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55551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属于建筑模板技术领域。所受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均由模板单元相互拼接而成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在所述模板单元的拼接处设置有对拉片,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铝面板和设置于铝面板背面的矩形边框,所述模板单元四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宽均大于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垫块。对拉片通过两侧的弹性垫块挤压而密封,使连接通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弹性垫块固定效果好。所述安装方法,在第一凹槽中设置弹性垫块后,对拉片安装方便,且能够保证所有连接通孔均不漏浆,施工效率高。

A Pull-sheet Aluminum Alloy Template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ulling sheet type aluminium alloy template system and an installa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formwork. The pulled sheet type aluminium alloy template system includes the first template and the second template, which are all joined together by the template units at parallel intervals. A pair of pulled sheets are arranged at the joints of the template units. The template units include an aluminium panel and a rectangular border arranged on the back of the aluminium panel, and the template units are arranged around. A connecting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groove and a second groove through each other.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first groove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oove, and an elastic pad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groove. The pulling piece is sealed by extruding the elastic gaskets on both sides, so that the connecting through holes have good sealing effect and the elastic gaskets have good fixing effect. After the elastic pad is set in the first groove, the pulling piece is easy to install, and can ensure that all connecting through holes do not leak mud,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属于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铝模板系统因具有周转次数多、施工效率高、稳定性好、施工精度高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附图1展示了铝模板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外模板1和内模板2,外模板1与内模板2之间采用对拉片3作为辅助定位工具,内模板2采用斜撑4固定在已有结构5上。对拉片3位于铝面板10的拼接处,会形成拼接缝,造成漏浆,图2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铝面板10的四周设置用于容纳对拉片3的通孔11,通孔11的高度等于对拉片3的高度,通孔11的宽度等于对拉片3厚度的一半,对拉片3与通孔11完全贴合,图3展示了对拉片3的结构示意图,对拉片3的两端设置有圆孔31。然而,图2中的铝面板10仍然存在如下问题:在施工中往往是随机在一些通孔11中设置对拉片3,未设置对拉片3的通孔11仍会漏浆,在下次使用前需要对通孔11处的浆液进行清理;通孔11的尺寸与对拉片3的横断面相同,对拉片3安装和调整均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铝模板系统,在铝面板四周设置与对拉片横断面尺寸相同的通孔,造成对拉片安装和调整困难,未设置对拉片的通孔仍会漏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解决了对拉片安装调整困难,且所有连接通孔均不会产生漏浆。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由模板单元相互拼接而成的组合式铝合金模板,在所述模板单元的拼接处设置有若干对拉片,其中,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铝面板和设置于铝面板背面的矩形边框,所述模板单元四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铝面板,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矩形边框上,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宽均大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矩形边框的定位孔一;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垫块;所述对拉片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二,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后将所述对拉片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位于第一凹槽中的部分通过两侧的所述弹性垫块挤压密封。进一步,所述弹性垫块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弹性垫块的一侧面与所述铝面板的内表面平齐。进一步,所述弹性垫块的宽度为D1,对拉片的厚度为D2,第一凹槽的宽度为D3,满足D1+D2/2>D3。进一步,所述模板单元通过斜撑固定在已有结构上,所述模板单元的矩形边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斜撑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孔。进一步,所述对拉片上设置有便于拆模后折断的槽口,对拉片安装后,所述槽口与所述模板单元的内表面平齐。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在模板单元的第一凹槽中放入弹性垫块,使弹性垫块一侧抵在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面上,另一侧与铝面板平齐;吊装两个模板单元,放置于待浇筑混凝土结构的两侧并平行设置,至少一个模板单元通过长度可调节的斜撑固定在已有结构上,将对拉片的两端置于连接通孔中,并通过定位销临时固定;继续吊装对拉片另一侧的模板单元,与已吊装的模板单元拼接,并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然后临时固定其它对拉片;重复该步骤,直至待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所有模板单元完成拼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所述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在模板单元的四周设置由第一凹槽、第二凹槽贯通的连接通孔,使连接通孔呈T型结构,并在尺寸较大的第一凹槽中设置弹性垫块,对拉片通过两侧的弹性垫块挤压而密封,使连接通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弹性垫块卡扣在第一凹槽中,容易安装且固定效果好;由于弹性垫块的存在,连接通孔的尺寸可以大于对拉片的横断面尺寸,便于对拉片的安装、调整。