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83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风管软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竖向设置的软接管,位于软接管两端的法兰架,以及设置在软接管四周侧立面上的隔震杆;隔震杆为伸缩杆,沿软接管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隔震杆两端分别通过周向偏转节与位于两端法兰架上的支撑架万向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隔震性能强,位移补偿量大,可有效吸收结构变形,避免系统共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管软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
技术介绍
软接结构是管线施工中常用的过渡连接装置,包括软布制成的连接筒和连接筒两侧的连接框架,连接框架与两侧与相邻的风管端口连接。风管竖向软接结构是利用柔性元件的有效变形,来吸收管线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尺寸变化的一种位移补偿装置。在以往的应用
,软接结构的变形是一个缓慢的静态过程,不用考虑震动及共振问题,但是应用在隔震领域时,因为地震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形成短促的冲击和震动,所以,管道系统的共振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在设置有结构大位移隔震层的建筑体中,固定在隔震层上下不同结构上的通风管道,为适应隔震层地震水平位移,通常在水平风管上采用软接结构连接相邻的风管,目前国内尚不存在安装在竖向风管上的可以满足较大位移隔震补偿的风管软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震性能强,位移补偿量大,可有效吸收结构变形,避免系统共振的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风管隔震技术手段主要是在水平风管上采用软接结构连接相邻的风管,并且位移补偿量最大为150mm,目前国内尚不存在安装在竖向风管上的用于隔震补偿的风管软接结构,在设置有结构大位移隔震层的建筑体中,固定在隔震层上下不同结构上的通风管道,为适应隔震层地震水平位移,采取一种具有大位移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可避免因结构位移而致使通风管道扭曲变形甚至撕裂损坏,进而造成系统瘫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软接管,位于软接管两端的法兰架,以及设置在软接管四周侧立面上的隔震杆;隔震杆为伸缩杆,沿软接管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隔震杆两端分别通过周向偏转节与支撑架万向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周向偏转节为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与隔震杆同轴设置,隔震杆以其端部为中心、相对支撑架在水平面内周向摆动。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隔震杆两端头分别通过C形销轴与减震弹簧的一端连接,减震弹簧的另一端通过C形销轴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栓销接固定。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C形销轴为圆钢弯折而成,包括轴杆和限位杆,所述轴杆穿设在隔震杆或固定螺栓内,轴杆两端分别穿过减震弹簧后垂直弯折、竖直向外延伸形成限位杆;C形销轴的开口朝向远离减震弹簧几何中心的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角钢,垂直于所在法兰架的边沿设置,一端与法兰架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周向偏转节为万向球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万向球和球槽,万向球设置在隔震杆的端头,球槽通过支撑架与软接管两侧的法兰架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隔震杆沿软接管侧立面的水平中线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软接管每个侧立面内的隔震杆数量不少于1个,在软接管侧立面内均匀间隔排布。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软接管的截面为方形,软接管为防火硅钛合成软接。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水平位移补偿量较大,沿软接管轴向的伸缩位移补偿量和垂直于软接管轴向的水平偏转位移补偿量最大均可达600mm,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更加灵活。