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6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包括承载板、梯架Ⅰ和梯架Ⅱ,承载板顶面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低连接座,另外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高连接座,高连接座的高度高于低连接座的高度,梯架Ⅰ和梯架Ⅱ均包括两根吊杆,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悬挂的悬挂部,两根吊杆之间间隔设置有多根爬杆,梯架Ⅰ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低连接座顶部,梯架Ⅱ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高连接座顶部,承载板顶面上且分别对应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位置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一端铰接连接在承载板上,另一端穿设有一根用于对吊杆进行固定的固定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存放时降低了占用场地以及空间。

Construction platform of folding suspension 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ing suspension hanger construction platform,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plate, a ladder I and a ladder II. The position of the two edges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ear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low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other two edg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high connecting seat. The height of the high connecting se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 connecting seat. Both frame I and ladder II consist of two suspenders. The upper ends of ladder I and ladder II are equipped with suspension parts for suspension. There are several climbing bars between the two suspenders. The lower ends of the two suspenders on ladder I are articulated at the top of the low connecting seat, a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two suspenders on ladder II are articulated at the top of the high connecting seat. A tie ro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bearing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s of the ladder I and the ladder II respectively. One end of the tie rod is articulated to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other end is perforated with a fixed screw for fixing the hanger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reduces the occupied space and space during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风格和结构不断的创新,建筑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在提高。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搭设脚手架的方式铺设施工平台,而在伸缩缝下方进行相应施工作业时,脚手架会受到施工场地、成本因素的限制,不但影响工程进度,还增加了成本。通常采用制作一个悬挂吊架施工平台,从伸缩缝中放下去,上方设置支撑装置支撑在伸缩缝两侧用于使悬挂吊架施工平台进行悬挂。这种平台通常采用钢结构焊接而成,在施工项目进行中会多次进行使用,但是其存放则是需要占用较大场地以及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在存放时降低占用场地以及空间的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包括承载板、梯架Ⅰ和梯架Ⅱ,承载板为矩形结构,承载板顶面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低连接座,承载板顶面且位于另外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高连接座,高连接座的高度高于低连接座的高度,梯架Ⅰ和梯架Ⅱ均包括两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吊杆,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悬挂的悬挂部,两根吊杆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爬杆且爬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吊杆上,爬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其两侧吊杆的轴线方向,梯架Ⅰ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沿两个低连接座相对方向设置的铰轴Ⅰ铰接连接在低连接座顶部,铰轴Ⅰ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梯架Ⅱ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高连接座顶部,承载板顶面上且分别对应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位置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Ⅲ铰接连接在承载板上,另一端沿平行于铰轴Ⅰ方向穿设有一根固定螺钉,当吊杆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固定螺钉能够螺纹连接在相应吊杆上以能够对吊杆转动进行限制,当与梯架Ⅱ朝向低连接座方向转动并且其所在平面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梯架Ⅰ位于梯架Ⅱ与承载板之间。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时候,分别转动梯架Ⅰ和梯架Ⅱ,使其分别垂直于承载板,然后通过转动两根拉杆,使拉杆上的固定螺钉螺纹连接在相应吊杆上,就能够对吊杆的转动进行限制,进而对梯架Ⅰ和梯架Ⅱ进行固定,接着将本装置放入到相应伸缩缝下方,而梯架的上端则是通过悬挂部进行悬挂,施工人员就可以通过相应梯架移动至承载板上进行施工作业。当本装置不使用时,则松开拉杆对吊杆的锁定,梯架Ⅰ朝向远离梯架Ⅱ方向转动,而梯架Ⅱ则是朝向梯架Ⅰ方向转动,因为高连接座高度高于低连接座的高度,当梯架Ⅱ转动至其所在平面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梯架Ⅱ就能够将梯架Ⅰ夹在其与承载板之间,这样降低了占用空间,而在放置时,还可以通过侧放的方式减少占地面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作为优化,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吊杆上端且同轴设置的悬挂套,所述吊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悬挂套的轴线方向,悬挂杆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左连接杆的一端凹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插孔,另一端穿设在其中一个悬挂套内且能够沿悬挂套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右连接杆的一端凸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插杆,插杆插入于插孔内且能够沿插孔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右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设在另一个悬挂套内且能够沿悬挂套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插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穿设有两个沿插杆径向方向的定位孔,左连接杆且位于插孔的一端沿左连接杆径向方向穿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中穿设有一根能够穿过任一定位孔以对插杆插入插孔内深度进行限位调节的限位螺栓,左连接杆远离插孔的一端通过沿左连接杆径向设置的铰轴Ⅳ铰接连接有左支撑杆,左支撑杆能够插入于左连接杆所在悬挂套内且沿其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右连接杆远离插杆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Ⅳ平行设置的铰轴Ⅴ铰接连接有右支撑杆,右支撑杆能够插入于右连接杆所在悬挂套内且沿其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当限位螺栓穿设在靠近于右连接杆一侧的定位孔中时,铰轴Ⅳ和铰轴Ⅴ均位于其所在一侧的悬挂套内,当限位螺栓穿设在远离于右连接杆一侧的定位孔中时,左连接杆穿过于其所在悬挂套以使铰轴Ⅳ位于悬挂套外,右连接杆穿过于其所在悬挂套以使铰轴Ⅴ位于悬挂套外。