门;23、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一、将培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液,经稀释处理后得样品液,备用;取内径不大于1mm的玻璃毛细管,将毛细管置于样品液中,利用毛细作用吸取样品液;将毛细管内有样品液的部分置于酒精灯火焰上使样品液瞬间汽化,包括菌体在内的混合物粘固在毛细管内壁表面,形成菌体层;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结晶紫溶液中,通过毛细作用将结晶紫溶液输送至菌体层处进行初染,然后进行清水冲洗以去掉浮色;步骤三、将经步骤二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碘液中,通过毛细作用将碘液输送至菌体层处进行媒染,然后进行水冲洗以洗掉浮色;步骤四、将经步骤三处理的毛细管插入脱色液中,通过毛细作用将脱色液输送至菌体层处进行脱色,然后进行水冲洗为下一步复染做准备;步骤五、将经步骤四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番茄红染料中,通过毛细作用将番茄红溶液输送至菌体层处进行复染,水冲洗、晾干;步骤六、将经步骤五处理的毛细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视野内清洗可见紫色的杆状菌体(图中箭头指示部分),鉴定为革兰氏阳性菌。实施例2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步骤一、将培养的大肠杆菌菌液,经稀释处理后得样品液,备用;取内径不大于1mm的玻璃毛细管,将毛细管置于样品液中,利用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吸取样品液;将毛细管内有样品液的部分置于酒精灯火焰上使样品液瞬间汽化,包括菌体在内的混合物粘固在毛细管内壁表面,形成菌体层;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结晶紫溶液中,通过毛细作用将结晶紫溶液输送至菌体层处进行初染,然后利用吸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检测的液体样品,吸入毛细管内,加热毛细管的样品部位使样品瞬间汽化,粘固在毛细管内壁上,形成菌体层;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结晶紫溶液中进行吸附初染,初染过程中结晶紫溶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去掉浮色;步骤三、将经步骤二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碘液中进行媒染,媒染过程中碘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洗掉浮色;步骤四、将经步骤三处理的毛细管插入脱色液中进行脱色,脱色过程中脱色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为下一步复染做准备;步骤五、将经步骤四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红色染料中进行复染,复染过程中红色染料没过菌体层,水冲洗、晾干;步骤六、将经步骤五处理的毛细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视野内菌体的颜色判断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待检测的液体样品,吸入毛细管内,加热毛细管的样品部位使样品瞬间汽化,粘固在毛细管内壁上,形成菌体层;步骤二、将经步骤一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结晶紫溶液中进行吸附初染,初染过程中结晶紫溶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去掉浮色;步骤三、将经步骤二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碘液中进行媒染,媒染过程中碘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以洗掉浮色;步骤四、将经步骤三处理的毛细管插入脱色液中进行脱色,脱色过程中脱色液没过菌体层,然后进行水冲洗为下一步复染做准备;步骤五、将经步骤四处理的毛细管插入红色染料中进行复染,复染过程中红色染料没过菌体层,水冲洗、晾干;步骤六、将经步骤五处理的毛细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根据视野内菌体的颜色判断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步骤三、步骤四和步骤五中所述水冲洗的替换方式为:用吸水纸将毛细管中残留的液体吸走。3.利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毛细管为载体的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染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与安装板连接的移动机构、与安装板垂直连接的工作底台和设置在安装板底部一端处对毛细管进行加热的加热位;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孔阳杨同香唐琳冯爱青陆佳游冯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