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157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节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现有技术存在目前市场上的节电器功率因数低且三相不平衡的问题,具有功率因数高、调节一致性好、三相平衡、散热效果好的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
本技术属于节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
技术介绍
节电器一般分为照明灯具类节电器和各动力类节电器。采用高压滤波和能量吸收技术,自动吸收高压动力设备反向电势的能量,并不断回馈返还给负载M1,节省了用电设备从高压电网上吸取的这部分电能,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先进的高压电参数优化技术、正弦波跟踪技术及纳米技术和组件,抑制和减少供电线路中的冲击电流、瞬变及高次谐波的产生,净化电源、提高高压电网的供电品质,大幅降低线路损耗及动力设备的铜损和铁损,提高高压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做功效率,在使用过程中既节省了电能又可大幅降低设备运营成本,现有技术存在目前市场上的节电器功率因数低且三相不平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目前市场上的节电器功率因数低且三相不平衡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包括可调电阻RP1,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2,所述可调电阻RP2一端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2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3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2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入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V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3,所述可调电阻RP3一端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3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5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3的栅极和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入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出连接于W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W相输出端;进一步,所述可调电阻RP1、可调电阻RP2、可调电阻RP3为三联联动电位器。进一步,所述三相平衡节电器的相应元件采用相同型号且相同参数。进一步,所述双向可控硅Q1、双向可控硅Q2、双向可控硅Q3分别配散热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采用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2,所述可调电阻RP2一端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2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3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2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入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V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3,所述可调电阻RP3一端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3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5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3的栅极和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入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出连接于W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W相输出端,由于分布于每项电由可调电阻和电阻以及一电容组成可调积分电路,同时通过双向二极管和另一电容形成可调微分电路,用以控制可控硅的开关角度,因此,提高了节电器功率因数。2、本专利采用所述可调电阻RP1、可调电阻RP2、可调电阻RP3为三联联动电位器,由于调节电位器为三联同步电位器,因此,保证了调节的一致性。3、本专利采用所述三相平衡节电器的相应元件采用相同型号且相同参数,由于,三相电路元件选取尽量一致,若更换单路可控硅、双向二极管、或者电阻电容使用相同型号,因此,保证了三相较好的平衡。4、本专利采用所述双向可控硅Q1、双向可控硅Q2、双向可控硅Q3分别配散热器,提高了节电器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中:RP1~RP3-可调电阻,R1~R3-电阻,C1~C6-电容,D1~D3-双向二极管,Q1~Q3-双向可控硅。实施例: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包括可调电阻RP1,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2,所述可调电阻RP2一端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2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3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2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入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V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3,所述可调电阻RP3一端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3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5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3的栅极和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入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出连接于W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W相输出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可调电阻RP2、可调电阻RP3为三联联动电位器。所述三相平衡节电器的相应元件采用相同型号且相同参数。所述双向可控硅Q1、双向可控硅Q2、双向可控硅Q3分别配散热器。工作原理:本专利通过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电阻RP1,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2,所述可调电阻RP2一端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2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3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2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入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V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3,所述可调电阻RP3一端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3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5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3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3的栅极和电容C5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入连接于W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3输出连接于W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W相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因数的三相平衡节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电阻RP1,所述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1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1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1的栅极和电容C2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入连接于U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1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共同连接于U相输出端;其中,还包括可调电阻RP2,所述可调电阻RP2一端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可调电阻RP2另一端连接于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容C3的一端和双向二极管D2的一端,所述双向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可控硅Q2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入连接于V相输入端,所述双向可控硅Q2输出连接于U相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艺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顺富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