当需要悬挂使用时,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朝向相对方向移动,并且使限位螺栓穿设在靠近于右连接杆一侧的定位孔中,此时铰轴Ⅳ和铰轴Ⅴ均位于其所在一侧的悬挂套内,左、右支撑杆均无法进行转动,处于伸直状态,则可以架设在伸缩缝两侧进行支撑。当未进行悬挂时,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朝向相背方向移动,并且使限位螺栓穿设在远离于右连接杆一侧的定位孔中,此时左、右连接杆均穿过悬挂套伸出其外,也使相应的铰轴Ⅳ和铰轴Ⅴ伸出到悬挂套外,这样左、右支撑杆就能够转动进行收折,降低占用场地以及空间。作为优化,所述左支撑杆远离所述铰轴Ⅳ的一端杆身上和所述右支撑杆远离铰轴Ⅴ的一端杆身上均设置有长方形结构的支撑板,两块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左支撑杆和所述右支撑杆均沿其所在一侧支撑板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固定连接在其板面上。通过支撑板增大支撑面积,使支撑效果更稳固。作为优化,所述插孔的孔口沿所述插孔长度方向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插孔孔底的导向槽,所述插杆杆身上沿其长度方向凸起形成有与所述插杆长度一致且能够插入于导向槽内沿导向槽长度方向与其滑动配合的导向块。避免插杆在插孔内转动,更好的使限位螺栓穿过对应的定位孔。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存放时降低了占用场地以及空间。附图说明为了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收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悬挂部悬挂支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悬挂部收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包括承载板1、梯架Ⅰ和梯架Ⅱ,承载板1为矩形结构,承载板1顶面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低连接座2,承载板1顶面且位于另外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高连接座3,高连接座3的高度高于低连接座2的高度,梯架Ⅰ和梯架Ⅱ均包括两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吊杆4,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悬挂的悬挂部,两根吊杆4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爬杆5且爬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吊杆4上,爬杆5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其两侧吊杆4的轴线方向,梯架Ⅰ上的两根吊杆4的下端通过沿两个低连接座2相对方向设置的铰轴Ⅰ铰接连接在低连接座2顶部,铰轴Ⅰ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承载板1所在平面,梯架Ⅱ上的两根吊杆4的下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高连接座顶部3,承载板1顶面上且分别对应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位置设置有拉杆6,拉杆6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Ⅲ铰接连接在承载板1上,另一端沿平行于铰轴Ⅰ方向穿设有一根固定螺钉,当吊杆4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载板1所在平面时,固定螺钉能够螺纹连接在相应吊杆4上以能够对吊杆4转动进行限制,当与梯架Ⅱ朝向低连接座2方向转动并且其所在平面平行于承载板1所在平面时,梯架Ⅰ位于梯架Ⅱ与承载板1之间。本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梯架Ⅰ和梯架Ⅱ,承载板为矩形结构,承载板顶面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低连接座,承载板顶面且位于另外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高连接座,高连接座的高度高于低连接座的高度,梯架Ⅰ和梯架Ⅱ均包括两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吊杆,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悬挂的悬挂部,两根吊杆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爬杆且爬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吊杆上,爬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其两侧吊杆的轴线方向,梯架Ⅰ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沿两个低连接座相对方向设置的铰轴Ⅰ铰接连接在低连接座顶部,铰轴Ⅰ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梯架Ⅱ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高连接座顶部,承载板顶面上且分别对应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位置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Ⅲ铰接连接在承载板上,另一端沿平行于铰轴Ⅰ方向穿设有一根固定螺钉,当吊杆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固定螺钉能够螺纹连接在相应吊杆上以能够对吊杆转动进行限制,当与梯架Ⅱ朝向低连接座方向转动并且其所在平面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梯架Ⅰ位于梯架Ⅱ与承载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梯架Ⅰ和梯架Ⅱ,承载板为矩形结构,承载板顶面且位于任意相邻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低连接座,承载板顶面且位于另外两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高连接座,高连接座的高度高于低连接座的高度,梯架Ⅰ和梯架Ⅱ均包括两根相对且平行设置的吊杆,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悬挂的悬挂部,两根吊杆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爬杆且爬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吊杆上,爬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其两侧吊杆的轴线方向,梯架Ⅰ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沿两个低连接座相对方向设置的铰轴Ⅰ铰接连接在低连接座顶部,铰轴Ⅰ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梯架Ⅱ上的两根吊杆的下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高连接座顶部,承载板顶面上且分别对应梯架Ⅰ和梯架Ⅱ的位置设置有拉杆,拉杆的一端通过与铰轴Ⅰ平行设置的铰轴Ⅲ铰接连接在承载板上,另一端沿平行于铰轴Ⅰ方向穿设有一根固定螺钉,当吊杆轴线方向垂直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固定螺钉能够螺纹连接在相应吊杆上以能够对吊杆转动进行限制,当与梯架Ⅱ朝向低连接座方向转动并且其所在平面平行于承载板所在平面时,梯架Ⅰ位于梯架Ⅱ与承载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悬挂吊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吊杆上端且同轴设置的悬挂套,所述吊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悬挂套的轴线方向,悬挂杆包括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左连接杆的一端凹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插孔,另一端穿设在其中一个悬挂套内且能够沿悬挂套轴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右连接杆的一端凸设有与其同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均曾从伟唐和容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