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其春专利>正文

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403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包括将设有通孔且通孔间相通的砌块砌成墙体,砌成墙体后,砌块与砌块的通孔间相互贯通,用聚氨酯向墙体内砌块的通孔浇注,其特征在于,在砌筑墙体的砌块中有一层以上的夹心块层,夹心块层和主块层为交替垒砌,夹心块层的夹心与主块层上下表面的通孔形成相通的浇注面,设在墙体中的梁柱与外墙面之间设有可供浇注聚氨酯的浇注面。它的效果是:1.墙体中冷、热桥的面积大为降低,较大地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效果。2.浇注通畅,施工科学、效率高。3.浇注面中无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中节能保温墙体的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聚氨 酯夹心保温施工法。技术背景由于现在能源的加速使用,我们人类正面临能源枯竭的境地, 如何节约能源,是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筑物中每年用于冬天保暖和 夏天降温的能源是我们能源消费中一项较大的开支,为从该项开支中节省,有 不少节能保温的措施提出。本申请人于此申请前提出了一项名为《一种保温墙 体的施工方法》、申请号为200610081690.3的专利申请。它是在^f呆证砌体耐久 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将保温材料与建筑材料有效组配,使其合理、经济、 安全这么种指导思想下完成的。它比以往同类技术方案有很大的进步,有 很好的效果。尽管如此,在使用中它仍存有不完善之处1、墙体内浇注面冷(热)桥面积过大,这使得仍有不少能量通过冷、热桥传递,使墙体的保温效果降低,也造成能源的浪费;2、浇注面中的横向通道狭窄,阻力较大,造成发 泡聚氨酯的密度较高,增加成本;不好控制发泡聚氨酯的流向,容易形成浇注 不到的死角;造成浇注面积小,施工效率较低;3、浇注面中的排气通道设置不 够合理,浇注中容易形成 -些浇注不到的死角;4、过粱、梁、柱没有采取墙内 夹心保温措施,冷(热)桥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当室内外温度 变化幅度较大时,引起与建筑墙体的线性变化和体积变化较大,这种反复形变 使建筑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影响建筑寿命;5、浇注通道掉有砂浆时,无 法清除,影响墙体结构和保温效果。上述不完善之处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 内保温多孔砖(砌块)的块形结构及墙体的砌筑排块方式和浇注方式不尽合理。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 一种可大幅减少墙体内浇注面冷(热)桥面积,能量损耗低、保温效果好、浇注通 畅、基本无浇注死角的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其次要目的是该方法的施工效 率高、可使聚氨酯发泡的密度适当、可使浇注通道内的杂物易清除。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一种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包 括将设有通孔且通孔间相通的砌块砌成墙体,砌成墙体后,砌块与砌块的通孔 间相互贯通,用聚氨酯向墙体内砌块的通孔浇注,其特征在于,在砌筑墙体的 砌块中有一层以上的夹心块层,夹心块层和主块层为交替垒砌,夹心块层的夹 心面(也称浇注面)与主块层上下表面的通孔(也称浇注孔)形成相通的浇注 面,设在墙体中的梁柱与外墙面之间设有可供浇注聚氨酯的浇注面。夹心块的夹心面为1 2层,主块上下表面通孔及矩形槽的排数与夹心块的 夹心面数对应。为浇注通畅,墙体设为分段浇注,每一分段浇注面的顶部设有一分隔块层,分隔块层的上方为夹心块层;为延长分隔块层的冷(热)桥,分隔块上设的通孔(也称浇注孔)与夹心块 上所设盲孔构成一聚氨酯的浇注面。为清除浇注通道内掉的砂浆,在墙体分段浇注面底层的夹心块层的外壁上 设有清扫孔。为防止横向(水平)铺设砂浆或砌筑挤压时,砂浆掉入砌块浇注孔或浇注面 中,在主块、分隔块的浇注孔或夹心块的夹心面两侧块型的上边沿都设有凸挡。 为避免竖向(头缝)刮浆或砌筑挤压时砂浆进入浇注面,在主块侧壁靠矩形槽和夹心块侧壁靠浇注面边缘,砂浆按35-55度刮斜角。为使施工方便,在过梁、梁、柱的外则设有免折水泥模板,免折水泥模板 与过梁、梁、柱的外则之间为浇注聚氨酯的浇注面。