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095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昆虫交配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包括箱体,箱体的中部倾斜的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交配室和培养室,交配室位于培养室的上方,隔板上嵌设有中空管,培养室内设置有与中空管连通的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内设置有培养基质;交配室内设置有攀爬绳,攀爬绳穿过中空管延伸至培养基质处;还包括输卵软管,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缺口,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卵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结构简单合理,健康成虫交配后产的卵经隔板滑入到卵屉内,收集方便,降低了外界干扰,可以广泛应用于昆虫交配容器技术领域。

A container for pupae emergence and adult mating of bat moth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sect mating container, in particular to a bat moth pupa emergence and adult mating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The inclined parti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box body divides the box body into a mating room and a culture room. The mating room is located above the culture room, the partition board is embedded with hollow tubes, and the culture room is provided with hollow tubes. A tube-connected culture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 culture medium in the culture container; a climbing rope is arranged in the mating room, and the climbing rope extends through the hollow tube to the culture medium; a fallopian hose is also included; a gap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eparator, and an egg drawer is arranged below the separator. The structure of the bat moth pupa emergence and adult mating containe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and the eggs laid by healthy adults after mating slide into the egg drawer through the partition boar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collection and reduces external interferenc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insect mating container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
本技术属于昆虫交配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
技术介绍
蝙蝠蛾是冬虫夏草的专性寄主,虫源规模化饲养是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的首要关键点,通过室内世代繁殖以解决虫源问题,是规模化饲养蝙蝠蛾幼虫的关键步骤。例如公告号CN10671946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及护理方法”,护理装置包括蛹护理装置、交尾笼、卵收集框。其中,蛹护理装置包括护蛹箱架和护蛹箱,护蛹箱卡放于护蛹箱架上,护蛹箱上有诱蛾孔;交尾笼以交尾笼架为支撑,四周和顶部为细纱网,底部为卵过滤网,交尾笼上有进蛾孔,当交尾笼与蛹护理装置衔接时进蛾孔与护蛹箱上的诱蛾孔刚好对应;卵收集筐位于交尾笼下方;不难发现,该现有技术的蝙蝠蛾的蛹-蛾一体化护理装置虽然能大规模管理,但是忽略了羽化后的成虫的健康状态,不能有效地区别开健康的成虫和体弱的成虫,使得到的卵的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用以实现蝙蝠蛾蛹在室内小环境中完成羽化、交配和产卵过程,解决规模化饲养的虫源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本技术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隔为交配室和培养室,所述交配室位于所述培养室的上方,所述隔板上嵌设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上端位于所述交配室内,所述中空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中空管连通的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内设置有培养基质。还包括攀爬绳,所述攀爬绳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交配室内,所述攀爬绳的下端穿过所述中空管延伸至所述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处。所述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方设置有卵屉。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倾斜设置且下端相交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交接处,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上均设置有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板的长度,所述第一板的倾斜角度为8°~12°,所述第二板的倾斜角度为28°~32°。进一步地,所述交配室内还设置有纱网笼体,所述中空管与所述攀爬绳的上端均位于所述纱网笼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纱网笼体为方形,所述纱网笼体的顶部和周侧均由80目纱网制成,所述纱网笼体的底部为10目纱网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交配室内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纱网笼体内,所述攀爬绳与所述防护罩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为中空的圆锥形结构,所述防护罩的底壁上设置有若干穿孔,所述攀爬绳的上端设置在所述防护罩的顶端,所述攀爬绳的下端位于所述培养容器内。