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8346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淀粉复合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B型微晶淀粉,然后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共混,于冷凝回流条件下发生复合反应,使色氨酸进入淀粉的螺旋空腔内形成一种新结晶结构的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系列为无异味、无杂物、细腻的白色粉末,产率10%以上,色氨酸包埋率在15%以上,相对结晶度在45%以上。这种产品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会增加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轻动物的应激反应,促进动物的增长以及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淀粉复合物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最近,直链淀粉与功能性成份反应,通过疏水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生产淀粉复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青睐。许多功能性成份对人类和家禽家畜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添加功能性成份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就会造成营养的过剩或流失,直链淀粉与功能性成份络合后形成淀粉复合物,直链淀粉具有缓慢消化的特性,可以缓慢释放淀粉复合物中的功能性成份,使其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停留时间更长,发挥更大的功效。直链淀粉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载体,目前已成为淀粉复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者大多采用酶催化合成法、高压均质法、蒸汽喷射蒸煮法等完成淀粉与脂质、棕榈酸和脂肪酸的反应,从而得到淀粉复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法制备淀粉色氨酸复合物。以淀粉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为评价指标,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目的在于探索一种新型并且最优的制备方法,希望能为制备淀粉复合物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持。色氨酸是家禽、人类、猪和小鼠中的营养必需氨基酸,不能在哺乳动物中合成,它是猪的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表明色氨酸可能在免疫功能中发挥作用。膳食中缺乏色氨酸会降低营养水平并抑制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动物对疾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各种研究表明,色氨酸在免疫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膳食色氨酸的增加可以促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并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各种器官和组织显示出色氨酸及其代谢物的免疫调节功能的有益改变。色氨酸是营养必需氨基酸,对动物免疫应答的调节具有活性。色氨酸代谢产物如吲哚胺2,3-双加氧酶,犬尿氨酸,喹啉酸和褪黑激素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诱导抗炎反应。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出现变性淀粉与色氨酸反应形成复合物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解决了利用变性淀粉缓慢释放色氨酸的问题。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得到B型微晶淀粉,在一定条件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共混,冷凝回流条件发生复合反应,使色氨酸进入淀粉的螺旋空腔形成一种具有新结晶结构的产品,这种产品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会增加动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轻动物的应激反应,促进动物的增长以及降低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为: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B型微晶淀粉,然后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共混,于冷凝回流条件下发生复合反应,使色氨酸进入淀粉的螺旋空腔内形成一种新结晶结构的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称取马铃薯淀粉加入到盐酸水溶液中,于30-40℃进行酸解2-3天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并调pH至7,抽滤后于空气中晾干,得酸解淀粉;(2)称取酸解淀粉配制成悬浮液,经加热溶解后,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后,取上层清液B于(-18)-(-20)℃的环境下冷冻10-12h,随后于室温下缓慢解冻,待晶体析出后,抽滤、洗涤即得B型微晶淀粉;(3)将B型微晶淀粉溶于蒸馏水中配成的B型微晶淀粉溶液,加入L-色氨酸,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腾,得淀粉色氨酸溶液;(4)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步骤(3)得到的淀粉色氨酸溶液,混合均匀后得淀粉色氨酸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0-15min;(5)将步骤(4)中的混合溶液于结晶温度下水浴1-2h,然后冷却至室温,完成结晶后,离心分离并冷冻干燥,即得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所述步骤(1)中,马铃薯淀粉与盐酸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4-5):15,盐酸水溶液的浓度为2-2.5mol/L。