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33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调节套筒(1)、用于转向的万向节(2)、以及操作杆(3),所述调节套筒(1)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3)的轴线垂直,所述万向节(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1)连接,以使所述调节套筒(1)通过所述万向节(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操作杆(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可以在不拆卸中梁的情况下将调节套筒伸入中梁内部,然后通过操纵操作杆使调节套筒对手刹拉线调节螺母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并有效地避免了中梁因拆卸而产生外观缺陷。

Handbrake cable adjus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and brake tension line adjus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djusting sleeve (1), a universal joint (2) for steering and an operating rod (3), the axis of the adjusting sleeve (1)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operating rod (3), one end of the universal joint (2) is connected with the operating rod (3), and the other o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perating rod (3).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gulating sleeve (1) so that the regulating sleeve (1)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operating lever (3) through the universal joint (2). Through the above technical scheme, the hand brake tension wire adjust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xtend the adjusting sleeve into the middle beam without dismantling the middle beam, and then adjust the adjusting sleeve to adjust the adjusting nut of the hand brake tension wire through the manipulating lever, thereby realiz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hand brake tightness, and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middle beam. Appearance defect due to dis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刹拉线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生产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手刹的松紧度进行调节,以使手刹的松紧适宜,便于驾驶员操作。手刹与手刹拉线通常采用可调节的螺母进行连接固定,因此,通过调整手刹拉线调节螺母便可实现对手刹松紧度的调节。为了车辆内部的美观度,手刹拉线和手刹拉线调节螺母通常隐藏在位于汽车驾驶室与副驾驶室之间的中梁内,在调节手刹松紧度时,需要拆卸中梁,以便于通过套筒扳手等工具旋紧或旋松手刹拉线调节螺母,从而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在拆卸中梁的过程中,拆卸工具容易在中梁上产生划伤等外观缺陷,造成中梁外观不合格,从而需要更换新的中梁,导致汽车制造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该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在不拆卸中梁的情况下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并避免中梁在拆卸过程中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调节套筒、用于转向的万向节、以及操作杆,所述调节套筒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的轴线垂直,所述万向节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连接,以使所述调节套筒通过所述万向节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操作杆。可选地,所述万向节包括万向节叉和万向节轴,所述万向节叉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轴的一端铰接,所述万向节轴远离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固定。可选地,所述万向节叉通过销轴与所述万向节轴铰接,所述万向节叉远离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上形成有供所述销轴穿过的第一铰接孔,所述万向节轴远离所述调节套筒的一端上形成有供所述销轴穿过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孔同轴。可选地,所述万向节叉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操作杆固定。可选地,所述万向节轴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调节套筒固定。可选地,所述调节套筒为十二角梅花套筒。可选地,所述手刹拉线调节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操作杆远离所述调节套筒的一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手柄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的轴线重合,所述手柄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操作杆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所述手柄套设在所述操作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不拆卸中梁的情况下将调节套筒伸入中梁内部,然后在中梁外操纵操作杆便可通过调节套筒对手刹拉线调节螺母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降低了因拆卸中梁而对中梁造成外观缺陷的可能性。此外,调节套筒通过万向节可转动地连接于操作杆,通过万向节的转向功能使调节套筒与操作杆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调整,这样,当不同车型的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位置不同时,调节套筒的位置可以根据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本技术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能适用于多种车型,提高了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通用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调节套筒2万向节21万向节叉22万向节轴3操作杆4销轴5第一铰接孔6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调节套筒1、用于转向的万向节2、以及操作杆3,调节套筒1的轴线与操作杆3的轴线垂直,万向节2的一端与操作杆3连接,另一端与调节套筒1连接,以使调节套筒1通过万向节2可转动地连接于操作杆3,也就是说,调节套筒1与操作杆3之间形成的夹角是可以调整的。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时,可以先将中梁上卡接的储物盒取下,以露出储物盒安装孔,由于操作杆3具有一定的长度,操作杆3的一端可以穿过中梁上的储物盒安装孔,使调节套筒1进入中梁内部并套设在手刹拉线调节螺母上,由于调节套筒1的轴线与操作杆3的轴线垂直,通过在中梁外沿上下方向操纵操作杆3(此处的“上”指的是朝向车辆顶棚的方向,“下”指的是朝向车辆地板的方向),可使调节套筒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旋紧或旋手刹松拉线调节螺母,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不拆卸中梁的情况下将调节套筒1伸入中梁内部,然后在中梁外操纵操作杆3便可通过调节套筒1对手刹拉线调节螺母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手刹松紧度的调节,降低了因拆卸中梁而对中梁造成外观缺陷的可能性。此外,调节套筒1通过万向节2可转动地连接于操作杆3,通过万向节2的转向功能使调节套筒1与操作杆3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调整,这样,当不同车型的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位置不同时,调节套筒1的位置可以根据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本技术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能适用于多种车型,提高了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通用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万向节2包括万向节叉21和万向节轴22,万向节叉21的一端与操作杆3固定,另一端与万向节轴22的一端铰接,万向节轴22远离操作杆3的一端与调节套筒1固定,这样,万向节轴22可相对于万向节叉21转动,从而带动调节套筒1转动,以实现调节套筒1与操作杆3的转动连接。进一步地,万向节叉21通过销轴4与万向节轴22铰接,万向节叉21远离操作杆3的一端上形成有供销轴4穿过的第一铰接孔5,万向节轴22远离调节套筒1的一端上形成有供销轴4穿过第二铰接孔(未示出),第一铰接孔5与第二铰接孔同轴,销轴4同时穿过第一铰接孔5和第二铰接孔,以使万向节叉21和万向节轴22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万向节轴22的一端容纳在万向节叉21的叉槽内,以使第一铰接孔5和第二铰接孔可同轴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万向节2也可以包括第一万向节叉和第二万向节叉,第一铰接孔形成在第一万向节叉上,第二铰接孔形成在第二万向节叉上,且第一铰接孔的轴线与第二铰接孔的轴线垂直,十字销轴穿过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以使第一万向节叉和第二万向节叉铰接。此外,上述万向节叉21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与操作杆3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万向节叉21靠近操作杆3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操作杆3固定,以增强本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万向节叉21靠近操作杆3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紧固件或通过点胶的方式与操作杆3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万向节轴22也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与调节套筒1固定连接,在本技术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万向节轴22靠近调节套筒1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调节套筒1固定,以增强本技术提供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万向节轴22靠近调节套筒1的一端也可以通过紧固件或通过点胶的方式与调节套筒1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调节套筒(1)、用于转向的万向节(2)、以及操作杆(3),所述调节套筒(1)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3)的轴线垂直,所述万向节(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1)连接,以使所述调节套筒(1)通过所述万向节(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操作杆(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调节手刹拉线调节螺母的调节套筒(1)、用于转向的万向节(2)、以及操作杆(3),所述调节套筒(1)的轴线与所述操作杆(3)的轴线垂直,所述万向节(2)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1)连接,以使所述调节套筒(1)通过所述万向节(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操作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2)包括万向节叉(21)和万向节轴(22),所述万向节叉(21)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杆(3)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节轴(22)的一端铰接,所述万向节轴(22)远离所述操作杆(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套筒(1)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刹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叉(21)通过销轴(4)与所述万向节轴(22)铰接,所述万向节叉(21)远离所述操作杆(3)的一端上形成有供所述销轴(4)穿过的第一铰接孔(5),所述万向节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玲玲冯大伟郝海龙朱杨文马新力孙亮杨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