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624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注射装置、底座和至少两个加热器,还包括除杂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移动框、进料口、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外壳、第一筛板、第二筛板、两个支撑杆、两个第一套管、两个第二套管和两个输料管,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抽气泵、通气管和导风组件,该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中,通过除杂机构,可以驱动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左右晃动,从而通过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将原料中的杂质过滤掉,从而提高了原料的纯净度,通过烘干机构,可以将原料烘干,从而降低了原料中水分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注塑机生产成品内部产生气泡的几率,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生产成品的质量。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ith Material Screening Func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with raw material screening function, including a clamping device, an injection device, a base and at least two heaters, and also includes a impurity removal mechanism and a drying mechanism. The impurity removal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ing component, a moving frame, a feed port, a first guide rod, a second guide rod, a shell, a first sieve plate and a second one. The dr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air pumping pump, an air ventilation pipe and a air guide assembly. In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with raw material screening function, the first siev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eve plate can be driven to sway left and right through the impurity removal mechanism, thereby passing through the first siev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eve plate. The second sieve plate filters out the impurities in the raw materials, thus improving the purity of the raw materials. Through the drying mechanism, the raw materials can be dried, thus reduc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the raw materials, thereb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producing bubbles in the finished products of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nished products produced by the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制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作为塑料制品生产设备的一种,在塑料制品生产的过程中广为使用,一般人们在使用注塑机的时候,如果原料中的杂质和原料一起进入注射装置的内部,不仅降低了注塑机生产成品的质量,并且杂质还可能对注射装置内部的蜗杆造成磨损,从而造成注塑机故障,不仅如此,一般注塑机在使用的时候,如果原料的湿度较高,在原料融化的过程中,湿气将会气化,从而导致融化的原料中存在气泡,从而对注塑机生产成品的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注射装置、底座和至少两个加热器,所述合模装置设置在底座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注射装置设置在底座的上方的另一侧,各加热器绕着注射装置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注射装置的外周上,还包括除杂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的上方,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上;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移动框、进料口、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外壳、第一筛板、第二筛板、两个支撑杆、两个第一套管、两个第二套管和两个输料管,两个支撑杆均竖向设置在注射装置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杆设置在第二导向杆的上方,所述外壳设置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之间,两个第一套管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上方的两侧,两个第一套管均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两个第二套管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下方的两侧,两个第二套管均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外壳的上方的中部,所述移动框设置在外壳的下方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导向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均水平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筛板设置在第二筛板的上方,两个输料管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外壳的两侧,两个输料管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之间,两个输料管的另一端均与注射装置连通;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抽气泵、通气管和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外壳的一侧,所述通气管绕着注射装置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抽气泵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抽气泵连通,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导风组件连通;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通风口、加固杆、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驱动单元和至少两个导风板,所述通风口设置在外壳的一侧,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与通风口连通,所述加固杆竖向设置在通风口的内部,各导风板均铰接在加固杆上,各导风板从上往下依次均匀设置在加固杆上,各导风板的远离外壳的一端均铰接在第一传动杆上,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通风口内的底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传动杆的中部。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注塑机的自动化程度,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PLC和无线信号收发模块,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给外壳的左右晃动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盘和驱动块,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二导向杆的中部,所述第一转盘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转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块设置在第一转盘的远离第一转盘的圆心的位置处,所述驱动块设置在移动框的内部。作为优选,为了给导风板的摆动提供动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通风口内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转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转盘的远离第二转盘圆心的位置处。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电机的可控性,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减小第一电机的负荷,所述驱动块上还涂有润滑脂。作为优选,为了减小输料管和通气管对外壳移动的阻力,所述输料管和通气管均为金属软管。