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270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合成方法,首先使用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使用2‑氨基恶唑与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对应的伯胺盐以后和所述羧酸2反应得到2‑氨基恶唑类化合物C26H25O10N3;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展现出广阔的药理和生理活性,例如使用它们作为吡喃型半乳糖变位酶抑制剂、双阿立新受体抗体和丙肝病毒NS3蛋白酶抑制剂(E.C.Dykhuizen,J.F.May,A.Tongpenyai,L.L.Kiessling,J.Am.Chem.Soc.2008,130,6706-6707;C.D.Cox,M.J.Breslin,D.B.Whitman,J.D.Schreier,G.B.McGaughey,M.J.Bogusky,A.J.Roecker,S.P.Mercer,R.A.Bednar,W.Lemaire,J.G.Bruno,D.R.Reiss,C.M.Harrell,K.L.Murphy,S.L.Garson,S.M.Doran,T.Prueksaritanont,W.B.Anderson,C.Tang,S.Roller,T.D.Cabalu,D.Cui,G.D.Hartman,S.D.Young,K.S.Koblan,C.J.Winrow,J.J.Renger,P.J.Coleman,J.Med.Chem.2010,53,5320-5332;T.Zhang,Z.Yan,A.Sromek,B.I.Knapp,T.Scrimale,J.M.Bidlack,J.L.Neumeyer,J.Med.Chem.2011,54,1903-1913.)这类化合物也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S.Huanget.al,Bioorg.Med.Chem.Lett.,2008,18,2324;Z.Y.Sunetal,Bioorg.Med.Chem.Lett.,2009,19,6801.)和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J.Patmanetal,Bioorg.Med.Chem.Lett.,2007,17,2540;C.Liuetal,Bioorg.Med.Chem.Lett.,2008,18,1874),这类化合物也例如作为组胺酶H3抑制剂和神经肽抑制剂(I.D.Linneyetal,J.Med.Chem.,2000,43,2362;U.Z.Y.Sunetal.,Bioorg.Med.Chem.Lett.,2009,19,6801)。正由于2-(N-烷基)氨基噻唑和2-(N-烷基)氨基恶唑非常重要,所以发展简单和高效的合成方法来制备这类化合物一直受重视。目前,过渡金属催化环构邻卤苯基脲或多组分浓缩/偶联/环构邻卤苯胺、二氧化硫和氨基烷烃已经被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反应生成氢卤酸为副产物,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而且反应的原子效率也低,而且只能合成苯并的2-(N-烷基)氨基噻唑和2-(N-烷基)氨基恶唑衍生物。(L.L.Joyce,G.Evindar,R.A.Batey,Chem.Commun.2004,446-447;P.Saha,T.Ramana,N.Purkait,M.A.Ali,R.Paul,T.Punniyamurthy,J.Org.Chem.2009,74,8719-8725;Q.Ding,X.He,J.Wu,J.Comb.Chem.2009,11,587-591;K.Inamoto,C.Hasegawa,K.Hiroya,T.Doi,Org.Lett.2008,10,5147-5150;L.L.Joyce,R.A.Batey,Org.Lett.2009,11,2792-2795;D.Ma,X.Lu,L,Shi,H.Zhang,Y.Jiang,X.Liu,Angew.Chem.Int.Ed.2011,50,1118-1121.)过渡金属催化直接的氧化性偶联唑和胺,氯胺和甲酰胺是另一类制备2-(N-烷基)氨基噻唑和2-(N-烷基)氨基恶唑的制备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负载量的催化剂,多于计量的氧化剂或另外的添加剂,低的官能团兼容性。(D.Monguchi,T.Fujiwara,H.Furukawa,A.Mori,Org.Lett.2009,11,1607-1610;J.Y.Kim,S.H.Cho,J.Joseph,S.Chang,Angew.Chem.Int.Ed.2010,49,9899-9903;T.Kawano,K.Hirano,T.Satoh,M.Miura,J.Am.Chem.Soc.2010,132,6900-6901;S.H.Cho,J.Y.Kim,S.Y.Lee,S.Chang,Angew.Chem.2009,121,9291-9294;Angew.Chem.Int.Ed.2009,48,9127-9130.)最近,我们报导了使用铜/碱体系催化2-氨基苯并噻唑和苄醇发生反应生成2-(N-苄基氨基)苯并噻唑衍生物(F.Li,H.Shan,Q.Kang,L.Chen.Chem.Commun.2011.47,5058-5060)。在原有的体系中,只有苄基伯醇才能发生反应,非苄醇(特别是脂肪族醇、仲醇)不能发生任何反应。此外,氨基唑的类型也局限于2-氨基苯并噻唑。因此,原反应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使用2-氨基恶唑与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对应的伯胺盐以后和所述羧酸2反应得到2-氨基恶唑类化合物C26H25O10N3;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从商品化或容易合成的2-氨基恶唑伯胺盐出发,通过和醇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的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反应展现出四个显著的优点:1)使用近于无毒的醇为烷基化试剂;2)反应只生成水为副产物,无环境危害;3)反应原子经济性高;4)相对于原先的铜/碱体系,该反应体系不只局限于苄醇,对于脂肪族醇,仲醇等都展现出高的反应活性。此外,反应体系不只局限于2-氨基苯并噻唑衍生物,而对非苯并的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也展现出很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该反应极大的扩展了底物范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2-氨基恶唑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合成方法,首先使用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使用2-氨基恶唑与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对应的伯胺盐以后和所述羧酸2反应得到2-氨基恶唑类化合物C26H25O10N3;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其核磁数据如下:1HNMR(DMSO,600MHz);δ:19.58(s,1H,-OH),11.37(s,1H,-NH-),9.08(s,1H,-OH),8.21(s,1H,-N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使用2‑氨基恶唑与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对应的伯胺盐以后和所述羧酸2反应得到2‑氨基恶唑类化合物C26H25O10N3;所述化合物1为2‑(3,4‑双甲氧基苯基)‑5,7‑双羟基‑6‑甲氧基‑4氢‑苯并吡喃‑4‑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氨基恶唑衍生物C26H25O10N3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用化合物1和溴乙酸叔丁酯反应得到羧酸2;然后使用2-氨基恶唑与羧酸反应得到对应的酰胺,进一步转化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亮武松宇叶亚熙管婧李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