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材料及纯化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555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47
纤维材料,其包含混纤纤维,所述混纤纤维具有横截面形状共通的多种实心纤维,上述多种纤维中的至少两种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5.0%以上,在上述构成比例为5.0%以上的多种纤维中,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高的纤维作为纤维(max)、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低的纤维作为纤维(min)时,纤维(min)比纤维(max)的表面积增加度低3.0%以上,纤维(max)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30.0%以上,纤维(min)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8.0%以上,并且,对于纤维(max)而言,(a)表面积增加度为1.20以上,(b)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

Fiber Material and Purification Column

Fiber material, which includes blended fibers, which have a variety of solid fibers with common cross-sectional shapes. At least two of the above-mentioned fibers constitute more than 5.0% of the whole blended fibers. Among the above-mentioned fibers, the surface area indicated by formula (1) is increased. When the fibers with the highest additivity are treated as fibers (max) and the fibers with the lowest surface area increase indicated by formula (1) as fibers (min), the surface area increase of fibers (min) is less than 3.0% than that of fibers (max). The proportion of fibers (max) in the above-mentioned fibers is more than 30.0%, and fibers (min) in the above-mentioned fibers. The composition ratio is more than 8.0%, and for fibers (max), (a)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rea is more than 1.20, (b) the porous material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fine pore is 5 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纤维材料及纯化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有效地吸附被处理液中的除去对象物质的纤维材料、及内置有该纤维材料的纯化柱。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利用吸附将被处理液中的除去对象物质除去的纯化柱中使用的吸附材料的形态,大多使用多孔质的珠粒。作为其理由,可举出由于珠粒状的吸附载体能够在吸附柱内均匀地填充,因此具有血液流动的偏移少、容易进行柱设计这样的优点。另一方面,作为用于提高吸附性能的手段,可举出增加吸附载体的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但是,在吸附载体为珠粒状的情况下,若为了增大吸附载体的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而减小珠粒直径,则各珠粒间的间隙将变窄。这样的话,流路阻力将升高,压力损失将增大,由此难以使被处理液流过。另外,由于用作吸附载体的珠粒通常为球形,因此不能说原本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就大于其他形状。即,即使珠粒内部有余力进行吸附,有时仍然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吸附位点。作为珠粒以外的吸附材料的形态,可举出纤维,考虑使用通常的圆形截面的纤维。作为其形态,可举出将大量纤维以与连接柱壳体的两侧开口部的轴向平行的方式呈直线形插入、或者制成编织物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目前公开了与内置有中空纤维、实心纤维的纯化柱相关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1、2)。目前为止,如专利文献3~5所记载的,在衣物领域中,为了提高膨起感即膨松性,可举出将不同种异形截面形状进行混纤的方法。在透析器等领域中,作出了如专利文献6那样的专利技术,即,对丝施以卷曲从而防止相邻的丝彼此叠合、密合。另外,专利文献7中叙述了下述专利技术:通过将圆形的中空丝膜与异形截面的间隔长丝组合,从而抑制偏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60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4885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2075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26334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9462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2-115743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8-155009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22530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KazuhikoIshikiriyamaetal.;JOURNALOFCOLLOIDANDINTERFACESCIENCE,VOL.171,103-111(1995)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2中使用的纤维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吸附体的表面积相对于体积而言小,因此吸附性能低。此处,考虑了制成下述纤维的方法,所述纤维的截面为除圆形以外的形状,即异形截面。但是,出于提高纯化柱的吸附性能等目的而提高丝的填充率时,与圆形丝相比,异形截面丝的外接圆占有率(异形的纤维横截面的外接圆中的纤维截面的占有率,后述)降低,因此导致相邻的丝彼此叠合、密合,存在容易损失表面积这样的课题。专利文献3~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存在增加施以卷曲的工序及此时发生断丝的问题,此外,由卷曲产生的波的高度因长年保存、长年劣化而有变小的倾向,从制品的长期稳定性的观点考虑,并不优选。另外,也没有关于以吸附被处理液中的除去对象物质为目的记载。另外,由于未使用多孔质的纤维,因此为了利用丝的收缩率差异来改善膨起感、轻质感等而对丝进行加热,但在使用有细孔的多孔质丝的情况下,多孔结构有可能因热处理、高次加工而被破坏。另外,关于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专利技术,若欲使被处理液仅流过中空丝膜的内侧,则被处理液所接触的部位只是中空丝内侧,另一方面,在欲使被处理液仅流过中空丝膜的外侧的情况下,被处理液所接触的部分仅是间隔长丝和中空丝外侧,因此导致吸附性能均降低。另外,还考虑了将被处理液连续地导入至中空丝内侧和外侧这两侧的方法,但被处理液的流路变得复杂,或者导致压力损失增大,因此并不优选。还有下述方法,即,不在端部设置间隔壁而是以网状物等进行密封,由此使处理液同时流过中空纤维的内侧/外侧这两侧,但是却难以均等地分配内侧和外侧的流量,容易产生流动不均。