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握组件及碳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49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刷握组件及碳刷架,刷握组件包括刷盒、碳刷和驱动组件,刷盒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结构;碳刷滑动设置在刷盒内,碳刷一端设置有贯通碳刷两侧壁的凹槽结构,且该端由开口结构伸出刷盒并能与电机转子摩擦接触;驱动组件与碳刷相连并驱动碳刷向靠近电机转子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刷握组件,避免了集肤效应的产生,防止碳刷因局部过载导致碳刷局部产生高温的现象,提高了碳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驱动碳刷向电机转子方向运动,以保证碳刷始终与电机转子相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碳刷架,传输效果好,而且避免了集肤效应的产生。

A Brush Holder and Carbon Brush Fram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otor accessories, and discloses a brush holder and a carbon brush holder. The brush holder comprises a brush box, a carbon brush and a driving component. The two ends of the brush box are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structure; the carbon brush slides in the brush box, and the one end of the carbon brush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structure through the walls of both sides of the carbon brush, and the end is extended by an opening structure. The brush box can be friction contacted with the motor rotor; the driv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rbon brush and drives the carbon brush to move close to the motor rotor. The brush holder assembly of the invention avoids skin effect, prevents local high temperature of carbon brush caused by local overload,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carbon brush and reduces maintenance cost, and the setting of driving component can drive the carbon brush to move towards the motor rotor to ensure that the carbon brush always moves with the motor rotor. Counterbalance. The carbon brush rack disclosed by the invention has good transmission effect and avoids ski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刷握组件及碳刷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刷握组件及碳刷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电机的碳刷架采用大电流传输时,都会采用多个小碳刷传输电流。这种结构的多个碳刷同时传输同道电流,由于每个碳刷的电阻都不同,所以每个碳刷承载的电流也有所不同,部分碳刷在超出额定载流后产生高温,造成整个系统烧毁。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增加碳刷与电机转子的接触面积来避免部分碳刷超出额定载流产生高温烧毁系统。但是当碳刷与电机转子的接触面积增大时碳刷会产生集肤效应,造成单个碳刷中的局部位置出现过载现象,单个碳刷的局部高温同样影响碳刷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刷握组件及碳刷架,避免了集肤效应的产生,防止碳刷因局部电流过载导致碳刷局部高温的现象。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刷握组件,包括:刷盒,所述刷盒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结构;碳刷,所述碳刷滑动设置在所述刷盒内,所述碳刷一端设置有贯通所述碳刷两侧壁的凹槽结构,且该端由所述开口结构伸出所述刷盒并能与电机转子摩擦接触;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碳刷相连并驱动所述碳刷向靠近所述电机转子方向运动。该刷握组件的碳刷一端设置有贯通碳刷两侧壁的凹槽结构,避免集肤效应的产生,防止碳刷因局部过载导致碳刷局部产生高温的现象,提高了碳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驱动碳刷向电机转子方向运动,以保证碳刷始终与电机转子相抵接。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碳刷沿厚度方向的中部,且所述凹槽结构由所述碳刷靠近所述电机转子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电机转子的一端延伸。凹槽结构设置在碳刷沿厚度方向的中部,能够有效地降低集肤效应;同时增大碳刷的散热面积,有效降低使用碳刷时产生的温升,加强碳刷磨损产生碳灰的排出效果。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结构两侧的所述碳刷的厚度相同。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刷上设置多个凹槽结构,多个凹槽结构沿所述碳刷的厚度方向均匀排列。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碳刷与所述刷盒绝缘设置。碳刷与刷盒绝缘设置,能够避免碳刷表面的电流与刷盒接触面直接打火传输的现象发生。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刷盒由金属材质制成,且对所述刷盒内外表面进行绝缘处理。刷盒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保证了刷盒的强度,而且能够使碳刷在刷盒内顺利滑动,通过将刷盒的内外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保证了碳刷和刷盒绝缘设置。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卷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刷盒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碳刷未设置有凹槽结构的一端相抵接,以使所述碳刷向靠近所述电机转子方向移动并能与所述电机转子相抵接。驱动组件为卷簧,结构简单,能够使碳刷始终与电机转子相抵接。