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5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别是用于手提箱或类似物上的闭锁机构,带有一个枢轴转动的致动杆和一个弧槽控制的张紧钩,张紧钩枢轴转动的同时沿纵向移动,所述致动杆的枢轴点也是张紧钩与致动杆的接合点并可在直线移动的方向上产生移动,致动杆的延伸出枢轴点之外的臂沿引起直线移动的控制弧槽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闭锁机构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手提箱或类似物上的闭锁机构,它带有枢轴转动的致动杆以及弧槽控制的可枢轴转动和纵向移动的张紧钩。此种类型的闭锁机构可以从德国专利DE4035859A1中了解到,它带有一个围绕位于闭锁机构支架内的一枢轴转动的致动杆。该单臂致动杆形成一个钩,在其与一直线运动的弹键栓相互作用的一端形成有一弹键表面。致动杆的枢轴转动通过一连杆传递给弧槽控制的张紧钩。在锁紧过程中,弹键斜面向弹键栓施加一个力,并由此而导致摩擦力的增加。经过一回退动作之后,该钩将从后面与弹键栓接合。在这一动作过程中,张紧钩继续转动和纵向移动,这样就产生作用在互锁元件上的引力。打开闭锁机构需要有力作用在推脱闩上,它再通过链节作用在弹键栓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此种类型的闭锁机构,它制作简便且同时能提供使用上的便利。由于致动杆的枢轴点同时也作为张紧钩与致动杆之间的接合点,且可以在直线移动的方向上移动,而且由于致动杆的延伸出枢轴点之外的臂沿一引起直线移动的控制弧槽移动,而使得对闭锁机构的上述要求得以满足。这种特定设计的结果创造出了这样一种闭锁机构,一方面它具有设计简单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除了在导槽中运动的轴柱之外,该闭锁机构的元件只有致动杆和张紧钩。张紧钩和致动杆以能够进行枢轴转动的方式直接相互联结在一起。相应的枢轴点在闭锁机构的支架内可被导引作直线移动。致动杆可以纵向移动且可围绕这个同时起枢轴点作用的特定接合点枢轴转动。当致动杆枢轴转动时,枢轴点本身也纵向移动,由于致动杆的延伸出枢轴点之外的臂沿控制弧槽移动,就迫使枢轴点直线移动,同时使张紧钩纵向移动,使之相对于互锁元件达到松开位置。当致动杆处于打开位置且向锁定位置转动时,又将使枢轴点沿相反方向移动,使张紧钩在锁定方向上产生一个引力。同时用作张紧钩和致动杆的接合点的枢轴点沿相反方向的移动是致动杆的延伸出枢轴点之外的臂沿闭锁机构支架的控制弧槽反向运动的结果。另一个优点是,致动杆的沿控制弧槽运动的轴柱在打开位置和张紧位置之间越过静止中心线移动,该中心线通过致动杆的枢轴点和张紧钩的卡爪。这种措施证明是很有效的,特别是在锁定位置即张紧位置时,因为作用在张紧钩上的沿打开方向的力使致动杆愈加倾向于向锁定方向转动。因此,打开闭锁机构必须是一个主动行为,在致动杆的打开移动的过程中,位于该杆端部的轴柱将越过上述静止中心线。作用在张紧钩上的引力将支持致动杆沿打开方向的枢轴转动,这也由越过了静止中心线的轴柱来保证。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对越过静止中心线的两个位置起固位作用的拉簧。位于致动杆端部的轴柱一越过该静止中心线,拉簧要么作用在打开方向上要么作用在张紧方向上,以保证达到规定的端部位置。另外,该弹簧还能防止例如致动杆从没有其它装置把持的张紧位置脱开,即使闭锁机构受到强烈震动。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弧槽和张紧钩的卡爪之间设置有一角槽,作为张紧钩柄部的导槽。如果柄部在角槽的一个部分中移动,张紧钩只能产生直线移动。一旦柄部进入到角槽的与第一部分呈一定角度的另一部分,将必然引起张紧钩的枢轴转动,随之造成张紧钩的卡爪与互锁元件脱离。根据本专利技术,它的另一个优点是,张紧钩的与卡爪相反的另一端设计成一个填隙块,它穿入致动杆的孔直到与其表面平齐。该填隙块有双重功效,一方面它是致动杆和张紧钩的联结部分;另一方面当处于张紧位置时它将致动杆的孔堵死。由于该填隙块的表面与闭锁机构的外表面平齐,不仅闭锁机构的外观得到改善,而且还防止接触到闭锁机构的内部。如果此闭锁机构安装在手提箱上,张紧钩的柄部最好配有一套环。在处于张紧位置时,该套环可将张紧钩卡爪孔堵死。采用这种设计,另一个优点是套环在堵住柄部孔的同时,还向环绕柄部孔的密封件施加压力。