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008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包括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分别设置在超导储能磁体两端,所述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支撑于固定支架上,通过设置前后两个屏蔽模块使得将超导储能磁体外围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削弱磁场,达到降低磁场外漏的情况;固定支架可以牢固支撑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并且可以调整支撑座相对固定槽的位置,从而调整前后相邻支撑座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的安装需求。

Structure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reduction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ic leakage reduction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a first shielding module and a second shielding modul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a first shielding module and a second shielding module are supported on a fixed bracket by setting two front and rear shielding modules. The shielding module makes the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cancel each other, thus weakening the magnetic field and reducing the leakage of the magnetic field; the fixed support can firmly support the first shielding module, the second shielding module and the superconducting energy storage magnet, and can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support base relative to the fixed slot, thus adjusting the adjacent front and back. The distance of the support base can meet the install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 shielding module, the second shielding module and the superconducting magnet with different siz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因此其载流密度很高,因此可以使超导电力装置普遍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制成常规技术难以达到的大容量电力装置,还可以制成运行于强磁场的装置,实现高密度高效率储能。作为一种具备快速功率响应能力的电能存储技术,超导磁储能系统(SuperconductingMagneticEnergyStorage,SMES)可以在提高电力安全、改善供电品质、增强新能源发电的可控性中发挥重要作用。SMES一般有超导磁体、低温系统、磁体保护系统、功率调节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储能用超导磁体可分为螺管形和环形两种。螺管线圈结构简单,但周围杂散磁场较大;环形线圈周围杂散磁场小,但结构较为复杂。储能用超导磁体由于应用环境中,分布有大量的紧密仪器、通信电路,这些仪器或电路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从而造成工作精度、稳定性或者寿命的影响,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就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包括超导储能磁体,超导储能磁体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一桶形外壳、第一内筒、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第三金属线圈依次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内,第一壳板、第二壳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的两端,第一内筒依次穿过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以上超导储能磁体的结构采用行业内应用较广的双饼结构式的超导储能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分别设置在超导储能磁体两端,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均包括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第二桶形外壳、第二内筒、以及第四金属线圈,第四金属线圈内置在第二桶形外壳内,第二内筒穿过第四金属线圈,所述第三壳板、第四壳板固定在第二桶形外壳的两端,在超导储能磁体工作时,通过对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通电,通过第四金属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使得第一屏蔽模块的后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超导储能磁体前端的磁场方向相反,第二屏蔽模块的前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超导储能磁体后端的磁场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将超导储能磁体外围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削弱磁场,达到降低磁场外漏的情况,所述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支撑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左翼板以及右翼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对支撑座,左翼板、右翼板上均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所述每对支撑座的两个支撑座分别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槽上,支撑座包括上支撑部以及下固定部,上支撑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用于支撑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的凹槽,第一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支撑在第一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一屏蔽模块的第四壳板以及第一壳板支撑在第二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二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以及第二壳板支撑在第三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二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支撑在第四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凹槽内固定有具有弧形上表面的缓冲橡胶块,下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插入螺杆的安装孔。