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刘军专利>正文

一种门锁相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303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解锁装置内的开锁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前后贯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左门锁,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左门锁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右门锁,所述左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门关上即可自动锁门,安全可靠,节省人力,可两种模式切换,适用不同情况,值得推荐。

A Door Lock Relate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or lock correla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body, a lock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an unlock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and an unlock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unlocking device. The lock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avity arranged in the device body through front and back. A left door lock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cavity, a right door lock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door lock in the first cavity, a second cavity with an opening to the right is arranged in the left door lock, and a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rear inner walls of the second cavity through a bearing rotation coordinati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n the second cavit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block,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rotating block.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use, and can automatically lock the door when the door is closed. It is safe, reliable, labor-saving, and can switch between two modes. It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is worth recomm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锁相关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
,具体是一种门锁相关方法。
技术介绍
门是建筑的门面,是连接两个空间的一种工具,而门锁是门安全的一个保证,不管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店铺里,推拉门都因其不占用地方且便利安全被广泛使用,现如今的推拉门的门锁多为外装式占用体积,容易被撬,安全系数低,因此设计简易而有效的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解锁装置内的开锁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前后贯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左门锁,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左门锁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右门锁,所述左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绕所述第一转轴的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下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滑动而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且与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右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所述第五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八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十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六滑块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内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九滑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九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所述第四开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十滑块的左右端上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五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的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六开腔内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前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端相抵接,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后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的下侧内壁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八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六开腔内的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后侧的下端相抵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开腔内,所述第八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空腔相连通的第九开腔,所述第九滑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九开腔,所述第九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三移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开腔,所述第九滑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开腔内,所述第十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移动块,所述第二滑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的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移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左端与所述限位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八弹簧,所述第一滑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与所述第八空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滑腔,所述第四移动块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内的所述第四移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移动块,所述第四滑腔内可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的第六移动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开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十开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十开腔内的所述第九滑块上左右对称的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凹槽内左右滑动的第六移动块,左侧的所述第六移动块上设置有第五凹槽,左侧的所述第四凹槽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转腔,所述第八开腔与所述第一滑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转腔,所述第一转腔的左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一转腔、第二转腔以及第八开腔内转动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的右端与所述第五凹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线,所述第十开腔内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转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滑腔,所述第五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五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的第七移动块,所述第五滑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前的第六滑腔,所述第六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八移动块,所述第八移动块的后端与所述第六滑腔的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九弹簧,所述第六滑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滑腔,所述第七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八移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九移动块,所述第九移动块的后端与所述第五滑块相抵接,所述右门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转动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所述左门锁与所述右门锁相互靠近至贴合,此时所述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左移动,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卡入所述第二凹槽,带动所述第四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进入所述第七空腔,进而带动所述第六滑块先向右移动再在所述第五弹簧作用下向左移动,同时所述第五滑块卡入所述第一开腔,所述左门锁与所述右门锁锁住;其次,要解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解锁装置内的开锁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前后贯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左门锁,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左门锁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右门锁,所述左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绕所述第一转轴的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下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滑动而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且与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右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所述第五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八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十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六滑块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内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九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解锁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解锁装置内的开锁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前后贯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左门锁,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左门锁的右侧可滑动的设置有右门锁,所述左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前后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朝向绕所述第一转轴的顺时针方向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下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置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一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滑动而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凹槽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设置有斜面结构,所述第五空腔与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且与所述第三滑块的左端的斜面结构相配合的的第二凹槽,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五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右门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所述第五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八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所述第七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右端与所述第十空腔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六滑块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内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设置有第九滑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锁相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九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九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三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十滑块,所述第四开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十滑块的左右端上侧固定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五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的前后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六开腔内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前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下端相抵接,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后侧的上端与所述第六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的下侧内壁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八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六开腔内的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转动块的后侧的下端相抵接,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开腔内,所述第八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空腔相连通的第九开腔,所述第九滑块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九开腔,所述第九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腔的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三移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开腔,所述第九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崔刘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