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34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包括旋转座和安装套;所述底座的底面均布通过安装的四处脚轮杆实现支撑,且在底座的顶面两侧垂直的方式还安装有两根侧杆,并且这两根侧杆的顶面通过焊接的旋转套旋转配合安装有一处圆形框结构的顶座;所述护理座为腔体的圆形舱结构,此旋转功能的设置,可使陪同护理人员照顾婴儿时,婴儿旋转至便于操作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底座通过内螺纹套安装有一根可拆卸的金属波纹管,通过此波纹管又安装有一处平面镜结构,安装的此平面镜结构,可将放置在护理座内的刚出生婴儿进行投影,使躺在床上的妈妈,可以随时观看宝宝在床内的情况,功能上得到了提高,且结构更加人性化。

Shaking nursing bed for infants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ward after birth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aking nursing bed for infants in a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ward after birth, which comprises a rotating seat and an installation sleeve; the bottom of the base is uniformly supported by four foot wheel poles installed, and two side poles are installed vertically on both side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ase, and the top surfaces of the two side poles are welded by a rotating sleeve. The rotating coordination is equipped with a top seat with a circular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nursing seat is a circular cabin structure with a cavity. The rotating function can make the baby rotate to a convenient operation position and use more conveniently when accompanying the nursing staff to take care of the baby. The base is installed with a detachable metal bellows through the inner thread sleeve. The bellows are also equipped with a flat mirror structure, which can be used to project the newborn baby placed in the nursing seat, so that the mother lying in bed can watch the baby's condition in the bed at any time, and the function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structure is more human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婴儿接生护理床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
技术介绍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现在的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医院机构,婴儿护理床主要是管类素材焊接而成的临时放置床,是用来暂放刚出生的婴儿的。本专利技术人在检索专利的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用于树木注射方面的专利,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074475.4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婴儿护理床,其基本描述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匀设置有轮架,轮架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万向轮,轮架的侧表面设有脚刹,主体的上表面设有护理床,护理床的两短边侧表面通过铰支座铰接有短板,护理床的两长边侧表面通过铰支座铰接有长板,短板和长板通过卡扣连接。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移动式结构类似于上述现有的医疗用接生后的推车式婴儿护理床结构单一,功能性差,特别是其高度尺寸都远大于产妇所躺的护理病床的高度,而产妇躺在床上时,很难看清躺在护理车上的婴儿,因此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还有待改进。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以期达到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移动式结构类似于上述现有的医疗用接生后的推车式婴儿护理床结构单一,功能性差,特别是其高度尺寸都远大于产妇所躺的护理病床的高度,而产妇躺在床上时,很难看清躺在护理车上的婴儿,因此合理的人性化设计还有待改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包括底座,放置环,穿孔,放置槽,侧杆,旋转套,脚轮杆,顶座,护理座,功能杆,金属波纹管段,镜框,平光镜,配重块,放置框,拐杆,支管,螺纹孔,脚踏器,螺纹套,锁紧螺栓,旋转座和安装套;所述底座的底面均布通过安装的四处脚轮杆实现支撑,且在底座的顶面两侧垂直的方式还安装有两根侧杆,并且这两根侧杆的顶面通过焊接的旋转套旋转配合安装有一处圆形框结构的顶座;所述护理座为腔体的圆形舱结构,且在其顶面按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三根功能杆;所述顶座为圆形框结构,且用于焊接其成形的焊管的底面相交并焊接,且焊接后又焊接有一处实心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底面通过焊接方式又焊接有一处L形结构的拐杆,且此拐杆向下穿过底座中间开设的穿孔直到底座的底面;所述拐杆的另一端还安装有一处脚踏器,且在拐杆的杆壁上还焊接有支管,并且此支管的管端开设有一处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圆环形结构,且其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孔结构的穿孔,并且在此穿孔所在的顶面位置垂直的方式粘合有一处塑料环台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面还开设有一圈放置环,且此放置环的中间位置,又贯通开设有一处放置槽。