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林专利>正文

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006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包括钢管柱、钢梁支架和工字型钢梁,钢梁支架由至少一个绕钢管柱焊接的支架构成,每一支架具有上抱柱板、下抱柱板和至少一个连接板,上下抱柱板至少具有与每一连接板相连的本体部分,至少一个支架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具有自所述本体部分的所述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个侧边的至少一部分绕所述外圆柱面延伸的一个增强部分,在所述钢梁支架上形成至少两个连接板。只需将几种支架加以组合,便可获得整幢建筑不同部位的钢梁支架。适于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施工质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尤其是具有多个浇注混凝土的钢管柱的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建筑行业中,日益广泛地采用浇注混凝土的钢管柱与钢梁的组合结构,出现过多种柱梁组合形式,其中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在钢管柱上钻孔或开槽,通过插入孔或槽中的钢棒或钢板将钢梁与钢管柱连接在一起,或者将钢梁直接穿过钢管,后者要求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管柱,不仅导致房屋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削弱钢管柱的强度,降低整幢房屋质量;另一种则是在钢管柱外加套环状钢节点,将钢梁与环状钢节点连接在一起,现场施工时必须先将环状钢节点套入钢管柱,然后再与钢梁连接,这势必给装配带来麻烦,浪费大量工时,加长建筑周期。尤其是在外墙拐角处或者外墙边上的钢管柱上采用这种环状钢节点,还会浪费大量钢材。本专利技术人于1999年6月2日递交的第99107918.3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绕钢管柱焊接的钢梁支架结构,成功地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尽管该钢梁支架不受建筑结构的任何限制,可以在建筑工地分段多层同时进行施工,从而缩短了施工周期;但从进一步节约材料和施工周期的观点看,仍有潜力可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要求任意进行组合,施工操作灵活简便,其构件可标准化和通用化,适于在工厂拼焊成分段部件的钢结构房屋建筑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包括浇注混凝土的多个钢管柱、可焊接在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和可固接在钢梁支架间的工字型钢梁,其中工字型钢梁由相互平行的上梁板和下梁板以及连接上梁板和下梁板的腹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钢梁支架由绕所述钢管柱焊接的至少一个支架构成,每一支架由平行设置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以及沿所述钢管柱的径向垂直设置在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板组成,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结构,每一支架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至少具有与每一连接板相连的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具有与所述钢管柱的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平行相应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和一个垂直相应连接板的端面,至少一个支架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具有自所述本体部分的所述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个侧边的至少一部分绕所述外圆柱面延伸的一个增强部分,该增强部分具有与所述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与相邻支架的上抱柱板或下抱柱板配合的一个侧面和一个外周面,从而在所述钢梁支架上形成至少两个连接板,各连接板及相应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每一本体部分与所述工字型钢梁的一端固接在一起;B.所述钢管柱的外径为230至430毫米;C.焊有所述钢支架的所述钢管柱由多段对接而成,总高度为30至120米。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它包括浇注混凝土的多个钢管柱、可焊接在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和可固接在钢梁支架间的工字型钢梁,其中工字型钢梁由相互平行的上梁板和下梁板以及连接上梁板和下梁板的腹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钢梁支架由绕所述钢管柱焊接的至少两个相同的支架和多个增强板构成,该支架由平行设置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以及沿所述钢管柱的径向垂直设置在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之间的一个连接板组成,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结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具有与所述钢管柱的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平行所述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和一个垂直所述连接板的端面,所述增强板具有与所述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两个侧面和一个外周面,从而在所述钢梁支架上形成至少两个连接板,相邻两支架的连接板之间的角度为90°,各连接板及相应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每一本体部分与所述工字型钢梁的一端固接在一起;B.所述钢管柱的外径为230至430毫米;C.焊有所述钢支架的所述钢管柱由多段对接而成,总高度为30至120米。