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095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昆虫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包括外盒、内盒、毛细管和枝条,外盒内具有储水槽,外盒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与储水槽连通;内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培养基质,毛细管的一端与储水槽连通,毛细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培养基质处;内盒的顶部设置有盒盖,盒盖上设置有与内盒连通的中空管,枝条穿过中空管延伸至内盒内,内盒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模拟自然界中蝙蝠蛾生存环境,将蝙蝠蛾预蛹化蛹和羽化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人为因素对蛹的惊扰,创造有利于蛹生存的适宜小环境,最终得到健康的成虫作为蝙蝠蛾有性繁殖的虫源。

A Bat Moth Pupa Culture Contain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sect cultivation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bat moth pupa cultivation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box, an inner box, capillaries and branches. The outer box has a water storage tank, and the side walls of the outer box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let and an outlet. The inlet and an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 culture medium is arranged, one end of the capillary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tank, the other end of the capillary extends to the culture medium; a box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inner box, a hollow tube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box is arranged on the box cover, branches extend through the hollow tube to the inner box, and air permeability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box; the bat moth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gas permeability hole. The pupa culture container simulat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bat moth in nature, integrates the pupation and emergence process of the bat moth, avoids the disturbance of human factors to the pupa, creates a suitable small environ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the pupa, and finally obtains healthy adults as the source of sexual reproduction of the bat m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
本技术属于昆虫培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
技术介绍
蝙蝠蛾昆虫是冬虫夏草的专性寄主,虫源规模化饲养是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的首要关键点,通过室内世代繁殖以解决虫源问题,是规模化饲养蝙蝠蛾昆虫的关键步骤。国内从1979年开始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目前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可成功地进行小规模饲养部分种类蝙蝠蛾,仅个别可以在高海拔试验基地或实验室内完成1个世代饲养,也有不少学者报道冬虫夏草幼虫饲养工具或冬虫夏草菌培养装置,但鲜见有关于蝙蝠蛾蛹专用培养装置的设计及使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结构简单合理,模拟蝙蝠蛾从预蛹到羽化过程的自然生存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提高羽化成功率用以解决虫源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本技术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外盒内具有储水槽,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储水槽的上方,所述外盒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储水槽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毛细管,所述内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培养基质,所述毛细管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连通,所述毛细管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基质处。进一步地,还包括枝条,所述内盒的顶部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上设置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与所述内盒连通,所述枝条穿过所述中空管延伸至所述内盒内,所述内盒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端贯通的毛细管柱,所述内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毛细管柱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毛细管柱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毛细管与所述毛细管柱的内壁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毛细管柱内设置的毛细管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2mm~0.6mmm。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基质的厚度为60mm~100mm。进一步地,所述枝条包括一根粗枝和若干细枝,所述粗枝穿过所述中空管,所有所述细枝位于所述内盒内并与所述粗枝的下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的内径大于25mm。进一步地,所述内盒为方形盒体结构,所述内盒每个侧壁上的透气孔的数量为4~12个,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3mm~5mm。进一步地,所述外盒、盒盖和所述中空管均为黑色,所述外盒、盒盖和所述中空管均为均为聚乙烯塑料材料制成的结构件。进一步地,所述内盒为聚丙烯材料制成的透明的结构件。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检测内盒内温湿度的第一温湿度探头以及用于检测培养基质温湿度的第二温湿度探头,所述进水口连接有供水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通过接收第二温湿度探头检测到的温湿度信息控制供水系统向储水槽供水。