作为上述刷握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刷盒的一侧,所述碳刷上连接触板,所述碳刷向所述电机转子方向移动带动所述触板移动,当所述触板与所述检测组件抵持时,所述检测组件发出报警信号。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醒用户碳刷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碳刷架,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上述的刷握组件,所述刷握组件的碳刷通过导线与所述导电板相连。该碳刷架通过导线将碳刷与导电板相连,传输效果好,而且避免了集肤效应的产生。作为上述碳刷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设置有固定杆,多块所述导电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上,相邻两块所述导电板之间通过绝缘套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刷握组件,碳刷一端设置有贯通碳刷两侧壁的凹槽结构,避免集肤效应的产生,防止碳刷因局部过载导致碳刷局部产生高温的现象,提高了碳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驱动碳刷向电机转子方向运动,以保证碳刷始终与电机转子相抵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碳刷架,包括上述的刷握组件,刷握组件的碳刷通过导线与导电板相连,传输效果好,而且能够避免集肤效应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去掉导线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去掉导线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的碳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的刷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刷架与电机转子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刷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刷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刷握组件;2、支撑组件;3、导电板;11、刷盒;12、碳刷;13、驱动组件;14、检测组件;15、导线;21、底座;22、固定杆;23、绝缘套;24、固定件;111、散热孔;112、滑槽;113、固定凸耳;114、卡位槽;121、凹槽结构;122、碳刷本体;123、固定孔;131、卷簧;132、固定板;1321、限位部;141、触板;142、安装板;143、转动臂;144、检测部件;145、弹性组件;1131、安装孔;100、电机转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刷握组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刷握组件1包括刷盒11、碳刷12、驱动组件13和检测组件14,刷盒11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结构,碳刷12滑动设置在刷盒11内。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去掉导线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碳刷12一端设置有贯通碳刷12两侧壁的凹槽结构121,且该端由开口结构伸出刷盒11并能与电机转子100摩擦接触(参见图7),使得碳刷12与电机转子100摩擦产生的电流沿着凹槽结构121流入到碳刷12的内部,避免集肤效应的产生,防止碳刷12因局部过载导致碳刷12局部产生高温的现象,提高了碳刷12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凹槽结构121的设置增大碳刷12的散热面积,有效降低使用碳刷12时产生的温升,加强碳刷12磨损产生碳灰的排出效果。驱动组件13与碳刷12相连并驱动碳刷12向靠近电机转子100方向运动,以使碳刷12与电机转子100相抵接,以保证碳刷12始终与电机转子100相抵接。如图1所示,碳刷12的未设置有凹槽结构121的一端连接有导线15,对电流进行传输。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刷握组件去掉导线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13包括卷簧131和固定板132,卷簧131的一端呈卷曲状,另一端呈平板状,通过紧固件穿过固定板132和卷簧131平板状的一端并固定于刷盒11上,卷簧131呈卷曲状的一端与碳刷12未设置有凹槽结构121的一端相抵接,以使碳刷12向靠近电机转子100方向移动并能与电机转子100相抵接。利用卷簧131弹性力的回复作用,能够使碳刷12始终具有向靠近电机转子100方向移动的趋势,结构简单,成本低。进一步地,刷盒11上设置有卡位槽114,固定板132靠近卷簧13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1321,限位部1321呈凸起的卡片,限位部1321能插接入卡位槽114内,使得固定板132的两端与固定板132相连。如图1所示,检测组件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刷盒(11),所述刷盒(1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结构;碳刷(12),所述碳刷(12)滑动设置在所述刷盒(11)内,所述碳刷(12)一端设置有贯通所述碳刷(12)两侧壁的凹槽结构(121),且该端由所述开口结构伸出所述刷盒(11)并能与电机转子(100)摩擦接触;及驱动组件(13),所述驱动组件(13)与所述碳刷(12)相连并驱动所述碳刷(12)向靠近所述电机转子(100)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刷盒(11),所述刷盒(1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结构;碳刷(12),所述碳刷(12)滑动设置在所述刷盒(11)内,所述碳刷(12)一端设置有贯通所述碳刷(12)两侧壁的凹槽结构(121),且该端由所述开口结构伸出所述刷盒(11)并能与电机转子(100)摩擦接触;及驱动组件(13),所述驱动组件(13)与所述碳刷(12)相连并驱动所述碳刷(12)向靠近所述电机转子(100)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121)设置在所述碳刷(12)沿厚度方向的中部,且所述凹槽结构(121)由所述碳刷(12)靠近所述电机转子(10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电机转子(100)的一端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121)两侧的碳刷本体(122)的厚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12)上设置多个凹槽结构(121),多个凹槽结构(121)沿所述碳刷(12)的厚度方向均匀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12)与所述刷盒(11)绝缘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刷握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盒(11)由金属材质制成,且对所述刷盒(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子潘木军黄军节卢军
申请(专利权)人:摩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