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面还配合有一处腔体结构的放置框,且此放置框所在的位置与放置槽所开设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外壁还焊接有一处具有内螺纹的安装套,且通过此安装套螺纹配合有一根金属波纹管段,并且此金属波纹管段的顶面又安装有一处镶嵌有平光镜的镜框。进一步的,所述侧杆弧形杆结构,且其弧形段的弧形结构朝向内侧。进一步的,所述脚轮杆为四处,其中一处上面贯穿有一根螺纹套,且在此螺纹套内又螺纹配合有一处锁紧螺栓。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的顶面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一处旋转座,且护理座就是通过旋转座支撑安装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结构的护理床,整体为圆形结构,代替常用的长方形结构,减少磕碰的可能性,装置由底层与顶层构成,底层为底座,顶层为顶座,顶座内安装有可旋转运动的婴儿护理座结构,将婴儿放置在此护理座内后,可方便护理人员进行角度旋转操作,可以解决由于妇产科病房内孕妇床之间较小距离,而引起的护理不便的问题,此旋转功能的设置,可使陪同护理人员照顾婴儿时,婴儿旋转至便于操作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底座通过内螺纹套安装有一根可拆卸的金属波纹管,通过此波纹管又安装有一处平面镜结构,安装的此平面镜结构,可将放置在护理座内的刚出生婴儿进行投影,使躺在床上的妈妈,可以随时观看宝宝在床内的情况,功能上得到了提高,且结构更加人性化。并且装置上的护理座可以进行晃动,帮助护理人员使宝宝更加安逸的睡觉,与其它类似此结构所不同的是,本结构的摇晃装置为两个方向的焊接管组成,便于陪同护理人员坐姿时,手部或脚部使之产生晃动效果,操作性更加全面,结构便加合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引出的旋转视角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仅顶座、配重块、拐杆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由图1引出的主视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由图5引出的侧杆通过旋转套内的轴承旋转配合在顶座上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护理座通过内嵌式轴承旋转座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仅底座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底座-1,放置环-101,穿孔-102,放置槽-103,侧杆-2,旋转套-201,脚轮杆-3,顶座-4,护理座-5,功能杆-501,金属波纹管段-6,镜框-7,平光镜-701,配重块-8,放置框-9,拐杆-10,支管-1001,螺纹孔-1002,脚踏器-1003,螺纹套-11,锁紧螺栓-12,旋转座-13,安装套-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包括底座1,放置环101,穿孔102,放置槽103,侧杆2,旋转套201,脚轮杆3,顶座4,护理座5,功能杆501,金属波纹管段6,镜框7,平光镜701,配重块8,放置框9,拐杆10,支管1001,螺纹孔1002,脚踏器1003,螺纹套11,锁紧螺栓12,旋转座13和安装套14;所述底座1的底面均布通过安装的四处脚轮杆3实现支撑,且在底座1的顶面两侧垂直的方式还安装有两根侧杆2,并且这两根侧杆2的顶面通过焊接的旋转套201旋转配合安装有一处圆形框结构的顶座4;所述护理座5为腔体的圆形舱结构,且在其顶面按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三根功能杆501;所述顶座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其特征在于:该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包括底座(1),放置环(101),穿孔(102),放置槽(103),侧杆(2),旋转套(201),脚轮杆(3),顶座(4),护理座(5),功能杆(501),金属波纹管段(6),镜框(7),平光镜(701),配重块(8),放置框(9),拐杆(10),支管(1001),螺纹孔(1002),脚踏器(1003),螺纹套(11),锁紧螺栓(12),旋转座(13)和安装套(14);所述底座(1)的底面均布通过安装的四处脚轮杆(3)实现支撑,且在底座(1)的顶面两侧垂直的方式还安装有两根侧杆(2),并且这两根侧杆(2)的顶面通过焊接的旋转套(201)旋转配合安装有一处圆形框结构的顶座(4);所述护理座(5)为腔体的圆形舱结构,且在其顶面按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三根功能杆(501);所述顶座(4)为圆形框结构,且用于焊接其成形的焊管的底面相交并焊接,且焊接后又焊接有一处实心的配重块(8);所述配重块(8)的底面通过焊接方式又焊接有一处L形结构的拐杆(10),且此拐杆(10)向下穿过底座(1)中间开设的穿孔(102)直到底座(1)的底面;所述拐杆(10)的另一端还安装有一处脚踏器(1003),且在拐杆(10)的杆壁上还焊接有支管(1001),并且此支管(1001)的管端开设有一处螺纹孔(1002)。...

【技术特征摘要】
1.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其特征在于:该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包括底座(1),放置环(101),穿孔(102),放置槽(103),侧杆(2),旋转套(201),脚轮杆(3),顶座(4),护理座(5),功能杆(501),金属波纹管段(6),镜框(7),平光镜(701),配重块(8),放置框(9),拐杆(10),支管(1001),螺纹孔(1002),脚踏器(1003),螺纹套(11),锁紧螺栓(12),旋转座(13)和安装套(14);所述底座(1)的底面均布通过安装的四处脚轮杆(3)实现支撑,且在底座(1)的顶面两侧垂直的方式还安装有两根侧杆(2),并且这两根侧杆(2)的顶面通过焊接的旋转套(201)旋转配合安装有一处圆形框结构的顶座(4);所述护理座(5)为腔体的圆形舱结构,且在其顶面按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三根功能杆(501);所述顶座(4)为圆形框结构,且用于焊接其成形的焊管的底面相交并焊接,且焊接后又焊接有一处实心的配重块(8);所述配重块(8)的底面通过焊接方式又焊接有一处L形结构的拐杆(10),且此拐杆(10)向下穿过底座(1)中间开设的穿孔(102)直到底座(1)的底面;所述拐杆(10)的另一端还安装有一处脚踏器(1003),且在拐杆(10)的杆壁上还焊接有支管(1001),并且此支管(1001)的管端开设有一处螺纹孔(10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妇产科病房婴儿出生后晃动式护理小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
申请(专利权)人:利辛县众善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