由于柄部的套环压靠在密封件上,从而保证了从闭锁机构侧不可能接触到手提箱内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在其闭锁机构处于张紧位置时的手提箱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手提箱闭锁机构部分的局部剖开的顶视图;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视图,致动杆向打开方向转动到位于其端部的轴柱处于静止中心线上的位置;图4表示继图3所示状态之后张紧钩沿打开方向直线移动了一段距离后的视图;图5是闭锁机构的打开位置,此时张紧钩处于完全松开的位置;图6是闭锁机构各零部件的透视图。以数字1作标记的整个锁配置在手提箱2上,图1所示为它们的局部剖视图。手提箱2的特征是有一个壳形底部3和一个壳形的盖5,底壳3的边缘上安装有密封件4。在与闭锁机构1相对的另一侧(未示出),底部3和盖5以众所周知的方式通过铰链相互联结在一起。闭锁机构1配备有一个支架7,安装在盖5的凹座6中。支架7的安装位置通过螺钉8固定,该螺钉从手提箱内侧拧入,其螺纹部分与闭锁机构支架7的螺孔9相啮合。闭锁机构支架的前壁10由手提箱盖5的中间板12来支撑,在前壁10和中间板1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1,中间板12限定了凹座6的大小。密封件11设计成一方框结构,以便其开口13与前壁10上的柄部孔14匹配。中间板12上的开口15位于另一侧,靠近开口13。此开口15大于柄部孔14和密封件11的开口13。张紧钩17的柄部16穿过柄部孔14、开口13和开口15。柄部16设计成带有一个钩19以形成卡爪18。柄部16还配备有环绕其上的套环20,其大小约与开口15相当,当处于张紧位置时它可向密封件11上施加压力。在柄部16的中部穿有一销轴21。该销轴21的两端从柄部16的两侧伸出,并与闭锁机构两侧壁23上的角槽22接合。每个角槽22的特点是其有一相对于手提箱底3和盖5的接合面横向延伸的槽部22′。角槽22的第二槽部22″与第一槽部22′相接且构成一纯角。张紧钩17背离钩19的卡爪的一端设计成一填隙块24,它接合于致动杆26的孔25中。当张紧钩17处于张紧位置时,其外表面24′与致动杆26的表面26′平齐,参看图1。张紧钩17和致动杆26通过销钉27相互联结在一起。销钉27穿过填隙块24及致动杆26。销钉27从致动杆两侧伸出,该伸出端接合在闭锁机构支架两侧23上的直槽28中。这样销钉27就起到致动杆26的枢轴点的作用,同时也是它与张紧钩17的结合点。从图中可见,直槽28与角槽22的槽部22′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枢轴点(销钉27)的另一侧,致动杆26延伸出一个臂29。由于有孔25,该臂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在其端部都配装有一轴柱30,轴柱30伸出致动杆26的侧边之外,且接合在闭锁机构支架侧面23上的控制弧槽31内。该控制弧槽31与直槽28和槽部22′的连线相交叉,且控制弧槽31位于该连线以上的部分较短。控制弧槽31稍稍带有一定弧度且大致在闭锁机构支架侧面23上的直槽28和角槽22之间的中间区域延伸。控制弧槽31还是这样设计的,控制弧槽31下部与闭锁机构支架前壁10之间的空间比前壁10与控制弧槽31上部之间的空间小。在靠近柄部16与填隙块24相接触的位置处,柄部有一开孔32,它终止于销轴21之前。柄部16的横轴柱33凸入开孔32中。拉簧34的一端套在横轴柱33上。拉簧34的另一端挂在闭锁机构支架7的横腹板35上,该横腹板35的位置靠近前壁10。拉簧34以这样一种方式给致动杆26施加一个力,使得其在绕枢轴点(销钉27)转动的同时,配有滚筒36的轴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闭锁机构,带有一个枢轴转动的致动杆和一个弧槽控制的张紧钩,该张紧钩枢轴转动的同时沿纵向移动,其特征在于,致动杆(26)的枢轴点(销钉27)也是张紧钩(17)与致动杆(26)的接合点并可在直线移动的方向上产生移动,致动杆(26)的延伸出枢轴点(销钉27)之外的臂(29)沿引起直线移动的控制弧槽(31)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尔穆特克莱因沃尔夫冈巴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朗曾塞思那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