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84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防夹机构包括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红外感应部件安装在电动门的门边沿处,电容感应部件安装在车身内中控位置处,电容感应部件包括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出端与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输入端与车内电源连接,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与红外感应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感应线束输入端连接有延伸至电动门边沿处的电容感应线,红外感应部件包括人体热式传感器及其控制电路BISS0001。采用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在电动门运动过程中,有人体靠近时电动门会自动停止运动,防止意外夹伤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
,尤其是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业的发展,很多中高档轿、商务车上都开始安装电动中滑门或电动后尾门等电动装置,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启闭车门和车窗的操作,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危险,即当乘客很自然的将手扶在门框上,有人无意之中摁下关闭门的控制按钮,就有可能对乘客造成伤害,并且这种潜在危险发生频率较高,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防夹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防夹检测主要通过驱动马达内安装传感器和密封条内安装防夹感应条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前者,根据马达的工作性能,在软启动状态和稳定状态这两个不同时期设定两个马达功率阈值,但这种方式会要求驱动马达配备微控制器、稳压器、通讯接口和马达驱动器等装置,从而具有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安装和维护复杂的缺陷。对于后者,是将带有防夹感应条装的密封条安装在电动中滑门和电动后尾门上,其中防夹感应条有采用压力传感器,也有采用电极传感器,当门、窗玻璃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就会引起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或电极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同是将这变化信号发送给驱动机构的控制器(ECU),随之控制器会发出一个信号,让驱动马达朝反方向运动,最终将障碍物释放,但这种方式在检测人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所述防夹机构包括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安装在电动门的门边沿处,所述电容感应部件安装在车身内中控位置处,电容感应部件包括外壳及位于外壳内的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所述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输入端与车内电源连接,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与红外感应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感应线束输入端连接有延伸至电动门边沿处的电容感应线,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包括人体热式传感器及其控制电路BISS0001。进一步地限定,车辆电动门的门边沿处由外向内设置有防夹条和红外感应部件,所述电容感应线末端位于防夹条内,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嵌设在装饰条上,所述装饰条固定在电动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同时采用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电容感应部件电容感应线和红外感应部件的人体热式传感器分布在电动门周围,在电动门运动过程中,有人体靠近时电动门时,红外感应部件的输出端与电容感应线均将信号输入至电容感应部件,经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处理后传输至车身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会控制电动门自动停止运动,防止意外夹伤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容感应部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电容感应部件的电路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红外感应部件的电路结构图。图中:1.电容感应部件,2.红外感应部件,3.电动门,4.车身,5.防夹条,6.装饰条,11.外壳,12.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13.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14.红外线束输入端,15.电源输入端,16.信号输出端,17.电容感应线,18.车身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防夹机构包括电容感应部件1和红外感应部件2,红外感应部件2安装在电动门3的门边沿处,电容感应部件1安装在车身4内中控位置处,如图3和图4所示,电容感应部件1包括外壳11及位于外壳11内的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12,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12上具有两个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13、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14、电源输入端15和信号输出端16,信号输出端16与车身控制模块(BCM)18电连接,电源输入端15与车内电源连接,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14与红外感应部件2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感应线束输入端14连接有延伸至电动门3边沿处的电容感应线17,车辆电动门3的门边沿处由外向内设置有防夹条5和红外感应部件2,电容感应线17末端位于防夹条5内,红外感应部件2嵌设在装饰条6上,装饰条6固定在电动门3上。如图5所示,红外感应部件2包括人体热式传感器(PIR)及其控制电路BISS0001。具体工作时,在电动门3运动过程中,有人体靠近时电动门3时,红外感应部件2的输出端与电容感应线17均将信号输入至电容感应部件2,经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12处理后传输至车身控制模块18,车身控制模块18会控制电动门3自动停止运动,防止意外夹伤的发生。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机构包括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安装在电动门的门边沿处,所述电容感应部件安装在车身内中控位置处,电容感应部件包括外壳及位于外壳内的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所述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输入端与车内电源连接,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与红外感应部件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感应线束输入端连接有延伸至电动门边沿处的电容感应线,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包括人体热式传感器及其控制电路BISS00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动门的防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机构包括电容感应部件和红外感应部件,所述红外感应部件安装在电动门的门边沿处,所述电容感应部件安装在车身内中控位置处,电容感应部件包括外壳及位于外壳内的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所述电容感应控制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电容感应线束输入端、两个红外线束输入端、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输出端与车身控制模块电连接,电源输入端与车内电源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庆丰何明龙腾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程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