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8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二加强块的下端与模板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内部插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模板本体包括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所述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的连接处插接有加强连接块。该高强度建筑模板,通过设有加强连接块、加强筋、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的结构,能够大大的增大模板的强度;通过设有毛细棉和海绵层的结构,能够大大的增大混泥土的风干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普通的模板在使用几次后就会出现变形破损的显现,模板的牢固程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普通的模板也不能够加速模板的风干速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用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加强块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块,所述第二加强块的下端与模板本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所述模板本体的左右两侧内部插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模板本体包括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所述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的连接处插接有加强连接块,所述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的连接处均插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模板基层和第二模板基层连接处的加强筋中部开有中空腔,所述第一模板基层的下部开有圆孔,所述圆孔包括挡板、海绵层和毛细棉。优选的,所述圆孔的上端与中空腔相连通,所述圆孔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孔呈矩形阵列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的下端。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毛细棉,所述毛细棉设有若干个,所述毛细棉均匀的排列在海绵层的上端。优选的,所述加强连接块至少设有9个,所述加强连接块等距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相邻两个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从下到上依次连接。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设有12个,所述加强筋等距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第二模板基层、第三模板基层和第四模板基层相邻两个连接处之间,且加强筋与加强连接块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块至少设有8个,所述第一加强块等距排列在模板本体的上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建筑模板,通过设有加强连接块、加强筋、加强板和第一加强筋的结构,能够大大的增大模板的强度,大大的增大了模板的韧性,增大了模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有毛细棉和海绵层的结构,能够大大的增大混泥土的风干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圆孔剖视图。图中:1模板本体、2第一模板基层、3第二模板基层、4第三模板基层、5第四模板基层、6第一加强块、7第二加强块、8加强连接块、9加强筋、10加强板、11第一加强筋、12中空腔、13圆孔、131挡板、132海绵层、133毛细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6,第一加强块6能够加强模板本体1的强度,所述第一加强块6至少设有8个,所述第一加强块6等距排列在模板本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加强块6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块7,第二加强块7能够增大模板本体1的强度,所述第二加强块7的下端与模板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能够大大的增大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连接的强度,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内部插接有第一加强筋11,第一加强筋11能够大大的增大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连接的强度,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插接有加强连接块8,加强连接块8能够大大的增大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连接的强度,所述加强连接块8至少设有9个,所述加强连接块8等距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相邻两个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从下到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均插接有加强筋9,所述加强筋9设有12个,所述加强筋9等距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相邻两个连接处之间,且加强筋9与加强连接块8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和第二模板基层3连接处的加强筋9中部开有中空腔12,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的下部开有圆孔13,圆孔13为了加速混泥土的风干,所述圆孔13的上端与中空腔12相连通,所述圆孔13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孔13呈矩形阵列排列在第一模板基层2的下端。所述圆孔13包括挡板131、海绵层132和毛细棉133,海绵层132能够吸收混泥土的水分,所述圆孔13的内腔下部固定设有挡板131,所述挡板1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32,所述海绵层13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毛细棉133,毛细棉133能够吸收海绵层132上的水分,所述毛细棉133设有若干个,所述毛细棉133均匀的排列在海绵层132的上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6),所述第一加强块(6)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块(7),所述第二加强块(7)的下端与模板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0),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内部插接有第一加强筋(11),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插接有加强连接块(8),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均插接有加强筋(9),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和第二模板基层(3)连接处的加强筋(9)中部开有中空腔(12),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的下部开有圆孔(13),所述圆孔(13)包括挡板(131)、海绵层(132)和毛细棉(1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块(6),所述第一加强块(6)的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块(7),所述第二加强块(7)的下端与模板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在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10),所述模板本体(1)的左右两侧内部插接有第一加强筋(11),所述模板本体(1)包括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插接有加强连接块(8),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第二模板基层(3)、第三模板基层(4)和第四模板基层(5)的连接处均插接有加强筋(9),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和第二模板基层(3)连接处的加强筋(9)中部开有中空腔(12),所述第一模板基层(2)的下部开有圆孔(13),所述圆孔(13)包括挡板(131)、海绵层(132)和毛细棉(1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13)的上端与中空腔(12)相连通,所述圆孔(13)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孔(13)呈矩形阵列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卫东王永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东文模架施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