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及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93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及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弧形散热板体,散热板体安装在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且至少安装有一块,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至少形成有一条凹槽,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圈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后,所述凹槽的槽口被封闭,形成冷却液流道。此时,散热板体的内表面处于完全平滑的状态,冷却液设置在散热板体与内圈之间的部位,当热量从散热板体传递过来时,冷却液可以同时对散热板体和内圈进行冷却。上述散热板体的设置方式,当需要将转动与内圈进行连接时,内圈与散热板体之间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内圈单独加工散热管道、导致加工繁琐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及风力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轴承。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由叶片、发电机以及连接在轮毂及发电机之间的轴承等多个部分组成。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在一种风力发电机的结构中,轴承的外圈与发电机的定子连接,内圈与发电机的转子相连接。叶片转动后会带动内圈转动,进而带动转子转动,当转子相对定子高速转动时,转子会与定子之间产生摩擦,进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需要及时发散出去,否则轴承内部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温度过高时,位于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润滑油的黏度将降低,使轴承内部零件表面发生回火、灼伤甚至点蚀和表面剥落。同时,当温度过高时,内圈和外圈之间会发生膨胀,导致二者之间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进而影响轴承的正常转动,影响正常的发电效率。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轴承冷却系统,在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相接触的部位,轴承内圈向内成型有导流槽。冷却液注入导流槽中,进而同时对外圈和内圈进行冷却。但是,冷却液的所传递的热量既包括外圈又包括内圈,因此对内圈的散热效果不明显。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另一种轴承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在内环A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彼此间隔冷却管路B,冷却液在冷却管路B中流动,进而完成对轴承的冷却工作。由于冷却管路直接作用在内圈的内壁上,因此对于轴承内圈的冷却效果显著增加。但是,由于冷却管路凸出设置在内环的内壁上,因此当需要对轴承进行装配时,冷却管路与装配件之间的接触面小,容易造成装配不稳的情况。同时,由于冷却管路是单独设置在内环上的,因此将冷却管路加工在内环内壁上的工序也较为复杂。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管路容易造成轴承装配不稳及冷却管路不易装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和弧形散热板体,散热板体安装在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且至少安装有一块,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至少形成有一条凹槽,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圈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后,所述凹槽的槽口被封闭,形成冷却液流道。此时,散热板体的内表面处于完全平滑的状态,冷却液设置在散热板体与内圈之间的部位,当热量从散热板体传递过来时,冷却液可以同时对散热板体和内圈进行冷却。上述散热板体的设置方式,当需要将转轴与内圈进行连接时,内圈与散热板体之间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内圈单独加工散热管道、导致加工繁琐的缺陷。本技术中,所述散热板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流道相通,供冷却液流入的接管口和流出的接管口,冷却液依次流经接管口、冷却流道和接管口,完成冷却过程。本技术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呈波浪形设置,波浪形的冷却液流道可以增加冷却液的流动面积,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本技术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两条沿所述内圈的周向设置的周向流道,两条所述周向流道之间设置有若干条轴向流道,冷却液可沿所述轴向流道从一条所述周向流道流动至另一条周向流道中,所述周向流道与所述轴向流道之间彼此垂直设置。通过轴向流道和周向流道的配合,可以实现内圈整个厚度方向的冷却。本技术中,两条所述周向流道上彼此交错设置有若干个截断点,其中一条所述周向流道上流动的冷却液受到所述截断点的阻挡后转向并通过所述轴向流道进入另一条所述周向流道中。截断点可以起到阻挡周向流道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的作用,进而起到冷却液总体并行流动,局部串行流动的效果。本技术中,所述的轴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的旋转中心的滑环,所述滑环包括静止部分,以及可相对所述静止部分旋转的旋转部分,所述静止部分上的管路与所述旋转部分上的管路连通,且所述旋转部分上的管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流出接管口、与流入接管口连通,所述静止部分上的管路与静止的外界管路连通。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所述的轴承。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机的转子与所述轴承的所述内圈连接,所述发电机的定子与所述轴承的所述外圈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机组的机舱的冷却系统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为所述轴承提供冷却液。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散热板体安装在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内圈的内表面上至少形成有一条凹槽,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圈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后,所述凹槽的槽口被封闭,形成冷却液流道。此时,散热板体的内表面处于完全平滑的状态,冷却液设置在散热板体与内圈之间的部位,当热量从散热板体传递过来时,冷却液可以同时对散热板体和内圈进行冷却。上述散热板体的设置方式,将转子与内圈进行连接时,内圈与散热板体之间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整体连接稳定。同时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内圈单独加工散热管道、导致加工繁琐的缺陷。2.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所述冷却液流道呈波浪形设置,波浪形的冷却液流道可以增加冷却液的流动面积,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3.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所述周向流道与所述轴向流道之间彼此垂直设置。通过轴向流道和周向流道的配合,可以实现内圈整个厚度方向的冷却。4.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截断点可以起到阻挡周向流道中的冷却液的流动的作用,进而起到冷却液总体并行流动,局部串行流动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所述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凹槽在内圈上的示意图;图3为散热板体上设置的接管口的示意图;图4为散热板体上设置的轴向流道和周向流道的示意图;图5为散热板体上设置的截断点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圈;2-外圈;4-接管口;5-周向流道;6-轴向流道;7-截断点;8-凹槽;A-内环;B-冷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体,安装在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上,且沿内圈的周向至少安装有一块,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上至少形成有一条凹槽(8),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后,所述凹槽的槽口被封闭,形成冷却液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体,安装在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上,且沿内圈的周向至少安装有一块,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和/或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上至少形成有一条凹槽(8),所述散热板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圈(1)的内表面贴合连接后,所述凹槽的槽口被封闭,形成冷却液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相通,供冷却液流入的接管口(4)和流出的接管口(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呈波浪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两条沿所述内圈(1)的周向设置的周向流道(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周向流道(5)之间设置有若干条轴向流道(6),冷却液可沿所述轴向流道从一条所述周向流道(5)流动至另一条周向流道(5)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周向流道(5)上彼此交错设置有若干个截断点(7),其中一条所述周向流道(5)上流动的冷却液受到所述截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梦吴立洲冯占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