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鏖羽专利>正文

自动防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653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溢装置,包括壶体、壶嘴、壶盖和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固定设置在壶体上;壶体包括下壶体和上壶体,下壶体的直径大于上壶体的直径,下壶体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与上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壶盖盖合在上壶体的上端,壶嘴的下端与下壶体固定连接;防溢组件包括防溢筒和月牙板,防溢筒的下端与圆环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月牙板水平设置,且月牙板的外弧边与防溢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月牙板设置在上壶体与壶嘴之间的连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动防溢装置通过设置防溢组件,可以通过防溢筒实现对壶口位置的防溢,通过防溢板实现对壶嘴位置的防溢,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烧水的过程中,开水从烧水壶内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防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防溢装置。
技术介绍
烧水壶作为家庭用烧水用具,其在各个家庭中均有购买,但是一般的烧水壶未设置任何防溢装置,其在烧水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者往烧水壶内添加水过多,则可能出现在未烧开时不会出现溢水,但是烧开后,因为水的沸腾,导致开水从壶盖处或者壶嘴出溢出,使得燃气灶上出现水渍,同时更有可能出现浇灭燃气灶,引起燃气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防溢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自动防溢装置,包括壶体、壶嘴、壶盖和防溢组件,所述防溢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包括下壶体和上壶体,所述下壶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壶体的直径,所述下壶体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与所述上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壶盖盖合在所述上壶体的上端,所述壶嘴的下端与所述下壶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溢组件包括防溢筒和月牙板,所述防溢筒的下端与所述圆环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月牙板的外弧边与所述防溢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设置在所述上壶体与所述壶嘴之间的连线上。具体地,所述上壶体、所述下壶体和所述防溢筒的中轴线重合设置,所述壶嘴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上壶体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月牙板的中线与所述壶嘴所在的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设置。进一步,所述防溢组件还包括防溢板、滑环、n型提手和L型杆,所述滑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壶体的上部,所述n型提手的两端通过滑块与所述滑环可滑动连接,所述L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n型提手固定连接,所述防溢板水平设置且与所述L型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溢板水平贴合在所述壶嘴的上端开口处。具体地,所述n型提手包括两个竖杆和一个横杆,两个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壶盖的上方,且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包括横段和竖段,所述横段水平设置,且所述横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中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段竖直设置,且所述竖段的上端与所述横段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溢板水平设置,且所述防溢板的上侧面与所述竖段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溢板的下侧面与所述壶嘴的开口贴合。具体地,所述竖段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段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上杆为筒体,所述下杆的上端设置在所述上杆内并可沿所述上杆上下滑动,所述防溢板的上侧面与所述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杆的上端与所述下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防溢装置通过设置防溢组件,可以通过防溢筒实现对壶口位置的防溢,通过防溢板实现对壶嘴位置的防溢,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在烧水的过程中,开水从烧水壶内溢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防溢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防溢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自动防溢装置,包括壶体、壶嘴3、壶盖4和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固定设置在壶体上;壶体包括下壶体1和上壶体2,下壶体1的直径大于上壶体2的直径,下壶体1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与上壶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壶盖4盖合在上壶体2的上端,壶嘴3的下端与下壶体1固定连接;防溢组件包括防溢筒5和月牙板6,防溢筒5的下端与圆环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月牙板6水平设置,且月牙板6的外弧边与防溢筒5的上端固定连接,月牙板6设置在上壶体2与壶嘴3之间的连线上。上壶体2、下壶体1和防溢筒5的中轴线重合设置,壶嘴3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上壶体2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月牙板6的中线与壶嘴3所在的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设置。本实施例实现的是对壶口位置的防溢功能,通过设置防溢筒5,当壶体内的水因为沸腾而从壶口处溢出时,溢出的水流动至圆环板、上壶体2和防溢筒5组件的空间内,避免水从壶体外侧流至燃气灶上,并且通过设置半月板,使得在倾倒壶体内的开水时,半月板可以阻挡防溢筒5内的溢出水流出。在壶体内的开水倾倒完成后,可以从反方向将溢出水倒出。实施例二防溢组件还包括防溢板11、滑环7、n型提手9和L型杆10,滑环7固定设置在下壶体1的上部,n型提手9的两端通过滑块与滑环7可滑动连接,L型杆10的第一端与n型提手9固定连接,防溢板11水平设置且与L型杆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防溢板11水平贴合在壶嘴3的上端开口处。n型提手9包括两个竖杆和一个横杆,两个竖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滑块固定连接,横杆设置在壶盖4的上方,且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L型杆10包括横段和竖段,横段水平设置,且横段的第一端与横杆的中端固定连接,竖段竖直设置,且竖段的上端与横段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防溢板11水平设置,且防溢板11的上侧面与竖段的下端固定连接,防溢板11的下侧面与壶嘴3的开口贴合,竖段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的上端与横段的第二端垂直固定连接,上杆为筒体,下杆的上端设置在上杆内并可沿上杆上下滑动,防溢板11的上侧面与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上杆的上端与下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本实施例实现的是壶嘴3处的防溢功能,通过旋转n型提手9,控制L型杆10的位置,当需要对壶嘴3进行防溢时,防溢板11贴合在壶嘴3上,在烧水时可以避免开水从壶嘴3处溢出。在倒水时,可以通过旋转n型提手9,将防溢板11从壶嘴3上移走,进行进行倾倒。将n型提手9和L型杆10垂直设置,可以实现,在倾倒时,n型提手9所在的中线与壶嘴3重合,便于使力。通过将竖段设置成为伸缩结构,可以对防溢板11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防溢板11与壶嘴3贴合紧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防溢装置,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组件,所述防溢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包括下壶体和上壶体,所述下壶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壶体的直径,所述下壶体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与所述上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壶盖盖合在所述上壶体的上端,所述壶嘴的下端与所述下壶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溢组件包括防溢筒和月牙板,所述防溢筒的下端与所述圆环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月牙板的外弧边与所述防溢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设置在所述上壶体与所述壶嘴之间的连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溢装置,包括壶体、壶嘴和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组件,所述防溢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包括下壶体和上壶体,所述下壶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壶体的直径,所述下壶体的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圆环板与所述上壶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壶盖盖合在所述上壶体的上端,所述壶嘴的下端与所述下壶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溢组件包括防溢筒和月牙板,所述防溢筒的下端与所述圆环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月牙板的外弧边与所述防溢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月牙板设置在所述上壶体与所述壶嘴之间的连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壶体、所述下壶体和所述防溢筒的中轴线重合设置,所述壶嘴的上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上壶体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月牙板的中线与所述壶嘴所在的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组件还包括防溢板、滑环、n型提手和L型杆,所述滑环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壶体的上部,所述n型提手的两端通过滑块与所述滑环可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鏖羽
申请(专利权)人:胡鏖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