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费先艳专利>正文

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604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5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其包括收缩驻水过程,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三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随之,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后,水流通过连接嘴三流入第二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二管道;水流通过连接嘴四进入容水空腔,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与连通机构壁部接触,水流对连通机构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进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收缩。

Automatic switching method of multi-form for split ta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form automatic switching method of split faucet, which includes shrinking water holding process, synchronous rotation of the first valve core driven by the handle, thre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cond water guide hole and the connecting nozzle, and water flow through the water supply pipelin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nozzle into the water holding channel formed by the ring trough one and the ring trough two. Accordingly, water flow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conduit. The water hole enters the second diversion hole, and then the water flows in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nozzle three, and then into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the water flows into the water-holding cavity through the connecting nozzle four.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pressure, the water flow contacts th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the water flow exerts on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outlet pipe along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second outlet pipe. The thrust at the outlet point to the inlet end of the first outlet pipe pushes the second outlet pipe to move from the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outlet pipe to the inlet end of the first outlet pipe along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first outlet pipe, and the second outlet pipe shrin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本专利技术是申请日为2017年10月18日,申请号为:2017109678023,专利技术名称为“基于文丘里效应的水阀调控流体流向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水龙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提供的水龙头为了方便用户使用,一般设置为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水龙头的开合,但是由于这种可旋转的水龙头虽然可以左右旋转,但却无法实现前后伸缩,因而冲洗范围有限,在用户清洗较大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的物品时很不方便,同时,当用户需要通过水龙头向盛水容器注水时,由于水龙头不可进行伸缩,所以对盛水容器的大小也有较多的限制,因而在实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进行伸缩的水龙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其步骤在于:(一)伸展出水;S1:顺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二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之,水流通过连接嘴二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一管道,进一步的,水流进入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S2:水流与隔水板接触,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对隔水板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出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伸出,第二出水管在运动过程中,容水空腔逐渐减小,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第二出水管的推动下通过连接嘴四进入第二管道,随之,进入第二连接管,由于第一管道与供水管道接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包括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之间设置有中间导水管,中间导水管一端与锥形进水口接通、另一端与锥形出水口接通,所述的锥形进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进水口逐渐增大,锥形出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出水口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三连接管设置于两段中间导水管之间,因此第一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第二管道中的水流速度,故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中的水流和/或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通过第一管道进入伸缩出水机构的进水端,当限位凸条与内置台阶接触时,第二出水管停止伸出,此时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被完全排空,连通机构与环槽三配合,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接通,水流由第一出水管通过导水孔一进入环槽三,随之水流通过导水孔二由环槽三进入出水管体,并最终通过出水龙头注入水槽;(二)过渡阶段;S3:逆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导水孔处于断开状态,连接嘴二、连接嘴三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出水龙头停止出水,第二出水管仍处于伸出状态;(三)收缩驻水;S4:继续逆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三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随之,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后,水流通过连接嘴三流入第二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二管道;S5:进一步的,水流通过连接嘴四进入容水空腔,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与连通机构壁部接触,水流对连通机构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进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收缩,此时,连通机构与环槽三脱离配合,导水孔一与环槽三之间断开,进一步的,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断开,出水龙头停止出水,第二出水管在运动过程中,第二出水管底部与第一出水管之间形成的过渡空腔逐渐减小,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第二出水管道的推动下排出,由于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由第一出水管进水端进入第一管道,随之,进入第一连接管,由于第二管道与供水管道接通,因此第二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第一管道中的水流速度,故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中的水流和/或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连接管并由第二管道通过连接嘴四进入容水空腔;所述的连通机构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只能沿第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打开,且单向阀可控制过渡空气内的水和/或空气单向流入至出水管体内,上述的出水管体上开设有导水孔三,导水孔三一端与出水管体内腔接通、另一端与单向阀接通;当分体式水龙头由伸展出水状态向收缩驻水状态切换时,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经第一出水管进水端排出的同时可进入单向阀并通过导水孔三进入出水管体并最终通过出水龙头排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龙头可在伸展出水和收缩驻水之间切换,在不使用时,可大大减小水龙头占用水槽的体积,同时,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机构、循环反馈管网以及出水机构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机构、循环反馈管网以及出水机构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伯努利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伯努利连接管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开合机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阀芯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水机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水机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水机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通机构剖视图。