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424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属于科学实验用器具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本体、表膜和底膜,本体上设有标本池和加液池,加液池的一端有液体进口,另一端有与标本池相通的液体出口,标本池的另一端也设有液体出口,标本池的进口和出口处均有过滤网;表膜覆盖在本体的上表面,本体的下表面涂有不干胶,底膜粘贴在不干胶面上,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状尺寸均与玻璃载玻片相匹配,撕去底膜,可将本体粘贴到玻璃载玻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染色操作区即可完成抗体孵育和多次清洗操作,避免卵母细胞的多次转移,统一了操作条件和处理流程,并缩短流程时间;同时依据卵母细胞的粒径,设多个不同深度的标本固定池,使盖玻片按压深度合适,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主要应用于卵母细胞的清洗、染色、固定等体外实验操作,属于科学实验用器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经常会对卵母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操作,传统的卵母细胞体外免疫荧光实验的抗体孵育、染色标记和清洗过程,往往是采用口吸管将卵母细胞从一个培养滴中转移至其他培养滴,卵母细胞在不同反应液(如第一抗体、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等)孵育、在不同的清洗液中清洗,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荧光素标记,再利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在完成卵母细胞的获得、清洗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荧光素标记和固定过程中,数次的转移、孵育和清洗,导致操作过程繁琐费时,而且同批卵母细胞在试剂、操作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均可能存在差异。传统操作方法中,卵母细胞的固定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将卵母细胞转移至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根据经验手工按压载玻片,按压力度的大小直接关乎能否成功观察到标本的状态,力度轻卵母细胞浮动,力度过大又会导致卵母细胞破裂,所以操作人员需要谨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包括本体、表膜和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标本的标本池和与标本池连通的加液池,加液池的一端设有液体进口,加液池另一端即靠近标本池的一端,设有与各标本池相通的液体出口,液体可由加液池进入各标本池,每个标本池的另一端设有液体出口,用于排出使用后的液体,标本池的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过滤网,用于阻挡标本外流;所述表膜覆盖在本体的上表面,本体的下表面涂有不干胶,底膜粘贴在不干胶面上,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状尺寸均与玻璃载玻片相匹配,撕去底膜,就可将本体粘贴到玻璃载玻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包括本体、表膜和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标本的标本池和与标本池连通的加液池,加液池的一端设有液体进口,加液池另一端即靠近标本池的一端,设有与各标本池相通的液体出口,液体可由加液池进入各标本池,每个标本池的另一端设有液体出口,用于排出使用后的液体,标本池的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过滤网,用于阻挡标本外流;所述表膜覆盖在本体的上表面,本体的下表面涂有不干胶,底膜粘贴在不干胶面上,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形状尺寸均与玻璃载玻片相匹配,撕去底膜,就可将本体粘贴到玻璃载玻片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有标本固定池,用于放置已完成孵育和清洗的卵母细胞。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卵母细胞体外操作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妍张守信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毓璜顶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