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1、墙体中冷(热)桥的面积大为降低,较大地提高了墙体 的保温效果(1)、墙体内浇注面中冷(热)桥的面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可下降 50%。因为,在墙体的砌筑排块中,采用了夹心层,且夹心层与主块层交替砌筑,夹心层中的夹心面消除了冷(热)桥,则整个墙体内浇注面中冷(热)桥的面积可下降50%; (2)、墙体内的过梁、梁、柱,在其外侧安装了免折水泥模板,之 间均设了浇注聚氨酯的浇注面,基本消除了过梁、梁、柱中的冷(热)桥。2、浇注面中的横向通道通畅,加之可分段浇注,这在浇注中可较好地控制发泡聚氨 酯的流向和速度,保证发泡聚氨酯有个合理的密度,防止了因密度过大而增加的成本;横向通道的通畅是因设置了夹心层,夹心层的浇注面没有了冷(热)桥的 阻碍,使得阻力大为减少,使一次性浇注面积增加,施工的效率大为提高。3、 浇注面中的排气通道设置合理,浇注中不会形成浇注不到的死角;因通过块形 组合,夹心层、分隔块层与主块层之间的通孔相互贯通,在浇注面四周形成环 形通道,只要在该环形通道上开少量几个排气孔,浇注面内的空气可顺着环形 通道从排气孔顺利排出。4、横向(水平)铺砂浆时、可较好地防止砂浆掉入浇注 孔,方便了墙体施工,提高了横向(水平)砂浆的饱满度,减少了聚氨酯损耗;这 因为在在主块浇注孔和夹心块的夹心面两侧块型的上边沿都设计有凸挡。5、竖 向(头缝)刮浆时,在主块竖向矩形槽和夹心块浇注面的边缘砂浆按35-55度刮斜 角,可有效防止砌筑时砂浆挤压到浇注面。6、主块的两侧壁,设有1 2排矩 形槽,在砌筑墙体中形成相互交错的矩形条孔,它切断了竖向砂浆缝,延长了 块体之间冷(热)桥的长度,提高了墙体的整体隔热、保温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附图1为用本专利技术砌筑的墙体;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主块1的俯视、右视、仰视图(虚线框内);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夹心块2的俯视、右视、仰视图(虚线框内);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分隔块3的俯视、右视、仰视图(虚线框内);附图5为附图1中A—A处的切面图(放大);附图6为附图1中B—B处的切面图(放大);附图7为附图1中C~C处的切面图(放大);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墙内浇注面聚氨酯流向示意图。附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过梁块9的俯视、右视、仰视图(虚线框内)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参见附图l、 2、 3、 4、 5, —种聚氮酯夹心保温 施工法,它主要用三种砌块砌筑墙体,三种砌块是主块l、夹心块2、分隔块 3。主块1上设有两排通孔(也称浇注孔)11和矩形槽12,通孔11和矩形槽12 用于浇注聚氨酯。主块1还设有盲孔13,盲孔13的功能在于与空气复合,形成 隔绝层,提高墙体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主块1还设有凸挡14,凸挡14的功 能在于防止横向(水平)铺设砂浆和砌筑挤压时,砂浆掉入主块l的浇注孔中。夹 心块2由三块单体的砌块组合构成,也可由二块或四块单体的砌块组合构成, 二块单体之间构成一夹心面21,每一单体上设有盲孔22和凸挡23。分隔块3 设有一排通孔31、三排盲孔32和凸挡33、 U形槽34。在砌筑的墙体中,砌块 通过排块砌筑,夹心块2层与主块1层交替砌筑,夹心块2层的夹心面21与主 块l的通孔ll、矩形槽12相互贯通形成浇注面4。为每一次浇注通畅有效,整 体墙体设为分段浇注,每一分段浇注墙体的顶部设有一分隔块3层,.分隔块3 层的上方为夹心块2层。设在墙体中的梁柱与外墙面之间设有可供浇注聚安酯 的浇注面。为减少冷、热桥,分隔块3层上设的通孔31与夹心块2层上所设盲 孔22相对,构成一浇注聚安酯的浇注面5。为清除浇注面内掉的砂浆或杂物, 在墙体最底层或每一分段浇注墙体最底层的夹心块2层的外壁上设有清扫孔。 为避免砂浆在砌墙中被挤入砌块表面的竖向槽中,在砌块侧壁靠竖向槽的边缘 按35-55度斜角刮浆。参见附图8,在墙内浇注面浇注聚安酯时,可在夹心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夹心保温施工法,包括将设有通孔且通孔间相通的砌块砌成墙体,砌成墙体后,砌块与砌块的通孔间相互贯通,用聚氨酯向墙体内砌块的通孔浇注,其特征在于,在砌筑墙体的砌块中有一层以上的夹心块层,夹心块层和主块层为交替垒砌,夹心块层的夹心与主块层上下表面的通孔形成相通的浇注面,设在墙体中的梁、柱与外墙面之间设有可供浇注聚氨酯的浇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其春
申请(专利权)人:朱其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