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110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包括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左侧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收集池的右侧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右侧连通有第一高压泵,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右侧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连通有降解池,所述降解池的内腔设置有隔离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电机、第一梯形齿轮、第一轴承、转轴、第二梯形齿轮、第二轴承和搅拌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建筑节能装置降解效率低的问题,该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具备降解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将雨水充分降解后供人们当做清洁用水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而且处理过程十分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An Energy-sav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ergy-sav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which comprises a collection pool, the left side of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sewage pipe, the top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valve, the right side of the collection pool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pipeline,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high-pressure pump,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high-pressure pump. A second pipeline is connected laterally, a degradation tank is connect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an isolation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egrad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energy-sav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by setting brackets, motors, first trapezoidal gears, first bearings, rotating shafts, second trapezoidal gears, second bearings and mixing blades. The energy-saving devic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nd can make rain fall. The degraded water can be used as clean water, which improve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device, and the treatment process is very simple,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
,具体为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它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作为每一个人,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只有将环保节能运用在生活日常中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在建筑方面也都在倡导节能环保,然而现有的智能建筑节能装置还存在着降解效率低的问题,无法将雨水充分降解后供人们当清洁用水使用,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而且处理过程十分麻烦,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具备降解效率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建筑节能装置降解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包括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左侧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收集池的右侧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右侧连通有第一高压泵,所述第一高压泵的右侧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连通有降解池,所述降解池的内腔设置有隔离板,且隔离板的两侧分别与降解池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降解池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液斗,所述加液斗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且进液管的底部贯穿至隔离板的底部,所述隔离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所述降解池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梯形齿轮,且第二梯形齿轮的右侧与第一梯形齿轮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隔离板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承,且转轴的底部穿过第二轴承并延伸至隔离板的底部,所述转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且搅拌叶位于隔离板的底部,所述降解池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管道的底部连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左侧连通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高压泵,所述第二高压泵的左侧连通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的左侧连通有蓄水池。优选的,所述收集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所述防尘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收集池的内腔设置有粗过滤网,且粗过滤网的两侧分别与收集池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内腔设置有细过滤网,且细过滤网的两侧分别与沉淀池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电机、第一梯形齿轮、第一轴承、转轴、第二梯形齿轮、第二轴承和搅拌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建筑节能装置降解效率低的问题,该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具备降解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将雨水充分降解后供人们当做清洁用水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而且处理过程十分简单,值得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尘板和通孔,能够有效阻隔较大杂物进入收集池的内部,通过设置粗过滤网,能够有效过滤雨水中较大的颗粒进入降解池的内部,提高了降解的效果,通过设置细过滤网,能够有效过滤经过降解后雨水中的颗粒杂物,提高了沉淀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