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内还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由若干阀门片拼合而成,所述阀门片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的底壁铰接,所述阀门片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有所述阀门片沿所述攀爬绳的周向均匀分布,所有所述阀门片均向所述中空管的轴线聚拢,所述中空管上端的边沿与所述阀门片的中部相抵,所述阀门片的自由端与所述攀爬绳的间隙为3mm~5mm。进一步,所述阀门片为等腰梯形,所述阀门片为亚克力材料制成,所述阀门片的厚度为0.3mm~0.5mm。进一步地,所述攀爬绳上还设置有若干细绳,所述细绳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有所述细绳沿所述攀爬绳的周侧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容器为中空的圆台形结构,所述培养基质设置在所述培养容器的底壁上,所述中空管位于所述培养容器顶壁的中部且与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卵软管,所述输卵软管的上端位于所述隔板的缺口处,所述输卵软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卵屉内。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拆装,蝙蝠蛾蛹在培养室羽化后,强壮健康的成虫经攀爬绳穿过中空管进入到上方的交配室内,在交配室内雌虫和雄虫交配后雌虫产卵,卵经倾斜的隔板缓慢下滑经输卵软管流入到卵屉内,抽离卵屉即可得到健康成虫交配产下的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阀门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100-箱门;2-隔板,21-第一板,22-第二板;3-中空管;4-培养容器;5-培养基质;6-防护罩;7-攀爬绳;8-输卵软管;9-卵屉;10-纱网笼体;11-阀门片;12-细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包括一侧设置有箱门100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的隔板2,所述隔板2包括倾斜设置且相交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所述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交接处设置有缺口,所述隔板2将所述箱体1分隔为交配室和培养室,所述交配室位于所述培养室的上方,所述隔板2上嵌设有中空管3,所述中空管3的上端位于所述交配室内,所述中空管3的下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中空管3连通的培养容器4,所述培养容器4内设置有培养基质5,所述培养基质5可以为高寒地区的草甸土壤或混合配置的基质,较优的,所述培养基质5的厚度为60mm~100mm。还包括攀爬绳7,所述攀爬绳7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交配室内,所述攀爬绳7的下端穿过所述中空管3延伸至所述培养容器4内的培养基质5处,所述攀爬绳7根据蝙蝠蛾的生活习性设置,羽化后的健康的成虫攀爬及飞行即可进入到交配室内,体弱的成虫则留在培养室内被淘汰。还包括输卵软管8,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2的交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卵屉9,所述输卵软管8的上端位于所述隔板2的缺口处,所述输卵软管8的下端位于所述卵屉9内,所述输卵软管8为柔性材料制成,较优的,本实施例的输卵软管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有利于保护卵。本实施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在使用时,蛹在培养室内羽化为成虫,根据蝙蝠蛾的飞行及攀爬习性,羽化后的成虫经攀爬绳7向上攀爬,穿过中空管3进入到交配室内,进入交配室的成虫在交配室交配后产生的卵落入到隔板2上,因为隔板2倾斜设置,卵顺着隔板2滚落到隔板2下方的缺口处,再经输卵软管8进入到卵屉9内,即可完成对卵的收集。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板22的长度,所述第一板21的倾斜角度为10°,所述第二板22的倾斜角度为30°,所述第一板21为倾斜角度较缓的长版,成虫交配后产出的卵大部分落入到第一板21上,卵在第一板21上缓慢滚落,有利于保护卵,防止倾斜角度过大卵滚落速度快撞击造成损伤。较优的,所述隔板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用寿命也较长,作为较优的选择,所述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上均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优选硅胶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箱体(1)分隔为交配室和培养室,所述交配室位于所述培养室的上方,所述隔板(2)上嵌设有中空管(3),所述中空管(3)的上端位于所述交配室内,所述中空管(3)的下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中空管(3)连通的培养容器(4),所述培养容器(4)内设置有培养基质(5);还包括攀爬绳(7),所述攀爬绳(7)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交配室内,所述攀爬绳(7)的下端穿过所述中空管(3)延伸至所述培养容器(4)内的培养基质(5)处;所述隔板(2)的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方设置有卵屉(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的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箱体(1)分隔为交配室和培养室,所述交配室位于所述培养室的上方,所述隔板(2)上嵌设有中空管(3),所述中空管(3)的上端位于所述交配室内,所述中空管(3)的下端位于所述培养室内;所述培养室内设置有与所述中空管(3)连通的培养容器(4),所述培养容器(4)内设置有培养基质(5);还包括攀爬绳(7),所述攀爬绳(7)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交配室内,所述攀爬绳(7)的下端穿过所述中空管(3)延伸至所述培养容器(4)内的培养基质(5)处;所述隔板(2)的下端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下方设置有卵屉(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包括倾斜设置且下端相交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交接处,所述第一板(21)与所述第二板(22)上均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第一板(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板(22)的长度,所述第一板(21)的倾斜角度为8°~12°,所述第二板(22)的倾斜角度为28°~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配室内还设置有纱网笼体(10),所述中空管(3)与所述攀爬绳(7)的上端均位于所述纱网笼体(10)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笼体(10)为方形,所述纱网笼体(10)的顶部和周侧均由80目纱网制成,所述纱网笼体(10)的底部为10目纱网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配室内设置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益槐王忠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