按照本专利技术,构成所述钢梁支架的各种支架与工字型钢梁的固接方式可采用如下三种基本方式(一)每一支架的各连接板超出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端面,与所述腹板搭接,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端面分别与上梁板和下梁板端面对接;(二)每一支架的各连接板的外端面与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端面齐平,三个端面分别与上梁板端面、腹板端面和下梁板端面对接。并可在连接板与腹板的接合部,设置增强夹板;(三)每一支架的各连接板的外端面与上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端面齐平,并与腹板端面对接,下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端面超出连接板的外端面,下抱柱板的相应本体部分与所述下梁板搭接。上述三种固接方式中,每一支架的上抱柱板的伸出部端面均与工字型钢梁的上梁板端面对接,通过对焊或者夹接连成一体。所述的“夹接”系指在两对接件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包覆两件接合部的夹板后,将夹板与两对接件焊接在一起或者用紧固件连接成一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建筑构件,只需将几种标准结构的支架加以组合,便可以获得适于焊接在整幢建筑不同部位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由于是组合式结构,勿需从钢管柱顶端套入,因而不受建筑结构的任何限制,施工灵活方便,可以分段多层(例如4层)在工厂预先拼焊成部件,然后在建筑工地吊装,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并大大缩短施工周期;由于不需要在钢管柱上进行钻孔或开槽等作业,有利于提高整幢建筑结构强度,例如,采用直径300mm的浇注混凝土的钢管柱与本专利技术的建筑构件,便能建成30层楼房的整体结构,可替代600mm×600mm的常规钢筋混凝土方柱,减少立柱所占建筑面积75%左右,扩大使用面积5%左右,并能减少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由于各种支架的构件的形状整齐划一,可用机械冲裁等方法成形,因而特别适于大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确保构件的施工质量;试验证明,浇注混凝土的钢管柱与本专利技术的建筑构件形成的整体结构,具有优良的抗地震性能;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几种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房屋建筑构件构成的整幢房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一种实施例,它由4个支架拼焊而成;图3为图2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一分解透视图,示意示出图2和3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中的单个支架和与之连接的工字型钢梁的一种具体结构;图5为一分解透视图,示意示出图2和3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中的单个支架和与之连接的工字型钢梁的一种替换结构;图6为一分解透视图,示意示出图2和3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中的单个支架和与之连接的工字型钢梁的另一种替换结构;图7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另一种实施例,它由4个支架拼焊而成;图8为图4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又一种实施例,它由4个支架拼焊而成;图10为图9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再一种实施例,它由2个支架拼焊而成;图12为图11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3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再一种实施例,它由2个支架拼焊而成;图14为图13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5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建筑中间部分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的再一种实施例,它由4个支架拼焊而成;图16为图15所示钢梁支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7为一透视图,示意示出位于整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房屋建筑的钢架结构,包括浇注混凝土的多个钢管柱、可焊接在各钢管柱上的钢梁支架和可固接在钢梁支架间的工字型钢梁,其中工字型钢梁由相互平行的上梁板和下梁板以及连接上梁板和下梁板的腹板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钢梁支架由绕所述钢管柱 焊接的至少一个支架构成,每一支架由平行设置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以及沿所述钢管柱的径向垂直设置在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板组成,通过焊接形成整体结构,每一支架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至少具有与每一连接板相连的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具有与所述钢管柱的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平行相应连接板的两个侧边和一个垂直相应连接板的端面,至少一个支架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具有自所述本体部分的所述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个侧边的至少一部分绕所述外圆柱面延伸的一个增强部分,该增强部分具有与所述外圆柱面配合的一个圆弧面、与相邻支架的上抱柱板或下抱柱板配合的一个侧面和一个外财面,从而在所述钢梁支架上形成至少两个连接板,各连接板及相应的上抱柱板和下抱柱板的每一本体部分与所述工字型钢梁的一端固接在一起;B.所述钢管柱的外径为230至43 0毫米;C.焊有所述钢支架的所述钢管柱由多段对接而成,总高度为30至120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