集池、2排污管、3第一阀门、4第一管道、5第一高压泵、6第二管道、7降解池、8隔离板、9加液斗、10进液管、11支架、12电机、13第一梯形齿轮、14第一轴承、15转轴、16第二梯形齿轮、17第二轴承、18搅拌叶、19第三管道、20第二阀门、21沉淀池、22第四管道、23第二高压泵、24第五管道、25蓄水池、26防尘板、27通孔、28粗过滤网、29细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包括收集池1,收集池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尘板26,防尘板26的表面开设有通孔27,通过设置防尘板26和通孔27,能够有效阻隔较大杂物进入收集池1的内部,收集池1的内腔设置有粗过滤网28,且粗过滤网28的两侧分别与收集池1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粗过滤网28,能够有效过滤雨水中较大的颗粒进入降解池7的内部,提高了降解的效果,收集池1的左侧连通有排污管2,排污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3,收集池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管道4,第一管道4的右侧连通有第一高压泵5,第一高压泵5的右侧连通有第二管道6,第二管道6的右端连通有降解池7,降解池7的内腔设置有隔离板8,且隔离板8的两侧分别与降解池7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降解池7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液斗9,加液斗9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10,且进液管10的底部贯穿至隔离板8的底部,隔离板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1,支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13,降解池7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第一轴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梯形齿轮16,且第二梯形齿轮16的右侧与第一梯形齿轮13的底部相啮合,隔离板8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承17,且转轴15的底部穿过第二轴承17并延伸至隔离板8的底部,转轴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8,且搅拌叶18位于隔离板8的底部,降解池7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管道19,第三管道1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阀门20,第三管道19的底部连通有沉淀池21,沉淀池21的内腔设置有细过滤网29,且细过滤网29的两侧分别与沉淀池21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细过滤网29,能够有效过滤经过降解后雨水中的颗粒杂物,提高了沉淀的速度,沉淀池21的左侧连通有第四管道22,第四管道22的左侧连通有第二高压泵23,第二高压泵23的左侧连通有第五管道24,第五管道24的左侧连通有蓄水池25,通过设置支架11、电机12、第一梯形齿轮13、第一轴承14、转轴15、第二梯形齿轮16、第二轴承17和搅拌叶18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智能建筑节能装置降解效率低的问题,该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具备降解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将雨水充分降解后供人们当做清洁用水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而且处理过程十分简单,值得推广使用。使用时,雨水通过防尘板26中的通孔27,进入到收集池1的内部,打开第一高压泵5,使雨水经过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6进入降解池7的内部,此时向加液斗9中加入降解催化物,启动电机12,电机12带动第一梯形齿轮13转动,第一梯形齿轮13带动第二梯形齿轮16转动,通过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7的配合使用,使第二梯形齿轮16带动转轴15转动,转轴15带动搅拌叶18进行搅拌,加快降解催化物与雨水的吸附反应,待吸附完成后,打开第二阀门20,使经过降解后的雨水经过第三管道19到达沉淀池21的内部,待沉淀完成后,打开第二高压泵23,使经过沉淀后的雨水经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包括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的左侧连通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3),所述收集池(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4)的右侧连通有第一高压泵(5),所述第一高压泵(5)的右侧连通有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的右端连通有降解池(7),所述降解池(7)的内腔设置有隔离板(8),且隔离板(8)的两侧分别与降解池(7)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降解池(7)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液斗(9),所述加液斗(9)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10),且进液管(10)的底部贯穿至隔离板(8)的底部,所述隔离板(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13),所述降解池(7)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所述第一轴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梯形齿轮(16),且第二梯形齿轮(16)的右侧与第一梯形齿轮(13)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隔离板(8)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承(17),且转轴(15)的底部穿过第二轴承(17)并延伸至隔离板(8)的底部,所述转轴(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8),且搅拌叶(18)位于隔离板(8)的底部,所述降解池(7)的底部连通有第三管道(19),所述第三管道(1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阀门(20),所述第三管道(19)的底部连通有沉淀池(21),所述沉淀池(21)的左侧连通有第四管道(22),所述第四管道(22)的左侧连通有第二高压泵(23),所述第二高压泵(23)的左侧连通有第五管道(24),所述第五管道(24)的左侧连通有蓄水池(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建筑节能装置,包括收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1)的左侧连通有排污管(2),所述排污管(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阀门(3),所述收集池(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4)的右侧连通有第一高压泵(5),所述第一高压泵(5)的右侧连通有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的右端连通有降解池(7),所述降解池(7)的内腔设置有隔离板(8),且隔离板(8)的两侧分别与降解池(7)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降解池(7)顶部的左侧连通有加液斗(9),所述加液斗(9)的底部连通有进液管(10),且进液管(10)的底部贯穿至隔离板(8)的底部,所述隔离板(8)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梯形齿轮(13),所述降解池(7)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14),所述第一轴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梯形齿轮(16),且第二梯形齿轮(16)的右侧与第一梯形齿轮(13)的底部相啮合,所述隔离板(8)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第二轴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璇娅陈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