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结构简单合理,模拟自然界中蝙蝠蛾生存的环境,利用毛细管自动吸水的作用对蛹培养基质加湿,避免人为加湿过程中因加湿量或加湿时间不同所导致的基质湿度不均匀或不足;整个培养容器将蝙蝠蛾预蛹的化蛹和羽化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可避免人为因素对蛹体的惊扰所产生的不利因素,创造有利于蛹生存的适宜小环境,最终得到健康活跃的成虫作为蝙蝠蛾有性繁殖的虫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盒,11-储水槽,12-进水口,13-出水口;2-内盒,21-透气孔;3-毛细管;4-培养基质;5-枝条,51-粗枝,52-细枝;6-盒盖;7-中空管;8-毛细管柱;91-第一温湿度探头,92-第二温湿度探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包括外盒1和内盒2,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外盒1内具有储水槽11,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储水槽11的上方,所述外盒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出水口13分别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还包括毛细管3,所述内盒2的底壁上设置有培养基质4,所述毛细管3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所述毛细管3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基质4处。在具体使用时,储水槽11内的水量通过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控制,当储水槽11内水量较多时经出水口13排出,当储水槽11水量较少时,通过进水口12加入适当水量。还包括枝条5,所述内盒2的顶部设置有盒盖6,所述盒盖6上设置有中空管7,所述中空管7与所述内盒2连通,所述枝条5穿过所述中空管7延伸至所述内盒2内,所述内盒2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21。本实施例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在具体使用时,毛细管3与储水槽11连通,因毛细管3的毛细现象,毛细管3内的液面上升,少量水份到达内盒2的培养基质4,保证了内盒2内具有合适湿度,在内盒2内放入预蛹,预蛹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经结茧,再羽化为成虫,健康的成虫经枝条5爬出培养容器,较弱的成虫不能爬出培养容器则被淘汰。进一步地,培养基质4可选取高寒地区的草甸土壤或人工混合配制的基质,所述培养基质4的厚度为60mm~100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内盒2的底壁的高度并低于所述培养基质4的上表面的高度,使储水槽11内的水面高度高于内盒2底壁且低于培养基质4的上表面。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端贯通的毛细管柱8,所述内盒2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毛细管柱8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毛细管柱8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可增加毛细管柱8嵌设在安装孔内的密封性,使储水槽11内的水不会经安装孔溢流到内盒2内,所述毛细管3可通过强力胶水与所述毛细管柱8的内壁连接固定,毛细管柱8可对毛细管3起到支撑定型作用,毛细管3位于毛细管柱8的内壁也可对毛细管3起到保护作用。较优的,所述毛细管柱8可选择不锈钢材料或黄铜材料制成。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毛细管柱8内设置的毛细管3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毛细管柱8内所有的毛细管3通过强力胶水粘接形成毛细管束,方便安装,调整方便。作为较优的,所有的毛细管3的上端依培养基质4均匀分布,进一步保证内盒2内各处的温湿度一致。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细管3的内径为0.2mm~0.6mm。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枝条5包括一根粗枝51和若干细枝52,所述粗枝51穿过所述中空管7,所有所述细枝52位于所述内盒2内并与所述粗枝51的下端连接,较优的,所有所述52与粗枝51的下端连接且在内盒2内向四周均匀分布,使蛹虫羽化后均能就近顺着细致52上爬经粗枝51爬出培养容器。较优的,所述枝条5可以选择冬虫夏草产区的灌木植物的枝条,如黄芪属、金露梅属、柳属以及杜鹃科等灌木植物。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考虑蛹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1)和内盒(2),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外盒(1)内具有储水槽(11),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储水槽(11)的上方,所述外盒(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出水口(13)分别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还包括毛细管(3),所述内盒(2)的底壁上设置有培养基质(4),所述毛细管(3)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所述毛细管(3)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基质(4)处;还包括枝条(5),所述内盒(2)的顶部设置有盒盖(6),所述盒盖(6)上设置有中空管(7),所述中空管(7)与所述内盒(2)连通,所述枝条(5)穿过所述中空管(7)延伸至所述内盒(2)内,所述内盒(2)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1)和内盒(2),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外盒(1)内,所述外盒(1)内具有储水槽(11),所述内盒(2)位于所述储水槽(11)的上方,所述外盒(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12)与所述出水口(13)分别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还包括毛细管(3),所述内盒(2)的底壁上设置有培养基质(4),所述毛细管(3)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11)连通,所述毛细管(3)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培养基质(4)处;还包括枝条(5),所述内盒(2)的顶部设置有盒盖(6),所述盒盖(6)上设置有中空管(7),所述中空管(7)与所述内盒(2)连通,所述枝条(5)穿过所述中空管(7)延伸至所述内盒(2)内,所述内盒(2)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贯通的毛细管柱(8),所述内盒(2)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毛细管柱(8)嵌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毛细管柱(8)与所述安装孔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毛细管(3)与所述毛细管柱(8)的内壁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蝙蝠蛾蛹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毛细管柱(8)内设置的毛细管(3)的数量至少为六根,所述毛细管(3)的内径为0.2mm~0.6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蝙蝠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益槐王忠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