所述步骤(2)中,悬浮液的质量分数为10-15%。所述步骤(3)中,B型微晶淀粉溶液中B型微晶淀粉的浓度为0.05-0.1g/mL,B型微晶淀粉与L-色氨酸的质量比为(6-14):1。所述步骤(4)中,无水乙醇:淀粉色氨酸溶液的体积比为(9-17):20。所述步骤(5)中,结晶的温度为55-90℃。上述冷凝回流、加热、干燥等都是当前食品加工领域中的通用技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系列为无异味、无杂物、细腻的白色粉末,产率10%以上,色氨酸包埋率在15%以上,相对结晶度在4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加热糊化法是一种制备淀粉复合物的方法,通过高温加热进行反应,既淀粉和色氨酸进行复合反应,目的是在加热条件下B型微晶淀粉的双螺旋结构解螺旋重结晶形成A型淀粉色氨酸复合物,制备得到的复合物呈白色粉末状。(2)本专利技术是在一定比例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重结晶使淀粉与色氨酸形成复合物从而在溶剂中析出,增加乙醇浓度,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先增加后减小,这表明乙醇浓度直接影响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但是,乙醇浓度太高,复合物的结晶度明显下降。因此,当乙醇浓度为39.4%时,此时复合物的结晶结构最好,结晶度最大,为61.11%。重结晶过程中乙醇的浓度影响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乙醇浓度对淀粉复合物研究领域的影响可为以后学者提供参考。(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L-色氨酸是一种营养必需氨基酸,易溶于水;本专利技术生产的淀粉色氨酸复合物消化缓慢,添加在饲料中可增强动物的免疫预防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改性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图2为马铃薯淀粉、B型微晶淀粉、淀粉色氨酸复合物、淀粉色氨酸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为马铃薯淀粉,B为B型微晶淀粉,C为淀粉色氨酸复合物,D为淀粉色氨酸。图3为实施例8不同含量乙醇析出结晶的X-射线衍射图。图4为实施例1中马铃薯淀粉与复合物的拉曼光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称取马铃薯淀粉45g加入到150mL浓度为2.2mol/L的盐酸水溶液,于35℃进行酸解3d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并调节pH为7,抽滤后于空气中晾干,制得酸解淀粉;(2)称取酸解淀粉5g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悬浮液,经加热溶解后,再冷却到室温,离心除去不溶解物质,上层清液在-18℃的环境下冷冻12h,随后于室温下缓慢解冻,待晶体析出,抽滤、洗涤即得B型微晶淀粉;(3)称取B型微晶淀粉1.0g溶解于蒸馏水中配成5%(w/v)的淀粉溶液,加入0.1g的L-色氨酸,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腾;(4)将9mL的无水乙醇加入20mL热的淀粉色氨酸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加热回流10min;(5)随后在结晶温度为60℃下恒温水浴1h,将溶液冷至室温,在室温下静置24h后结晶完成后;(6)离心分离后冷冻干燥,得富含色氨酸的变性淀粉。实施例1产品的性能检测:测定产品的相对结晶度:根据Nara等人相对结晶度的测定方法,测得复合物中色氨酸的包埋率为24.42%,复合物的相对结晶度为50.15%,说明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复合物富含色氨酸,且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测定产品的包埋率:通过甲醛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色氨酸的包埋率。色氨酸的包埋率是指复合物中色氨酸的量与复合物总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色氨酸包埋效果的指标,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B型微晶淀粉,然后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共混,于冷凝回流条件下发生复合反应,使色氨酸进入淀粉的螺旋空腔内形成一种新结晶结构的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B型微晶淀粉,然后将B型微晶淀粉与色氨酸共混,于冷凝回流条件下发生复合反应,使色氨酸进入淀粉的螺旋空腔内形成一种新结晶结构的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色氨酸变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称取马铃薯淀粉加入到盐酸水溶液中,于30-40℃进行酸解2-3天后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并调pH至7,抽滤后于空气中晾干,得酸解淀粉;(2)称取酸解淀粉配制成悬浮液,经加热溶解后,再冷却至室温,离心后,取上层清液于(-18)-(-20)℃的环境下冷冻10-12h,随后于室温下缓慢解冻,待晶体析出后,抽滤、洗涤即得B型微晶淀粉;(3)将B型微晶淀粉溶于蒸馏水中配成B型微晶淀粉溶液,加入L-色氨酸,置于三口烧瓶中加热至沸腾,得淀粉色氨酸溶液;(4)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步骤(3)得到的淀粉色氨酸溶液,混合均匀后,加热回流10-15min;(5)将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苗苗刘华玲闫溢哲刘延奇周亚萍杨留枝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