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旋转器具及装有该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53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币自立旋转器具,在设有硬币投入口的板体上装有一对板弹簧组成的旋转力施加装置,当硬币通过投入口时板弹簧对硬币施加旋转力,使其能作自立旋转。可将上述板体用于储蓄箱,该储蓄箱本体内设一硬币承接部,且该储蓄箱本体设有透视部,当硬币从投入口投入箱内时,由于一对板弹簧所施加的旋转力,硬币在承接部上作自立旋转,且可以透过透视部从外面看到并欣赏箱内硬币的动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使圆板状的硬币、奖章等(以下称硬币)作自立旋转而用的硬币旋转器具,及装有该硬币旋转器具、可目视投入储蓄箱本体内的硬币的自立旋转状态(硬币的动作)、既可用来娱乐、又可用来储蓄的储蓄箱。硬币的自立旋转历来主要是靠手来进行的。即,把硬币置于桌子等的上面,用手指使它静止站立,用另一个手指去弹击处于静止站立状态的硬币的端部,以此对该硬币施加旋转力,从而使硬币作自立旋转。另外,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能使投入储蓄箱本体内的硬币自立旋转、且可以从储蓄箱本体的外侧看到该硬币之动作的储蓄箱。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简单、可靠、且较长时间地使硬币自立旋转的硬币旋转器具以及一种装有所述的硬币旋转器具、可以看到投入储蓄箱本体内的硬币自立旋转的状态(硬币的动作)、既可用于娱乐又可用于储蓄的储蓄箱。本专利技术的硬币旋转器具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设有贯穿其表面至背面的投入口(狭长形)的板体,及设于该板体的背面、当硬币在投入口从板体的表面通过其背面时,对该硬币施加充分的旋转力使该硬币作自立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储蓄箱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内部为中空状、且上部设有投入口(狭长形)的储蓄箱本体,设于储蓄箱本体内的硬币承接部,及设于储蓄箱本体上部的内面、当硬币从投入口投入储蓄箱本体内时对该硬币施加充分的旋转力以使硬币在承接部上作自立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装置,以及设于储蓄箱本体、可从储蓄箱本体外侧看到在承接部上作自立旋转的硬币的透视部。本专利技术的硬币旋转器具是当硬币在投入口从板体的表面通过背面时用旋转力施加装置对该硬币施加旋转力的,故该硬币可作自立旋转。此时,由于硬币在通过投入口时被旋转力施加装置施加了旋转力,故与过去那种用手来给硬币施加旋转力的方法相比,可以简单可靠、且较长时间地使硬币作自立旋转。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储蓄箱在将硬币从投入口投入储蓄箱本体内时即用旋转力施加装置对该硬币施加了旋转力,故该硬币可在储蓄箱本体内的承接部上作自立旋转。这样,从投入口投入储蓄箱本体内的硬币在承接部上作自立旋转,而且可以从储蓄箱本体的外侧透过透视部看到该硬币的动作以作娱乐。下面对附图作简要说明。图1是表示装有本专利技术之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的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图2是图1中沿Ⅱ-Ⅱ线的剖视图。图3是显示硬币插入投币口后一对板弹簧的挠曲状态的剖视图。图4(A)是图2中沿ⅣA-ⅣA线的剖视图。图4(B)是图3中沿ⅣB-ⅣB线的剖视图。图5(A)是图4(A)中的VA向视图。图5(B)是图4(B)中的VB向视图。图6是硬币的中心调节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除去了顶盖上部后状态的俯视图,并且又是表示在小直径硬币插入硬币投入口时硬币的中心调节装置之作用的说明图。图8亦同样,是表示在大直径硬币插入硬币投入口时硬币的中心调节装置之作用的说明图。图9是图7中沿Ⅸ-Ⅸ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7中沿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顶盖上部的仰视图。图12是顶盖下部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装有本专利技术之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中沿ⅩⅣ-ⅩⅣ线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装有本专利技术之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下面结合附图说明装有本专利技术之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的三个实施例。图1至图12表示装有本专利技术之硬币旋转器具的储蓄箱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2至图5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硬币旋转器具的构造而省略了顶盖2内所设的中心调节装置7。图中1是成圆筒状的储蓄箱本体。