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锚固槽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59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锚固槽道,包括一C型槽钢,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间隔均布固装有多对背板,每对背板为均上、下对应排列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每个背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呈对角线排列的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后锚固槽道是针对混凝土钢筋网的布设结构,在呈对角线排列的两个栓孔中,即使其中一个栓孔与钢筋对位顶撞,另一个栓孔则可完全避开钢筋,所以可实现每个背板都可以通过锚固钉固定在混凝土上,而每组背板上镜像对称的栓孔排列形式可满足每组背板的受力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锚固槽道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固定领域,尤其是一种后锚固槽道。
技术介绍
预埋槽广泛地使用于地下综合管廊,房屋建筑、隧道、桥梁、大型建筑工程的锚固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调节固定件,随着产品种类的丰富、费用的降低,施工技术的普及,混凝土后锚固技术由初期仅限于改造、结构加固等项目,后期逐步在新建工程中特别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被广泛采用。在后锚固定的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以较为常见的C型预埋槽为例,通常是由一条C形槽钢和至少俩个布置在槽钢背面的锚固钉或栓固钉组成,而其需要安装在已经浇注且已布设好钢筋网结构的混凝土外壁上,在固定过程中由于锚固钉或栓固钉的位置已经很难调整,所以会遇到锚固钉或栓固钉穿入混凝土后与钢筋网上的某条钢筋顶撞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操作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后锚固槽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后锚固槽道,包括一C型槽钢,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间隔均布固装有多对背板,每对背板为均上、下对应排列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每个背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呈对角线排列的栓孔。而且,每对所述背板上的两组栓孔镜像对称。而且,背板的组数根据预埋槽长度而调整。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后锚固槽道是针对混凝土钢筋网的布设结构,在呈对角线排列的两个栓孔中,即使其中一个栓孔与钢筋对位顶撞,另一个栓孔则可完全避开钢筋,所以可实现每个背板都可以通过锚固钉固定在混凝土上,而每组背板上镜像对称的栓孔排列形式可满足每组背板的受力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后锚固槽道,本技术以C型槽钢预埋槽为例,其创新点是:在C型槽钢2的上、下(附图中,C型槽为主视)两侧间隔均布固装有多对背板1,每对背板为均上、下对应排列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每个背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呈对角线排列的栓孔3和4,每对背板上的两个栓孔镜像对称。对照混凝土钢筋网的布设结构,在呈对角线排列的两个栓孔中,即使其中一个栓孔与钢筋对位顶撞,另一个栓孔则可完全避开钢筋,所以可实现每个背板都可以通过锚固钉固定在混凝土上,而每对背板上镜像对称的栓孔排列形式可满足每组背板的受力平衡。背板的组数根据槽道长度而定,本实施例中,背板为3组。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锚固槽道,包括一C型槽钢,其特征在于: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间隔均布固装有多对背板,每对背板为均上、下对应排列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每个背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呈对角线排列的栓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锚固槽道,包括一C型槽钢,其特征在于: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间隔均布固装有多对背板,每对背板为均上、下对应排列在C型槽钢的上、下两侧,每个背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呈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韬
申请(专利权)人:安固士天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