固定支架可以牢固支撑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并且可以调整支撑座相对固定槽的位置,从而调整前后相邻支撑座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的安装需求。作为优选,第一金属线圈和第二金属线圈、第三金属线圈、第四金属线圈均采用铜铝合金材质制成。作为优选,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三绝缘隔离盘、第四绝缘隔离盘均采用聚酰亚胺材质制成。作为优选,第一超导线圈、第二超导线圈采用铋系氧化物超导材料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前后两个屏蔽模块使得将超导储能磁体外围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削弱磁场,达到降低磁场外漏的情况;固定支架可以牢固支撑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并且可以调整支撑座相对固定槽的位置,从而调整前后相邻支撑座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第一屏蔽模块、第二屏蔽模块、超导储能磁体的安装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包括超导储能磁体,超导储能磁体包括第一壳板1、第二壳板2、第一桶形外壳3、第一内筒4、第一金属线圈5、第一绝缘隔离盘6、第一超导线圈7、第二绝缘隔离盘8、第二金属线圈9、第三绝缘隔离盘10、第二超导线圈11、第四绝缘隔离盘12以及第三金属线圈13,第一金属线圈5、第一绝缘隔离盘6、第一超导线圈7、第二绝缘隔离盘8、第二金属线圈9、第三绝缘隔离盘10、第二超导线圈11、第四绝缘隔离盘12、第三金属线圈13依次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3内,第一壳板1、第二壳板2分别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3的两端,第一内筒4依次穿过第一金属线圈5、第一绝缘隔离盘6、第一超导线圈7、第二绝缘隔离盘8、第二金属线圈9、第三绝缘隔离盘10、第二超导线圈11、第四绝缘隔离盘12以及第三金属线圈13,以上超导储能磁体的结构采用行业内应用较广的双饼结构式的超导储能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模块14以及第二屏蔽模块15分别设置在超导储能磁体两端,第一屏蔽模块14以及第二屏蔽模块15均包括第三壳板16、第四壳板17、第二桶形外壳18、第二内筒19、以及第四金属线圈20,第四金属线圈20内置在第二桶形外壳18内,第二内筒19穿过第四金属线圈20,所述第三壳板16、第四壳板17固定在第二桶形外壳18的两端,在超导储能磁体工作时,通过对第一屏蔽模块14以及第二屏蔽模块15通电,通过第四金属线圈20通电产生磁场,使得第一屏蔽模块14的后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超导储能磁体前端的磁场方向相反,第二屏蔽模块15的前端产生的磁场方向与超导储能磁体后端的磁场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将超导储能磁体外围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削弱磁场,达到降低磁场外漏的情况,所述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14以及第二屏蔽模块15支撑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21、左翼板22以及右翼板23,左翼板22、右翼板23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21的左右两端,左翼板22以及右翼板23之间设置有若干对支撑座24,左翼板22、右翼板23上均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25,所述每对支撑座24的两个支撑座24分别通过螺杆26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槽25上,支撑座24包括上支撑部27以及下固定部28,上支撑部27上开设有凹槽29,所述凹槽29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包括超导储能磁体,超导储能磁体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一桶形外壳、第一内筒、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第三金属线圈依次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内,第一壳板、第二壳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的两端,第一内筒依次穿过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分别设置在超导储能磁体两端,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均包括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第二桶形外壳、第二内筒、以及第四金属线圈,第四金属线圈内置在第二桶形外壳内,第二内筒穿过第四金属线圈,所述第三壳板、第四壳板固定在第二桶形外壳的两端,所述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支撑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左右两端,左翼板以及右翼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对支撑座,左翼板、右翼板上均开设有若干条固定槽,所述每对支撑座的两个支撑座分别通过螺杆和螺母固定在固定槽上,支撑座包括上支撑部以及下固定部,上支撑部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用于支撑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的凹槽,第一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支撑在第一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一屏蔽模块的第四壳板以及第一壳板支撑在第二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二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以及第二壳板支撑在第三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第二屏蔽模块的第三壳板支撑在第四对支撑座的左右两个凹槽内,凹槽内固定有具有弧形上表面的缓冲橡胶块,下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插入螺杆的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漏磁超导储能磁体结构,包括超导储能磁体,超导储能磁体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一桶形外壳、第一内筒、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第三金属线圈依次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内,第一壳板、第二壳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桶形外壳的两端,第一内筒依次穿过第一金属线圈、第一绝缘隔离盘、第一超导线圈、第二绝缘隔离盘、第二金属线圈、第三绝缘隔离盘、第二超导线圈、第四绝缘隔离盘以及第三金属线圈,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分别设置在超导储能磁体两端,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均包括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第二桶形外壳、第二内筒、以及第四金属线圈,第四金属线圈内置在第二桶形外壳内,第二内筒穿过第四金属线圈,所述第三壳板、第四壳板固定在第二桶形外壳的两端,所述超导储能磁体、第一屏蔽模块以及第二屏蔽模块支撑于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左翼板、右翼板分别焊接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腾跃罗映红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