如图1和图2所示,该储蓄箱本体1由顶部的顶盖2、中部的圆筒3以及底部的底盖4组成。上述的顶盖2如图1和图2所示,为圆盘状,由不透明的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该顶盖2的中央设有一个硬币的投入口(狭长形)202、212。而且在该顶盖2的下面用粘接剂或超声波熔敷法等固定着一个由不透明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短圆筒部22,且该短圆筒部22的中心与顶盖2的中心一致。上述的底盖4亦如图1和图2所示,为圆盘状,由不透明的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在该底盖4的上面用粘接剂或超声波熔敷法等固定着一个由透明材料、譬如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短圆筒部42,且该短圆筒部42的中心与底盖4的中心一致。上述的中部圆筒3则如图1和图2所示,为圆筒形状,由透明材料、譬如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在该中部圆筒3的上下两端开口部中分别紧密嵌入顶盖2的短圆筒部22及底盖4的短圆筒部42。另外,该中部圆筒3与顶盖2及底盖4之间可以是拆卸式的,也可以用粘接剂或超声波熔敷法等加以固定。这样,由上述的顶盖2、中部圆筒3及底盖4便组成了内部为中空状、且顶部(顶盖2)设有硬币投入口(狭长状)202、212的储蓄箱本体1。另外,上述的中部圆筒3还形成了一个可从储蓄箱本体1的外侧看到在后面将说明的承接部5上作自立旋转的硬币C的透视部。该中部圆筒3既可以做成全部透明的透视部,也可以做成中部圆筒的一部分为透明的局部透视部。还有,如果是把上述的顶盖2和底盖4与中部圆筒3的上下两个端面直接固定,则不一定要设上述的短圆筒部22及42。另外,上述的底盖4是由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但也可用透明材料、譬如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再有,上述的底盖4的短圆筒部42是用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但也可用不透明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的储蓄箱本体1内设有一个硬币的承接部5。该承接部5由支柱50与承接盘51组成。上述的支柱50为中空的圆筒形状,且由透明材料、譬如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该支柱50的下端用粘接剂或超声波熔敷法等固定于底盖4的上面的中央。上述的承接盘51为上面成凹球面形状的圆盘状,且由不透明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该承接盘51至少是在上面(凹球面)镀了一层金属。该承接盘51的下面中央部用粘接剂或超声波熔敷法等固定于支柱50的上端。这样,该承接部5的支柱50便竖立于底部的底盖4上,且该承接部5的承接盘51对着投入口(狭长形)202、212。另外,上述的支柱50是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但也可以采用不透明的材料、譬如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还有,上述的承接盘51是由不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但也可采用透明材料、譬如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再有,上述的承接盘51既可以不镀金属,也可以整个承接盘51都镀金属。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上述的顶盖2的内面(下面)设有一对板弹簧6、6,作为旋转力施加装置。当硬币C从投入口202、212投入储蓄箱本体1内时,这一对板弹簧6、6即对该硬币C施加充分的旋转力,使硬币C能在承接盘51上作自立旋转。这一对板弹簧6、6可用譬如弹簧钢板制成,为长方形板状。如图5(A)所示,这一对板弹簧6、6基本成平行状,且分别对着投入口202、212成斜向交叉状态,即配置成キ字状。该板弹簧6、6互相错开,分别固定于顶盖2的内面(下面)投入口202、212的长边两侧。至于把这一对板弹簧6、6固定于顶盖2的方法,可采用譬如加热紧固法。即,把顶盖2上设置的小凸部213插入板弹簧6端部的孔60,并对该小凸部213的顶端部施加加热紧固,由此将板弹簧6固定于顶盖2上。而与这一对板弹簧6、6的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部61、61分别为弯曲状。另外,上述的板弹簧6用的是弹簧钢板,但也可以用其他弹性材料,譬如强度较大的合成树脂。再有,把板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币旋转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设有贯穿其表面至背面的硬币投入口(狭长形)的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之背面、当硬币在所述投入口从所述板体之表面通过其背面时、对该硬币施加充分旋转力以使该硬币作自立旋转的旋转力施加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原茂
申请(专利权)人:天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