图中标示为:100、开合机构;110、手柄;120、端盖;130、第一阀芯;131、连轴;132、第一阀芯本体;132a、环槽一;132b、第一导水孔;132c、第二导水孔;140、壳体;141、连接嘴一;142、连接嘴二;143、连接嘴三;144、环槽二;200、循环反馈管网;210、第一管道;220、第二管道;230、伯努利连接管;231、第一连接管;232、第二连接管;233、第三连接管;300、伸缩出水机构;310、出水龙头;320、第二出水管;321、出水管体;322、连通机构;322a、导水孔一;322b、导水孔二;322c、隔水板;322d、限位凸条;322e、导水孔三;323、单向阀;323a、第二阀芯;323b、导水孔四;323c、隔板;323cc、导水孔五;323d、弹簧;323e、衬套;330、第一出水管;331、连接嘴四;332、环槽三;333、内置台阶;340、连接嘴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13所示,分体式多形态水龙头,包括水槽、开合机构100、循环反馈管网200、伸缩出水机构300,其中循环反馈管网200设置于开合机构100与伸缩出水机构300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其步骤在于:(一)伸展出水;S1:顺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二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之,水流通过连接嘴二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一管道,进一步的,水流进入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S2:水流与隔水板接触,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对隔水板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出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伸出,第二出水管在运动过程中,容水空腔逐渐减小,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第二出水管的推动下通过连接嘴四进入第二管道,随之,进入第二连接管,由于第一管道与供水管道接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包括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之间设置有中间导水管,中间导水管一端与锥形进水口接通、另一端与锥形出水口接通,所述的锥形进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进水口逐渐增大,锥形出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出水口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三连接管设置于两段中间导水管之间,因此第一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第二管道中的水流速度,故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中的水流和/或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通过第一管道进入伸缩出水机构的进水端,当限位凸条与内置台阶接触时,第二出水管停止伸出,此时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被完全排空,连通机构与环槽三配合,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接通,水流由第一出水管通过导水孔一进入环槽三,随之水流通过导水孔二由环槽三进入出水管体,并最终通过出水龙头注入水槽;(二)过渡阶段;S3:逆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导水孔处于断开状态,连接嘴二、连接嘴三均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出水龙头停止出水,第二出水管仍处于伸出状态;(三)收缩驻水;S4:继续逆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三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随之,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后,水流通过连接嘴三流入第二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二管道;S5:进一步的,水流通过连接嘴四进入容水空腔,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与连通机构壁部接触,水流对连通机构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进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收缩,此时,连通机构与环槽三脱离配合,导水孔一与环槽三之间断开,进一步的,第一出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断开,出水龙头停止出水,第二出水管在运动过程中,第二出水管底部与第一出水管之间形成的过渡空腔逐渐减小,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第二出水管道的推动下排出,由于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由第一出水管进水端进入第一管道,随之,进入第一连接管,由于第二管道与供水管道接通,因此第二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第一管道中的水流速度,故与第一管道连接的第一连接管中的水流和/或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二连接管并由第二管道通过连接嘴四进入容水空腔;所述的连通机构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只能沿第二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指向第二出水管的进水端打开,且单向阀可控制过渡空气内的水和/或空气单向流入至出水管体内,上述的出水管体上开设有导水孔三,导水孔三一端与出水管体内腔接通、另一端与单向阀接通;当分体式水龙头由伸展出水状态向收缩驻水状态切换时,过渡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经第一出水管进水端排出的同时可进入单向阀并通过导水孔三进入出水管体并最终通过出水龙头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分体式水龙头的多形态自动切换方法,其步骤在于:(一)伸展出水;S1:顺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第二导水孔与连接嘴二接通,水流由供水管道通过连接嘴一进入环槽一与环槽二形成的容水通道,水流通过第一导水孔进入第二导水孔,随之,水流通过连接嘴二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随后流入第一管道,进一步的,水流进入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S2:水流与隔水板接触,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流对隔水板施加沿第二出水管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指向第一出水管出水端的推力,该推力推动第二出水管沿第一出水管的中心轴线由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向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运动,第二出水管实现伸出,第二出水管在运动过程中,容水空腔逐渐减小,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在第二出水管的推动下通过连接嘴四进入第二管道,随之,进入第二连接管,由于第一管道与供水管道接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包括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锥形进水口、锥形出水口之间设置有中间导水管,中间导水管一端与锥形进水口接通、另一端与锥形出水口接通,所述的锥形进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进水口逐渐增大,锥形出水口的开口大小沿伯努利连接管的中心轴线由中间导水管指向锥形出水口逐渐增大,所述的第三连接管设置于两段中间导水管之间,因此第一管道中的水流速度大于第二管道中的水流速度,故与第二管道连接的第二连接管中的水流和/或空气通过第三连接管进入第一连接管,并通过第一管道进入伸缩出水机构的进水端,当限位凸条与内置台阶接触时,第二出水管停止伸出,此时容水空腔中的水和/或空气被完全排空,连通机构与环槽三配合,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接通,水流由第一出水管通过导水孔一进入环槽三,随之水流通过导水孔二由环槽三进入出水管体,并最终通过出水龙头注入水槽;(二)过渡阶段;S3:逆时针旋动手柄,手柄驱动第一阀芯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导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先艳
申请(专利权)人:费先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