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限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72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本体,用于放置在车体内侧,并位于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处,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第一挂钩,与限位本体连接,用于将限位本体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该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时,将限位本体放置在车体内侧,通过第一挂钩将限位本体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使限位本体卡设在A柱与前车门或B柱与后车门之间,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与现有的通过四门限位器进行限位的方式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拆装更加方便,无需进行额外的清洁操作,且大大减少了对车体和车门造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限位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限位工装。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生产工艺中,通常要将车门打开,作业人员进入车内或站在车旁进行作业。目前,通常采用四门限位器对车门进行定位,避免作业时车门合拢。但是,四门限位器安装和拆卸都比较麻烦,并且常常需要对夹具进行清洁,需要额外的清洁费和人工费,而且,使用四门限位器也容易对车体和车门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限位工装,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四门定位器对车门进行定位时拆装、清洁麻烦,并且容易对车体和车门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本体,用于放置在车体内侧,并位于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处,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第一挂钩,与限位本体连接,用于将限位本体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进一步的,限位本体呈T形,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部的宽度。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为中空结构。进一步的,第二限位部的两端设有由两端向内延伸的凹陷槽。进一步的,第一挂钩连接在限位本体的侧面,且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中部。进一步的,车门限位工装还包括:第二挂钩,与限位本体连接,用于将车门限位工装挂设在车门外侧的把手上。进一步的,第二挂钩设置在第二限位部的下方,且第二挂钩与第二限位部的下沿之间留有供车门把手放入的间隙。进一步的,第二挂钩呈直角形,第二挂钩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的下沿平行,第二挂钩的另一端与第一挂钩连接。进一步的,限位本体、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构件,且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的,第一挂钩与限位本体垂直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车门限位工装,通过限位本体,并在限位本体上连接第一挂钩,使用时,将限位本体放置在车体内侧,通过第一挂钩将限位本体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使限位本体卡设在A柱与前车门或B柱与后车门之间,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与现有的通过四门限位器进行限位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拆装更加方便,无需进行额外的清洁操作,且大大减少了对车体和车门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限位工装的轴侧图。图2为图1的右端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时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限位本体;11、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20、第一挂钩;30、第二挂钩;121、凹陷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的连接,而是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间接的连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参见图1至图5,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本体10和第一挂钩20。其中,限位本体10用于放置在车体内侧,并位于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处,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第一挂钩20与限位本体10连接,用于将限位本体10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上述的车门限位工装,通过限位本体10,并在限位本体10上连接第一挂钩20,使用时,将限位本体10放置在车体内侧,通过第一挂钩20将限位本体10挂设在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使限位本体10卡设在A柱与前车门或B柱与后车门之间,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与现有的通过四门限位器进行限位的方式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拆装更加方便,无需进行额外的清洁操作,且大大减少了对车体和车门造成的损伤。参见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本体10呈T形,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且该第一限位部11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部12的宽度。这样设置,使限位本体10的形状与车体A柱或B柱以及车门的轮廓相匹配,其中第二限位部12卡设在车体与车门之间的缝隙之间,可以更好地对车门进行限位,并且可以更好地避免限位本体10对车体和车门造成损伤。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1为中空结构;第二限位部12的两端设有由两端向内延伸的凹陷槽121。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限位本体10所用的材料,降低其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该车门限位工装的整体重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20连接在限位本体10的侧面,且位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中部,优选第一挂钩20与限位本体10垂直连接。这样,可确保车体的内侧轮廓和车门的内侧轮廓与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的两端相接触,使限位本体10的两端同时受力,提高了该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时的稳定性,确保了限位效果。为了更加方便取放该车门限位工装,避免后工序的作业人员需要对车门进行限位时找不到该车门限位工装,在本实施例中,车门限位工装还包括第二挂钩30,该第二挂钩30与限位本体10连接,用于将车门限位工装挂设在车门外侧的把手上。前一工序的作业人员使用完该车门限位工装,通过第二挂钩30将其挂设在车门外侧的把手上,方便后一工序的作业人员取用该车门限位工装。除此之外,在该车门限位工装使用时,第二挂钩30也嵌设在车体和车门之间,还可起到辅助限位的作用。具体的,该第二挂钩30设置在第二限位部12的下方,且第二挂钩30与第二限位部12的下沿之间留有供车门把手放入的间隙。该第二挂钩30优选呈直角形,第二挂钩3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12的下沿平行,第二挂钩30的另一端与第一挂钩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本体10、第一挂钩20以及第二挂钩30均优选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构件,且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形成。高密度聚乙烯的软化点为125-135℃,易于3D打印机塑形,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于低密度聚乙烯,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较好,化学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在塑形后耐磨、耐用,可确保3年内正常使用不需要更换;并且使用时对车体和车门的损伤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本体(10),用于放置在车体内侧,并位于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处,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第一挂钩(20),与所述限位本体(10)连接,用于将所述限位本体(10)挂设在所述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本体(10),用于放置在车体内侧,并位于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处,将车体和车门撑开对车门进行限位;第一挂钩(20),与所述限位本体(10)连接,用于将所述限位本体(10)挂设在所述车体与车门连接的铰链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本体(10)呈T形,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11)和第二限位部(12),且所述第一限位部(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为中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12)的两端设有由两端向内延伸的凹陷槽(12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20)连接在所述限位本体(10)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2)的中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