当竖向软接结构随隔震层发生剧烈晃动时,极易造成软接管的撕裂或连接框架的变形撕脱,本专利技术在软接管的四周侧立面上分别设置了隔震杆,可以有效拦截软接管因晃动而产生的变形,避免软接管在内部压力的冲击下破裂,提高了软接结构的安全性能;隔震杆可以在水平面内朝各个方向摆动,可有效减缓软接管的晃动幅度,隔震补偿效果好,有效避免管节之间的连接框架的损坏,提高了软接结构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周向偏转节可以为减震弹簧,也可以为万向球组件,当为减震弹簧时,不仅可以使隔震杆端部在水平面内万向摆动,而且配合隔震杆和软接管的拉伸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拉伸,进一步保障隔震杆的隔震补偿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震弹簧连接节点处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的主视图。附图标记:1-软接管;2-法兰架;3-隔震杆;4-减震弹簧;5-支撑架;6-C形销轴;61-轴杆;62-限位杆;7-固定螺栓;8-万向球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软接管1,位于软接管1两端的法兰架2,以及设置在软接管1四周侧面上的隔震杆3。软接管1的截面为方形,软接管1为防火硅钛合成软接。法兰架2与软接管1两端的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法兰架2为厚度不小于4mm的角钢围合而成的框架。如图2所示,隔震杆3为伸缩杆,两端分别通过周向偏转节与支撑架5万向转动连接。周向偏转节用于连接隔震杆3与支撑架5,隔震杆3以其端部为中心、相对支撑架5在水平面内周向摆动,以适应软接管1在水平面内向任意方向摆动,以实现软接管1两端的位移补偿。支撑架5为角钢,垂直于所在法兰架2的边沿设置,一端与法兰架2焊接固定,另一端水平向外延伸;软接管1的每个侧立面上的隔震杆3的数量不少于1个,当软接管1的截面为方形时,隔震杆3位于软接管1侧立面的竖向中线位置;隔震杆3沿软接管1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隔震杆3的长度调节范围与软接管1的长度调节范围相适应;本实施例中周向偏转节为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与隔震杆3同轴设置。隔震杆3两端头分别通过C形销轴6与减震弹簧4的一端连接,C形销轴6为直径不小于6mm的圆钢弯折而成,包括轴杆61和限位杆62,轴杆61穿设在隔震杆3内,沿隔震杆3截面的直径方向设置,轴杆61两端分别穿过减震弹簧4后垂直弯折、竖直向外延伸形成限位杆62;C形销轴6的开口朝向远离减震弹簧4几何中心的方向设置。减震弹簧4的另一端通过C形销轴6与支撑架5销接固定;支撑架5上设置有固定螺栓7,C形销轴6的轴杆61穿设在固定螺栓7内,沿固定螺栓7截面的直径方向设置,轴杆61两端分别穿过减震弹簧4后垂直弯折、竖直向外延伸形成限位杆62;C形销轴6的开口朝向远离减震弹簧4几何中心的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软接结构在水平周向上位移补偿量和沿软接管1轴向的伸缩位移补偿量均可以达到600mm,震动发生的情况下,软接结构端头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补偿量最大可以达到600mm;减震弹簧4在起到万向调节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沿软接管1的长度方向纵向拉伸,具有一定的隔震补偿功能。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区别点在于,周向偏转节的具体实施结构不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周向偏转节为万向球组件8,包括相互配合的万向球和球槽,万向球设置在隔震杆3的端头,球槽通过支撑架5与软接管1两侧的法兰架2固定连接;隔震杆3以其端部为中心、相对支撑架5在水平面内向各个方向摆动;支撑架5为角钢,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软接管(1),位于软接管(1)两端的法兰架(2),以及设置在软接管(1)四周侧立面上的隔震杆(3);隔震杆(3)为伸缩杆,沿软接管(1)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隔震杆(3)两端分别通过周向偏转节与位于两端法兰架(2)上的支撑架(5)万向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软接管(1),位于软接管(1)两端的法兰架(2),以及设置在软接管(1)四周侧立面上的隔震杆(3);隔震杆(3)为伸缩杆,沿软接管(1)的长度方向通长设置;隔震杆(3)两端分别通过周向偏转节与位于两端法兰架(2)上的支撑架(5)万向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偏转节为减震弹簧(4),减震弹簧(4)与隔震杆(3)同轴设置,隔震杆(3)以其端部为中心、相对支撑架(5)在水平面内周向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杆(3)两端头分别通过C形销轴(6)与减震弹簧(4)的一端连接,减震弹簧(4)的另一端通过C形销轴(6)与支撑架(5)上的固定螺栓(7)销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隔震补偿功能的风管竖向软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销轴(6)为圆钢弯折而成,包括轴杆(61)和限位杆(62),所述轴杆(61)穿设在隔震杆(3)或固定螺栓(7)内,轴杆(61)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段先军张正李振威王鑫刘计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