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权樑专利>正文

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10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包括预埋件、螺旋口套件、地漏盖、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预埋件固定在水泥板的内侧,预埋件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套接有螺旋口套件,第一漏斗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旋口套件内侧的螺纹槽的内侧,固定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旱封叶,旱封叶与第一漏斗相互之间配套使用,旱封叶与固定轴同侧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平衡块,预埋件的内侧底端套接有底管道套件,底管道套件的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通过在第一漏斗下面转动连接有旱封叶,完成地漏的空气密封,在底管道套件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第二漏斗的底端延伸至水封槽的内侧,完成地漏的水封密封,通过旱封叶和水封槽的作用完成地漏的两次密封,便于推广使用。

A Flood-Drought Double Seal Floor Leakag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and drought double-sealing floor drain, which comprises a pre-embedded part, a spiral opening assembly, a floor drain cover, a first funnel and a second funnel. The pre-embedded part is fixed on the inside of the cement board,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pre-embedded part is sleeved near the top, and the top thread of the first fu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inside of the spiral opening assembly.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groo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xed shaft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dry seal leaf, which is matched with the first funnel. The side end of the dry seal leaf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fixed axis is fixed with a balance block, the inner end of the embedded part is sleeved with a bottom pipe sleeve, and the bottom side of the bottom pipe sleeve is fixed with a water seal slot through the first leakage.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funnel extends to the inside of the water sealing tank to complete the water sealing of the ground leakage.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the dry sealing leaf and the water sealing tank, the twice sealing of the ground leakage is complete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旱双封地漏
本技术涉及地漏
,具体为一种水旱双封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装修房子的时候在容易出现积水的地方都会预留下水管道,在管道上方一般就要求安装地漏,比如卫生间,阳台等。一般安装区多是容易积水的地方,首先会做防水,然后是地坪,最后是铺瓷砖。装地漏是在做地坪的过程中,将地漏预埋在地坪里的。要想水下的快,无残留,就要求地坪区域内以地漏为最低点,成斜面状,有利用水排尽。地漏的高低位置一般也分下沉式和平齐式。干区的地漏可以设置在不显眼的位置,因为地面不会有太多积水;而湿区比如淋浴区内,为了要保证下水通畅,所以不仅不能隐藏,还得让它低于地面10mm左右,可能不太好看。这时,就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来进行装饰。比如,将地漏隐藏起来,在上面做一个悬空的金属镂空装饰,它与室内效果产生共鸣的同时,也能起到一个“二次过滤”的作用。或者,可将地漏周边的地面用马赛克铺贴出弯曲、倾斜的图案,这样的形状既漂亮又有利于加快水流速度。现有技术中的地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地漏通常只有一种密封方式,密封效果较差,影响其日常使用。2、地漏内侧淤积的垃圾清理时通常需要将地漏拆卸,清理过程麻烦,影响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旱双封地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包括预埋件、螺旋口套件、地漏盖、第一漏斗和第二漏斗,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水泥板的内侧,所述预埋件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套接有螺旋口套件,所述螺旋口套件的顶端卡接有地漏盖,所述螺旋口套件的内侧靠近地漏盖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槽,所述第一漏斗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旋口套件内侧的螺纹槽的内侧,所述第一漏斗的漏孔为偏心状且其一端的底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旱封叶,所述旱封叶固定设置有长方形空气密封且其与第一漏斗相互之间配套使用,所述旱封叶与固定轴同侧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平衡块,所述预埋件的内侧底端套接有底管道套件,所述底管道套件靠近底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管道套件底端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底管道套件的内侧套接有第二漏斗,所述底管道套件的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优选的,所述水封槽的底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底盖,所述水封槽的内侧填充有液封水。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斗的底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橡胶圈,所述旱封叶的底面抵在橡胶圈的底面。