所述安装方法,在第一凹槽中设置弹性垫块后,对拉片安装方便,且能够保证所有连接通孔均不漏浆,施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铝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铝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对拉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图5为图4中G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对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外模板;2-内模板;3-对拉片;31-圆孔;4-斜撑;5-已有结构;10-铝面板;11-通孔;100-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110-模板单元;111-铝面板;112-矩形边框;113-连接通孔;114-第一凹槽;115-第二凹槽;116-定位孔一;120-对拉片;121-定位孔二;122-槽口;130-弹性垫块;140-定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安装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100,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由模板单元110相互拼接而成,在模板单元110的拼接处设置有若干对拉片120。结合图4和图5所示,模板单元110包括铝面板111和设置于铝面板111背面的矩形边框112,模板单元110四周设置有连接通孔113,连接通孔113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凹槽114和第二凹槽115,第一凹槽114贯穿铝面板111,第二凹槽115位于矩形边框112上,第一凹槽114的长宽均大于第二凹槽115;第二凹槽115中设置有贯穿矩形边框112的定位孔一116;在第一凹槽114中设置有弹性垫块130。结合图4至图6所示,对拉片120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二121,定位销140穿过定位孔一116和定位孔二121后将对拉片120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位于第一凹槽114中的部分通过两侧的弹性垫块130挤压密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100,在模板单元110的四周设置由第一凹槽114、第二凹槽115贯通的连接通孔113,使连接通孔113呈T型结构,并在尺寸较大的第一凹槽114中设置弹性垫块130,对拉片120通过两侧的弹性垫块130挤压而密封,使连接通孔113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弹性垫块130卡扣在第一凹槽114中,容易安装且固定效果好;由于弹性垫块130的存在,连接通孔113的尺寸可以大于对拉片120的横断面尺寸,便于对拉片120的安装、调整。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弹性垫块130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114的深度,弹性垫块130的一侧面与铝面板111的内表面平齐。内表面是指朝向待浇筑混凝土结构一侧的表面。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平整的表面。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弹性垫块130的宽度为D1,对拉片120的厚度为D2,第一凹槽114的宽度为D3,满足D1+D2/2>D3。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对拉片120两侧的模板单元110通过定位销140紧固后,对拉片120受到两侧弹性垫块130的挤压,从而使对拉片120与弹性垫块130之间紧密贴合,可以有效避免漏浆。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模板单元110通过斜撑(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已有结构(图中未示出)上,模板单元110的矩形边框112上设置有用于与斜撑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已有结构可以是结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由模板单元相互拼接而成的组合式铝合金模板,在所述模板单元的拼接处设置有若干对拉片,其中,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铝面板和设置于铝面板背面的矩形边框,所述模板单元四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铝面板,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矩形边框上,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宽均大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矩形边框的定位孔一;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垫块;所述对拉片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二,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后将所述对拉片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位于第一凹槽中的部分通过两侧的所述弹性垫块挤压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均由模板单元相互拼接而成的组合式铝合金模板,在所述模板单元的拼接处设置有若干对拉片,其中,所述模板单元包括铝面板和设置于铝面板背面的矩形边框,所述模板单元四周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铝面板,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矩形边框上,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宽均大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矩形边框的定位孔一;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垫块;所述对拉片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孔二,定位销穿过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后将所述对拉片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上,位于第一凹槽中的部分通过两侧的所述弹性垫块挤压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的厚度等于第一凹槽的深度,所述弹性垫块的一侧面与所述铝面板的内表面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片式铝合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块的宽度为D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超越梅国江李星星崔佳龙汪立俊刘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