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95380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吲哚菁绿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然后滴入第二有机溶剂,获得混合物;(2)将上述混合物泵入超临界造粒的高压釜,泵入结束后,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继续冲洗,即得吲哚菁绿纳米颗粒;(3)将上述吲哚菁绿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含有聚阳离子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然后离心,所得沉淀用超纯水清洗,接着进行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好,光学吸收波长范围在近红外波段,能够很好的利用近红外光度生物组织的高穿透性,能够更好的用于治疗肿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传统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癌症治疗方法,但均具有较低的疗效及较高的毒副作用。光热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癌症治疗方式,其利用光热制剂在激光光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局部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吲哚菁绿(ICG)是一种在近红外特征吸收峰的三碳化氢类染料,其荧光穿透性强,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近红外荧光试剂,吲哚菁绿较高的光热转化效率使得其在光热治疗方面具有较佳的潜在应用价值。但由于吲哚菁绿在水溶液中会快速聚集,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约为2-4min),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导致其光学性质的改变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目前,研究中多采用不同纳米载体对吲哚菁绿进行包封,从而提高其光热转化效率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吲哚菁绿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吲哚菁绿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然后滴入第二有机溶剂,获得混合物;上述第一溶剂为乙醇、甲醇、六氟异丙醇或二甲亚砜,上述第二溶剂为二氯甲烷、丙酮或三氯甲烷;上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为1~9∶1~9;(2)将上述混合物以0.1~4mL/min的液体流速泵入超临界造粒的高压釜中,该高压釜中的具体参数为:压力80~300bar,,温度32~55℃,二氧化碳流速为20~100g/min;泵入结束后,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继续冲洗0.5~2h,即得吲哚菁绿纳米颗粒;(3)将上述吲哚菁绿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pH=1~13的含有聚阳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吲哚菁绿溶解于第一有机溶剂中,然后滴入第二有机溶剂,获得混合物;上述第一溶剂为乙醇、甲醇、六氟异丙醇或二甲亚砜,上述第二溶剂为二氯甲烷、丙酮或三氯甲烷;上述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的体积比为1~9∶1~9;(2)将上述混合物以0.1~4mL/min的液体流速泵入超临界造粒的高压釜中,该高压釜中的具体参数为:压力80~300bar,,温度32~55℃,二氧化碳流速为20~100g/min;泵入结束后,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继续冲洗0.5~2h,即得吲哚菁绿纳米颗粒;(3)将上述吲哚菁绿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于pH=1~13的含有聚阳离子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2~24h,然后离心,所得沉淀用超纯水清洗,接着进行冷冻干燥,即得所述吲哚菁绿聚合物纳米颗粒;上述聚阳离子为聚赖氨酸、聚鸟氨酸或聚精氨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政王士斌徐沛瑶潘玉晶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