优选的,所述第二漏斗的底端延伸至水封槽的内侧且不与水封槽的内侧底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螺旋口套件的顶端开设有用于卡接地漏盖的卡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第一漏斗下面转动连接有旱封叶,完成地漏的空气密封,在底管道套件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第二漏斗的底端延伸至水封槽的内侧,完成地漏的水封密封,通过旱封叶和水封槽的作用完成地漏的两次密封,能有效的防虫爬进卫生室,防反涌,便于推广使用。2、在底管道套件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底盖,从而使得水封槽内侧淤积的垃圾能通过旋开底盖进行清理,清理过程简单,可清洗管道内部的积堵,上方清洗时,旋掉螺旋套件,并用铁丝勾出第二漏斗即可,且清理垃圾效率高,便于日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中:1-预埋件;2-螺旋口套件;3-地漏盖;4-第一漏斗;5-固定轴;6-旱封叶;7-平衡块;8-底管道套件;9-第二漏斗;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水封槽;13-液封水;14-底盖;15-橡胶圈;16-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包括预埋件1、螺旋口套件2、地漏盖3、第一漏斗4和第二漏斗9,所述预埋件1固定在水泥板的内侧,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套接有螺旋口套件2,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顶端卡接有地漏盖3,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内侧靠近地漏盖3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槽16,所述第一漏斗4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旋口套件2内侧的螺纹槽16的内侧,所述第一漏斗4的漏孔为偏心状且其一端的底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轴5,利于旱封叶6的旋转空间,所述固定轴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旱封叶6,所述旱封叶6固定设置有长方形空气密封且其与第一漏斗4相互之间配套使用,所述旱封叶6与固定轴5同侧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平衡块7,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底端套接有底管道套件8,所述底管道套件8靠近底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所述底管道套件8底端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底管道套件8的内侧套接有第二漏斗9,所述底管道套件8的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12。为了便于完成液封,所述水封槽12的底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底盖14,所述水封槽12的内侧填充有液封水13。为了保证密封性,所述第一漏斗4的底端外侧固定设置有一圈橡胶圈15,所述旱封叶6的底面抵在橡胶圈15的底面,所述第二漏斗9的底端延伸至水封槽12的内侧且不与水封槽12的内侧底面相接触。为了使得整体稳定性提高,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顶端开设有用于卡接地漏盖3的卡口。安装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预埋件1埋在水泥板内,待干时锯掉露在水泥板上的余管与底面相平,将螺旋口套件2装在预埋件1的内侧,并升降调节所需安装高度进行铺地砖埋妥,然后将底管道套件8上端外侧与预埋件1用胶水连接固定,第二漏斗9套在底管道套件8的内侧,将第一漏斗4螺旋安装在螺旋口套件2的内侧,当地下水从螺旋口套件2内侧进入后,地下水压在旱封叶6上面,在重力作用下旱封叶6发生偏转,使得地下水通过第一漏斗4进入第二漏斗9的内侧,地下水没有时,在平衡块7的作用下旱封叶6抵在第一漏斗4底端你的橡胶圈15的底端完成空气密封;地下水进入第二漏斗9后,在水封槽12内侧的液封水13的作用下完成水封作用,实现地漏的水旱双封作用,简单高效,便于推广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包括预埋件(1)、螺旋口套件(2)、地漏盖(3)、第一漏斗(4)和第二漏斗(9),所述预埋件(1)固定在水泥板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套接有螺旋口套件(2),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顶端卡接有地漏盖(3),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内侧靠近地漏盖(3)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槽(16),所述第一漏斗(4)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旋口套件(2)内侧的螺纹槽(16)的内侧,所述第一漏斗(4)的漏孔为偏心状且其一端的底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旱封叶(6),所述旱封叶(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长方形空气密封且其与第一漏斗(4)相互之间配套使用,所述旱封叶(6)与固定轴(5)同侧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平衡块(7),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底端套接有底管道套件(8),所述底管道套件(8)靠近底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所述底管道套件(8)底端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1),所述底管道套件(8)的内侧套接有第二漏斗(9),所述底管道套件(8)的底侧固定设置有水封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旱双封地漏,包括预埋件(1)、螺旋口套件(2)、地漏盖(3)、第一漏斗(4)和第二漏斗(9),所述预埋件(1)固定在水泥板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套接有螺旋口套件(2),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顶端卡接有地漏盖(3),所述螺旋口套件(2)的内侧靠近地漏盖(3)的位置固定设置有螺纹槽(16),所述第一漏斗(4)的顶端螺纹连接在螺旋口套件(2)内侧的螺纹槽(16)的内侧,所述第一漏斗(4)的漏孔为偏心状且其一端的底侧固定设置有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旱封叶(6),所述旱封叶(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长方形空气密封且其与第一漏斗(4)相互之间配套使用,所述旱封叶(6)与固定轴(5)同侧的侧端固定设置有平衡块(7),所述预埋件(1)的内侧底端套接有底管道套件(8),所述底管道套件(8)靠近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权樑
申请(专利权)人:林权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