作为优选,为了延长外壳的使用时间,所述外壳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作为优选,为了减小外壳与两个支撑杆发生碰撞的几率,所述第一转盘的半径的长度小于位于外壳同一侧的第二套管和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为了降低注塑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所述抽气泵为离心式抽气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中,通过除杂机构,可以驱动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左右晃动,从而通过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将原料中的杂质过滤掉,从而提高了原料的纯净度,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生产成品的质量,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可以有效的将原料中的杂质过滤掉,降低了杂质对注塑机内部器件的磨损,从而降低了注塑机发生故障的几率,不仅如此,通过烘干机构,可以将原料烘干,降低了原料中水分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注塑机生产成品内部产生气泡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注塑机生产成品的质量,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可以有效的收集加热器散发的热量,从而降低了注塑机的能量损耗,并且通过该机构给原料烘干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对原料进行预热,从而提高了注塑机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的除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的导风组件的通气管与注射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合模装置,2.抽气泵,3.通气管,4.加热器,5.注射装置,6.底座,7.第一导向杆,8.进料口,9.第一套管,10.支撑杆,11.外壳,12.第一筛板,13.输料管,14.第二筛板,15.移动框,16.驱动块,17.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一转盘,20.第二套管,21.第二导向杆,22.通风口,23.第一传动杆,24.加固杆,25.导风板,26.第二传动杆,27.第二转盘。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1、注射装置5、底座6和至少两个加热器4,所述合模装置1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注射装置5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另一侧,各加热器4绕着注射装置5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外周上,还包括除杂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上;如图2所示,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移动框15、进料口8、第一导向杆7、第二导向杆21、外壳11、第一筛板12、第二筛板14、两个支撑杆10、两个第一套管9、两个第二套管20和两个输料管13,两个支撑杆10均竖向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0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杆7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1的上方,所述外壳11设置在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之间,两个第一套管9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两侧,两个第一套管9均套设在第一导向杆7上,两个第二套管20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第二套管20均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上,所述进料口8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中部,所述移动框15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1)、注射装置(5)、底座(6)和至少两个加热器(4),所述合模装置(1)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注射装置(5)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另一侧,各加热器(4)绕着注射装置(5)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外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杂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上;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移动框(15)、进料口(8)、第一导向杆(7)、第二导向杆(21)、外壳(11)、第一筛板(12)、第二筛板(14)、两个支撑杆(10)、两个第一套管(9)、两个第二套管(20)和两个输料管(13),两个支撑杆(10)均竖向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0)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杆(7)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1)的上方,所述外壳(11)设置在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之间,两个第一套管(9)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两侧,两个第一套管(9)均套设在第一导向杆(7)上,两个第二套管(20)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第二套管(20)均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上,所述进料口(8)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中部,所述移动框(15)设置在外壳(11)的下方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1)的中部,所述第一筛板(12)和第二筛板(14)均水平设置在外壳(11)的内部,所述第一筛板(12)设置在第二筛板(14)的上方,两个输料管(1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两侧,两个输料管(13)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筛板(12)和第二筛板(14)之间,两个输料管(13)的另一端均与注射装置(5)连通;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抽气泵(2)、通气管(3)和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外壳(11)的一侧,所述通气管(3)绕着注射装置(5)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抽气泵(2)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所述通气管(3)的一端与抽气泵(2)连通,所述通气管(3)的另一端与导风组件连通;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通风口(22)、加固杆(24)、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6)、驱动单元和至少两个导风板(25),所述通风口(22)设置在外壳(11)的一侧,所述通气管(3)的另一端与通风口(22)连通,所述加固杆(24)竖向设置在通风口(22)的内部,各导风板(25)均铰接在加固杆(24)上,各导风板(25)从上往下依次均匀设置在加固杆(24)上,各导风板(25)的远离外壳(11)的一端均铰接在第一传动杆(23)上,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通风口(22)内的底部,所述第二传动杆(26)的一端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26)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一传动杆(23)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原料筛选功能的注塑机,包括合模装置(1)、注射装置(5)、底座(6)和至少两个加热器(4),所述合模装置(1)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一侧,所述注射装置(5)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的另一侧,各加热器(4)绕着注射装置(5)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外周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杂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注射装置(5)上;所述除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移动框(15)、进料口(8)、第一导向杆(7)、第二导向杆(21)、外壳(11)、第一筛板(12)、第二筛板(14)、两个支撑杆(10)、两个第一套管(9)、两个第二套管(20)和两个输料管(13),两个支撑杆(10)均竖向设置在注射装置(5)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均水平设置在两个支撑杆(10)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杆(7)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1)的上方,所述外壳(11)设置在第一导向杆(7)和第二导向杆(21)之间,两个第一套管(9)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两侧,两个第一套管(9)均套设在第一导向杆(7)上,两个第二套管(20)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下方的两侧,两个第二套管(20)均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1)上,所述进料口(8)设置在外壳(11)的上方的中部,所述移动框(15)设置在外壳(11)的下方的中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1)的中部,所述第一筛板(12)和第二筛板(14)均水平设置在外壳(11)的内部,所述第一筛板(12)设置在第二筛板(14)的上方,两个输料管(13)的一端分别设置在外壳(11)的两侧,两个输料管(13)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一筛板(12)和第二筛板(14)之间,两个输料管(13)的另一端均与注射装置(5)连通;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抽气泵(2)、通气管(3)和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外壳(11)的一侧,所述通气管(3)绕着注射装置(5)的轴线螺旋分布,所述抽气泵(2)设置在底座(6)的上方,所述通气管(3)的一端与抽气泵(2)连通,所述通气管(3)的另一端与导风组件连通;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通风口(22)、加固杆(24)、第一传动杆(23)、第二传动杆(26)、驱动单元和至少两个导风板(25),所述通风口(22)设置在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乌柳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奕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