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56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下吊钩、墙板组件、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均配置于所述的墙板组件,所述的主体机构的轴心与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轴心之间具有第一轴心连线,所述的上吊钩与所述下吊钩的钩间具有第二轴心连线,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α为70°~90°;其中,所述的墙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墙板;所述的主体机构的主动起重轮和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游轮的同一侧由同一墙板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行链手拉葫芦,空间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重牵引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多行链的手拉葫芦,上吊钩组件含从动轮结构方式,通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上吊钩涵盖从动轮总成与机体分离,不在同一个承载主体上。具有两个分叉式的延伸部,其中一个延伸部连接具有齿轮轴的主体机构,另外一个延伸部连接具有从动轮和从动轴的从动轮机构,由于所有的受力都由上吊钩分散到两个延伸部上,因此两个延伸部需要承受较大的重力,因此,通常将上吊钩及其延伸部的重量设计较大,以承受较大的重量,同时结构原因,导致钩间距也较大,整体体积偏大,材料成本增加,机体重量偏重,连接上吊钩钩架成型技术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链手拉葫芦,能够有效节约各机构的布局空间、实现对最小钩间距的优化,整机体积最小化,节约材料,减轻整个手拉葫芦的重量,简化工艺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下吊钩、墙板组件、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所述的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均配置于所述的墙板组件,所述的主体机构的轴心与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轴心之间具有第一轴心连线,所述的上吊钩与所述下吊钩的钩间具有第二轴心连线,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α为70°~90°;其中,所述的墙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墙板;所述的主体机构的主动起重轮和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游轮的同一侧由同一墙板支撑。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吊钩的上钩轴、所述的主体机构的齿轮轴、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轴均由所述的墙板组件支撑固定,且在墙板组件中任一墙板平面呈三角形位置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吊钩的上钩轴与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轴之间套设有加强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强板套设在所述的墙板组件的外墙板面,所述的墙板组件的外墙板面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的墙板组件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加强板位于所述的墙板组件与所述的盖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墙板组件包括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的第一墙板和所述的第二墙板之间还设置有导链板组件,所述的导链板组件的顶端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的上吊钩的吊钩轴配置于所述的缺口部中。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多行链手拉葫芦,在一个墙板组件上配置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从而使得主体机构与从动轮机构之间形成的连线能够与起重吊钩的升降方向形成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结构,这样能够节约大吨位手拉葫芦的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由于从动轮机构相比于传统的手拉葫芦有所降低,这样能够有效的缩小钩间距。本专利技术的多行链手拉葫芦,从制作工艺上讲,现有的形式无论是铸造或者焊接或者压铸,其主体制造都需要分开实现,而本专利技术主体(指墙板)与从动轮主体(指墙板)为一整体冲压成型一起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三链手拉葫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省略盖板后的三链手拉葫芦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三链手拉葫芦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四链手拉葫芦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上吊钩,101-上钩轴,2-主体机构,201-齿轮轴,3-下吊钩,4-从动轮机构,401-从动轴,5-加强板,6-盖板,7-墙板组件,701-第一墙板,702-第二墙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的三链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1、下吊钩3、墙板组件7、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上吊钩1包括上钩轴101,主体机构2包括手拉链轮、手拉链条、棘轮、齿轮轴201等组件,而从动轮机构4则包括从动轮和从动轴401,本实施例中,墙板组件7包括第一墙板701和第二墙板702,用于支撑主体机构2的齿轮轴201、上吊钩1的上钩轴101和从动轮机构4的从动轴401。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均配置于墙板组件7,主体机构2的轴心与从动轮机构4的轴心之间具有第一轴心连线,第一轴心连线分别是垂直于主体机构2的齿轮轴201的轴心以及从动轮机构4的从动轴401的轴心的任意一条连接线;上吊钩1与下吊钩3的钩间具有第二轴心连线,第一轴心连线与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为70°~90°,优选90°,能够尽可能的节约大吨位手拉葫芦的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在手拉葫芦中应用,主要是因为手拉葫芦的给力半径小(手链轮的给力半径小),需要较大的传动比,必然会将齿轮箱设计的体积较大,为了维持3行链条受力平衡,同时也要躲开体积较大的主体机构2,因此宽度必然要设计很大。通过将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均由一墙板组件7支撑,同时设计为并排布置(即第一轴心连线与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α为70°~90°,优选90°)的结构,能够缩小宽度尺寸、竖直方向尺寸,从而将整个手拉葫芦的体积缩小,空间布局更加紧凑。进一步地,第一墙板701和第二墙板702之间还设置有导链板组件,导链板组件的顶端设置有缺口部,上吊钩1的吊钩轴配置于缺口部中,这样能够有效缩小上吊钩1与从动轮机构4、上吊钩1与主体机构2的间距,从而进一步缩小体积,节约布局空间。本专利技术中,上吊钩1的上钩轴101、主体机构2的齿轮轴201、从动轮机构4的从动轴401均由墙板组件7支撑固定,且在墙板组件7中任一墙板平面呈三角形位置布置。三个主要的受力轴均通过一组墙板,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墙板701和第二墙板702共同支撑,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三个主要受力轴由三角形的位置分布,受力更加平衡。进一步地,上吊钩1的上钩轴101与从动轮机构4的从动轴401之间套设有加强板5,通过加强板5来增加上钩轴101和从动轴401之间的连接强度,辅助墙板的支撑,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加强板5可以设置在第一墙板701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墙板701的外侧,优选设计在第一墙板701的外侧,在第二墙板702的内侧或者外侧也设置有加强板5,起到两侧加强的作用。加强板5套设在墙板组件7的外墙板面,墙板组件7的外墙板面还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与墙板组件7采用可拆卸连接,加强板5位于墙板组件7与盖板6之间。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四链手拉葫芦与三链手拉葫芦,区别在于起重链条为四行链条。四链手拉葫芦也同样具有上吊钩1、下吊钩3、墙板组件7、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主体机构2设置在墙板组件7上,而从动轮机构4是设置在主体机构2所在的墙板组件7的衍生结构上的,从而使得主体机构2和从动轮机构4是保持在横向并排的方式固定在墙板组件7上,能够缩小宽度尺寸、竖直方向尺寸,从而将整个手拉葫芦的体积缩小,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参照三链手拉葫芦和四链手拉葫芦,其他多行链手拉葫芦也同样适用,只需要将从动轮机构依次在横向并排设置在主体机构2所在的墙板组件7的衍生结构上,从而使得主体机构2和多个从动轮机构4是保持在横向并排的方式固定在墙板组件7上,能够缩小宽度尺寸、竖直方向尺寸,从而将整个手拉葫芦的体积缩小,空间布局更加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下吊钩、墙板组件、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均配置于所述的墙板组件,所述的主体机构的轴心与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轴心之间具有第一轴心连线,所述的上吊钩与所述下吊钩的钩间具有第二轴心连线,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α为70°~90°;其中,所述的墙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墙板;所述的主体机构的主动起重轮和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游轮的同一侧由同一墙板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行链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下吊钩、墙板组件、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机构和从动轮机构均配置于所述的墙板组件,所述的主体机构的轴心与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轴心之间具有第一轴心连线,所述的上吊钩与所述下吊钩的钩间具有第二轴心连线,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的夹角α为70°~90°;其中,所述的墙板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墙板;所述的主体机构的主动起重轮和所述的从动轮机构的从动游轮的同一侧由同一墙板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行链手拉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心连线与所述的第二轴心连线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行链手拉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吊钩的上钩轴、所述的主体机构的齿轮轴、所述的从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想念王春翔严帅杰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维大力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