另外,例如在作为被处理液的血液流过后,使用生理盐水来进行使残留在柱中的血液返回至体内的操作(有时也称为“返血”),但是尤其在中空纤维内径小的情况下、或由于中空丝的压溃等,而导致在返血时可能发生血液在中空纤维内侧大量残留、被称为残血的现象,因此不优选。鉴于上述以往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被吸附物质除去性能优异的纤维材料及内置有该纤维材料的纯化柱。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的构成。即,纤维材料,其包含混纤纤维,所述混纤纤维具有横截面形状共通的多种实心纤维,上述多种纤维中的至少两种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5.0%以上,上述构成比例为5.0%以上的多种纤维中,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高的纤维作为纤维(max)、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低的纤维作为纤维(min)时,纤维(min)比纤维(max)的表面积增加度低3.0%以上,纤维(max)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30.0%以上,纤维(min)在上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8.0%以上,并且,对于纤维(max)而言,(a)表面积增加度为1.20以上及(b)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2/g以上。表面积增加度=(纤维横截面的周长)/(具有与纤维横截面相同的截面积的圆的圆周长)(1)本专利技术的纯化柱具有以下的构成。即,纯化柱,其包含塑料壳体和上述纤维材料,在上述塑料壳体内,上述纤维材料沿连接壳体的两侧开口部的轴向呈直线形排列,在上述塑料壳体的两端安装有被处理液的入口端口及出口端口。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ax)的细孔比表面积优选为10m2/g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优选的是,上述纤维(min)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2/g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in)的细孔比表面积优选为10m2/g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in)中的下式(2)表示的外接圆占有率Sfo优选为0.90以下。外接圆占有率Sfo=Sf/So(2)此处,Sf:纤维横截面的截面积,So:由纤维横截面的外接圆围成的面积。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in)中的异形度Do/Di优选为1.10以上。此处,Do:纤维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i:纤维横截面的内切圆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in)的表面积增加度优选为1.1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in)的纤维横截面的形状优选为圆形或椭圆形。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ax)的等效圆直径优选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将上述纤维(min)的外接圆占有率Sfo除以上述纤维(max)的外接圆占有率Sfo而得到的Sfo比记为Z,所述Z优选为0.2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将由上述纤维(max)的等效圆直径除以上述纤维(min)的等效圆直径所表示的纤维直径比记为Y,所述Y优选为10.0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优选由直线形的纤维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混纤纤维优选由两种具有共通横截面形状的纤维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ax)与纤维(min)的比例优选为10∶1~1∶2。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纤维(max)和纤维(min)优选由同一原材料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纤维材料中,上述原材料优选为含有酯基的聚合物。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纤维材料,其包含混纤纤维,所述混纤纤维具有横截面形状共通的多种实心纤维,所述多种纤维中的至少两种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5.0%以上,所述构成比例为5.0%以上的多种纤维中,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高的纤维作为纤维(max)、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低的纤维作为纤维(min)时,纤维(min)比纤维(max)的表面积增加度低3.0%以上,纤维(max)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30.0%以上,纤维(min)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8.0%以上,并且,对于纤维(max)而言,(a)表面积增加度为1.20以上,(b)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2/g以上,表面积增加度=(纤维横截面的周长)/(具有与纤维横截面相同的截面积的圆的圆周长)  (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0 JP 2016-068094;2016.03.31 JP 2016-071291.纤维材料,其包含混纤纤维,所述混纤纤维具有横截面形状共通的多种实心纤维,所述多种纤维中的至少两种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5.0%以上,所述构成比例为5.0%以上的多种纤维中,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高的纤维作为纤维(max)、将下式(1)表示的表面积增加度最低的纤维作为纤维(min)时,纤维(min)比纤维(max)的表面积增加度低3.0%以上,纤维(max)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30.0%以上,纤维(min)在所述混纤纤维整体中的构成比例为8.0%以上,并且,对于纤维(max)而言,(a)表面积增加度为1.20以上,(b)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2/g以上,表面积增加度=(纤维横截面的周长)/(具有与纤维横截面相同的截面积的圆的圆周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材料,其中,纤维(max)的细孔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纤维(min)为多孔质,且细孔比表面积为5m2/g以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材料,细孔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纤维(min)中的下式(2)表示的外接圆占有率Sfo为0.90以下,外接圆占有率Sfo=Sf/So(2),此处,Sf:纤维横截面的截面积,So:由纤维横截面的外接圆围成的面积。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纤维(min)的异形度Do/Di为1.10以上,此处,Do:纤维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Di:纤维横截面的内接圆的直径。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纤维(min)的表面积增加度为1.10以上。8.如权利要求1~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枝洋晓上野良之山田诚之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