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636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采用较大口径的风门,同时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连通的脊瓦延伸管设置为中部向上凸曲的结构,也就是脊瓦延伸管的中部高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高度,满足一般冻土道路左右两侧受热深度高于中间受热深度的状况,便于利用脊瓦延伸管的将冻土道路的受热均匀导出,提高了冻土路基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间设置直管通风,而导致冻土路基左右两侧和中间的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
本技术属于道路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
技术介绍
世界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约为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多年冻土面积占世界第三位,约占国土面积的2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大、小安岭和天山等地区。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冻土退化的影响下,冻土融化对道路路基的影响日益严重,给冻土区的道路建设、维护带来很多困难,直接危害国民经济安全。因此在我国已在多年冻土区不断进行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线和光缆通信等工程的背景下,如何维护多年冻土区的道路路基稳定对道路施工至关重要。目前,用于保护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下部多年冻土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在路堤中加装通风管、遮阳板、保温材料和提高路堤等措施达到保护路堤下部多年冻土的目的。其中通风管路基在冻土保护措施里以其简便、快捷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风管路堤是在路堤堤身的一定高度为止铺设贯通、垂直于路堤走向的通风排管,用以增大路基与大气之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利用比路堤土温度低的空气流动,带走堤身的热量,降低路堤温度,进而达到冷却地基的目的。但是现有的通风管一般采用直管状,由于一般冻土道路左右两侧受热深度高于中间受热深度,使得直管状的通风管在冻土路基的中部有时并没有达到散热的目的,而提高了冻土路基中部原本较低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采用较大口径的风门,同时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连通的脊瓦延伸管设置为中部向上凸曲的结构,也就是脊瓦延伸管的中部高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高度,满足一般冻土道路左右两侧受热深度高于中间受热深度的状况,便于利用脊瓦延伸管的将冻土道路的受热均匀导出,提高了冻土路基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之间设置直管通风,而导致冻土路基左右两侧和中间的散热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包括第一风门、脊瓦延伸管和第二风门,所述脊瓦延伸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形状呈镜像对称关系,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向上凸起弯曲且管径不变,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下侧贴合有中间托座,所述中间托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相向的端口呈喇叭口状,且朝向水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门包括锥筒、挡环和嵌入管,所述锥筒呈锥形筒状结构且小口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嵌入管,所述嵌入管靠近锥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挡环,所述嵌入管水平延伸且远离所述锥筒的端部嵌入所述脊瓦延伸管的端部,所述脊瓦延伸管的端部贴靠所述挡环。进一步地,所述脊瓦延伸管包括嵌套管、斜置管和中间过渡管,所述中间过渡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所述斜置管,两个所述斜置管相向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水平延伸的所述嵌套管,所述嵌套管嵌套在所述嵌入管上且顶靠住所述挡环,所述中间过渡管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且与所述斜置管相切,所述中间过渡管的下端压靠在所述中间托座上。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托座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弧形托板,所述水平板水平放置且中央固定设置有所述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弧形托板,所述弧形托板的上端呈曲面状且自下而上套合在所述中间过渡管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采用较大口径的风门,同时将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连通的脊瓦延伸管设置为中部向上凸曲的结构,也就是脊瓦延伸管的中部高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高度,满足一般冻土道路左右两侧受热深度高于中间受热深度的状况,便于利用脊瓦延伸管的将冻土道路的受热均匀导出。2、本技术第一风门的锥筒大口处截面面积为脊瓦延伸管截面面积的2-4倍,脊瓦延伸管的截面面积直接影响了经过的空气流量,较小的截面面积会减小流通的气体量,降低降温效果;而过大的截面面积并不会一直提高空气流量,因为一定程度下空气的压缩比一定,脊瓦延伸管的截面面积一定,进而控制了流经的气体量的上限,而且过大的渐变管截面面积还增大施工难度。3、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4、本技术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5、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中:1-第一风门,2-脊瓦延伸管,3-中间托座,4-第二风门,11-锥筒,12-挡环,13-嵌入管,21-嵌套管,22-斜置管,23-中间过渡管,31-水平板,32-竖直板,33-弧形托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央”、“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包括第一风门1、脊瓦延伸管2和第二风门4,脊瓦延伸管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4,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4的形状呈镜像对称关系,脊瓦延伸管2的中部向上凸起弯曲且管径不变,脊瓦延伸管2的中部下侧贴合有中间托座3,中间托座3的下端与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4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风门1和第二风门4相向的端口呈喇叭口状,且朝向水平。第一风门1包括锥筒11、挡环12和嵌入管13,锥筒11呈锥形筒状结构且小口端固定设置有嵌入管13,嵌入管13靠近锥筒1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挡环12,嵌入管13水平延伸且远离锥筒11的端部嵌入脊瓦延伸管2的端部,脊瓦延伸管2的端部贴靠挡环12。脊瓦延伸管2包括嵌套管21、斜置管22和中间过渡管23,中间过渡管23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斜置管22,两个斜置管22相向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水平延伸的嵌套管21,嵌套管21嵌套在嵌入管13上且顶靠住挡环12,中间过渡管23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且与斜置管22相切,中间过渡管23的下端压靠在中间托座3上。中间托座3包括水平板31、竖直板32和弧形托板33,水平板31水平放置且中央固定设置有竖直板32,竖直板3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弧形托板33,弧形托板33的上端呈曲面状且自下而上套合在中间过渡管23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门1的锥筒11大口处截面面积为脊瓦延伸管2截面面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包括第一风门、脊瓦延伸管和第二风门,所述脊瓦延伸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形状呈镜像对称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向上凸起弯曲且管径不变,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下侧贴合有中间托座,所述中间托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相向的端口呈喇叭口状,且朝向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包括第一风门、脊瓦延伸管和第二风门,所述脊瓦延伸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形状呈镜像对称关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向上凸起弯曲且管径不变,所述脊瓦延伸管的中部下侧贴合有中间托座,所述中间托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相向的端口呈喇叭口状,且朝向水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迟导热的冻土路基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包括锥筒、挡环和嵌入管,所述锥筒呈锥形筒状结构且小口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嵌入管,所述嵌入管靠近锥筒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所述挡环,所述嵌入管水平延伸且远离所述锥筒的端部嵌入所述脊瓦延伸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祥令苏运河刘辉王国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