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4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柱体和辅助安装装置,所述柱体的周向外围安装有有若干个连接环填充框,且所述连接环填充框内嵌在柱体内,所述柱体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固定连接有加厚钢板,且所述加厚钢板和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钢板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钢制垫体,且所述钢制垫体和加厚钢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制垫体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焊接层,且所述焊接层和钢制垫体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层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锚栓固定板,且所述锚栓固定板和焊接层固定连接,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

A Fabricated Building Bear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ssembled building load-bearing column.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scheme: a column body and an auxiliary installation device are arranged around the column body with several connecting ring filling frames, and the connecting ring filling frame is embedded in the column body,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lumn body is provided. A thick steel plate is fixed and connected to the end, and the thick steel plate and the column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ick steel plate extends to the end to be connected with a steel pad body, and the steel pad body and the thick steel plate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eel pad body extends to the end to be fitted with a welding layer, and the welding layer and the steel pad body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The lower part of the welding layer extends to the end to be connected with an anchor fixing plate, and the anchor fixing plate is fixed with the welding layer.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assembly operations are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ast-in-plac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
本技术涉及环保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包括柱体和辅助安装装置,所述柱体的周向外围安装有有若干个连接环填充框,且所述连接环填充框内嵌在柱体内,所述柱体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固定连接有加厚钢板,且所述加厚钢板和柱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钢板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钢制垫体,且所述钢制垫体和加厚钢板固定连接,所述钢制垫体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焊接层,且所述焊接层和钢制垫体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层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锚栓固定板,且所述锚栓固定板和焊接层固定连接,所述锚栓固定板的上部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锚栓,且所述锚栓和锚栓固定板紧密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板,且所述辅助安装装置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可调顶托,且所述可调顶托和辅助安装装置活动链接,所述可调顶托的一端安装有相匹配的斜撑钢管,且所述斜撑钢管和可调顶托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部两端安装有相对称的衬口,且所述衬口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保持器,且所述保持器和辅助安装装置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安装装置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垫层底板,且所述垫层底板和辅助安装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额上部中心位置连接有衬口挡,且所述衬口挡和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斜撑钢管的一端安装有相对称的地锚,且所述地锚和斜撑钢管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锚栓固定板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混凝土基础层,且所述混凝土基础层和锚栓固定板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的四周边角安装有钢角,且所述钢角和柱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利用混凝土基础层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大小比例进行安装浇筑,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精准性,通过地锚的作用可以保证辅助安装装置在安装过程中保持固定,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利用衬口挡的作用使浇筑混凝土时不易溅射,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辅助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体;2-钢角;3-连接环填充框;4-加厚钢板;5-钢制垫体;6-焊接层;7-锚栓固定板;8-锚栓;9-混凝土基础层;10-辅助安装装置;11-固定板;12-衬口;13-衬口挡;14-可调顶托;15-斜撑钢管;16-地锚;17-保持器;18-垫层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包括柱体1和辅助安装装置10,所述柱体1的周向外围安装有有若干个连接环填充框3,且所述连接环填充框3内嵌在柱体1内,所述柱体1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固定连接有加厚钢板4,且所述加厚钢板4和柱体1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钢板4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钢制垫体5,且所述钢制垫体5和加厚钢板4固定连接,所述钢制垫体5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焊接层6,且所述焊接层6和钢制垫体5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层6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锚栓固定板7,且所述锚栓固定板7和焊接层6固定连接,所述锚栓固定板7的上部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锚栓8,且所述锚栓8和锚栓固定板7紧密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板11,且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可调顶托14,且所述可调顶托14和辅助安装装置10活动链接,所述可调顶托14的一端安装有相匹配的斜撑钢管15,且所述斜撑钢管15和可调顶托14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1的上部两端安装有相对称的衬口12,且所述衬口12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保持器17,且所述保持器17和辅助安装装置10紧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垫层底板18,且所述垫层底板18和辅助安装装置10固定连接,通过垫层底板18的作用可以时辅助安装装置10更稳定,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1额上部中心位置连接有衬口挡13,且所述衬口挡13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利用衬口挡13的作用使浇筑混凝土时不易溅射,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进一步的,所述斜撑钢管15的一端安装有相对称的地锚16,且所述地锚16和斜撑钢管15固定连接,通过地锚16的作用可以保证辅助安装装置10在安装过程中保持固定,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锚栓固定板7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混凝土基础层9,且所述混凝土基础层9和锚栓固定板7紧密连接,利用混凝土基础层9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大小比例进行安装浇筑,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精准性。进一步的,所述柱体1的四周边角安装有钢角2,且所述钢角2和柱体1固定连接,通过钢角2的作用可以保证该装置工作时不受到磨损,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首先,将该装置本体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通过钢角2的作用可以保证该装置工作时不受到磨损,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利用混凝土基础层9的作用可以根据建筑大小比例进行安装浇筑,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精准性,通过地锚16的作用可以保证辅助安装装置10在安装过程中保持固定,增加了该装置整体的安全性,利用衬口挡13的作用使浇筑混凝土时不易溅射,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实用性,通过垫层底板18的作用可以时辅助安装装置10更稳定,提高了该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最后在浇筑完成后需保持三天以上不受外界适度和温度影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包括柱体(1)和辅助安装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周向外围安装有有若干个连接环填充框(3),且所述连接环填充框(3)内嵌在柱体(1)内,所述柱体(1)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固定连接有加厚钢板(4),且所述加厚钢板(4)和柱体(1)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钢板(4)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钢制垫体(5),且所述钢制垫体(5)和加厚钢板(4)固定连接,所述钢制垫体(5)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焊接层(6),且所述焊接层(6)和钢制垫体(5)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层(6)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锚栓固定板(7),且所述锚栓固定板(7)和焊接层(6)固定连接,所述锚栓固定板(7)的上部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锚栓(8),且所述锚栓(8)和锚栓固定板(7)紧密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板(11),且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可调顶托(14),且所述可调顶托(14)和辅助安装装置(10)活动链接,所述可调顶托(14)的一端安装有相匹配的斜撑钢管(15),且所述斜撑钢管(15)和可调顶托(14)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1)的上部两端安装有相对称的衬口(12),且所述衬口(12)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保持器(17),且所述保持器(17)和辅助安装装置(10)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柱,包括柱体(1)和辅助安装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周向外围安装有有若干个连接环填充框(3),且所述连接环填充框(3)内嵌在柱体(1)内,所述柱体(1)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固定连接有加厚钢板(4),且所述加厚钢板(4)和柱体(1)固定连接,所述加厚钢板(4)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钢制垫体(5),且所述钢制垫体(5)和加厚钢板(4)固定连接,所述钢制垫体(5)的下部延伸至末端安装有焊接层(6),且所述焊接层(6)和钢制垫体(5)固定连接,所述焊接层(6)的下部延伸至末端连接有锚栓固定板(7),且所述锚栓固定板(7)和焊接层(6)固定连接,所述锚栓固定板(7)的上部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锚栓(8),且所述锚栓(8)和锚栓固定板(7)紧密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板(11),且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和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安装装置(10)的周向外围安装有若干个可调顶托(14),且所述可调顶托(14)和辅助安装装置(10)活动链接,所述可调顶托(14)的一端安装有相匹配的斜撑钢管(15),且所述斜撑钢管(15)和可调顶托(14)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梅殷源黄永超杨秀红陶昌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