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万连专利>正文

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65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包括水壶本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卡接在水壶本体的上端,所述水壶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壶嘴,所述水壶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壶盖上固定连接有壶帽,所述壶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蜂窝板,所述壶盖与水壶本体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纤维层,所述壶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内安装有棉线,所述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积水槽内,所述棉线的另一端穿过积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做到水蒸气在水壶的上端无法凝结形成水珠,水壶盖上形成的水珠开打开水壶的时候无法飞溅出来,在水壶盖与水壶本体的连接处没有水珠的存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水珠飞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壶
,尤其涉及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
技术介绍
冬天有时候需要一次烧制大量的热水,一般家庭会使用热水壶多次烧制热水,每次倾倒完毕热水之后,会打开壶盖加入新的冷水进行下一次的烧制,这时候会直接打开壶盖对内部加水,但是由于刚刚烧过热水,水壶内壁上会留有水珠,使用者在打开壶盖的时候,内壁上附着的热水珠会在打开壶盖的一瞬间溅出来,飞溅出来的热水珠会烫伤使用者,这时候使用者必须小心的打开壶盖小心使用,避免被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刚刚烧过热水的水壶打开壶盖的时候,很容易出带出内壁上的热水珠,存在烫伤的危险,而提出的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包括水壶本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卡接在水壶本体的上端,所述水壶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壶嘴,所述水壶本体上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壶盖上固定连接有壶帽,所述壶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蜂窝板,所述壶盖与水壶本体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纤维层,所述壶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内安装有棉线,所述棉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积水槽内,所述棉线的另一端穿过积水槽,所述水壶本体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线,多个所述毛细线上套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水壶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积水槽上开设有孔洞,所述棉线穿过孔洞,所述孔洞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卡片,所述棉线穿过两个纤维层。优选的,所述毛细线和棉线的材质均为棉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水壶内壁的形成的水蒸气与毛细线接触的时候,会将毛细线逐渐浸湿,毛细线被连接线拉持住,使其贴着内壁,水蒸气在水壶的上端无法凝结形成水珠,故而在壶体避免了水珠的产生。2.当水蒸气接触到壶盖上的蜂窝板的时候,冷凝成的水珠与蜂窝板间隙的内壁之间连接,水珠的表面张力使其稳定在蜂窝板内,在打开壶盖的时候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内部的水珠不会飞溅出来。3.在壶盖上堆积过多的水珠会顺流而下,水珠流入到积水槽内,积水槽内的棉线能够有效的吸附水,由于内部棉线的一端直接与壶体底部连接,故而堆积的水会在棉线上的毛细作用下向下延伸,由于内部已经倾倒过一次热水,积水槽内不会积存大量的水,小部分的水会被棉线吸收且传输到壶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线、2纤维层、3壶盖、4壶帽、5把手、6蜂窝板、7壶嘴、8水壶本体、9连接线、10毛细线、11积水槽、12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包括水壶本体8和壶盖3,壶盖3卡接在水壶本体8的上端,水壶本体8的一侧连接有壶嘴7,水壶本体8上转动连接有把手5,壶盖3上固定连接有壶帽4,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蜂窝板6,壶盖3与水壶本体8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纤维层2,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积水槽11,积水槽11内安装有棉线1,棉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积水槽11内,棉线1的另一端穿过积水槽11,水壶本体8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线10,多个毛细线10上套接有连接线9,连接线9的一端与水壶本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积水槽11上开设有孔洞,棉线1穿过孔洞,孔洞的两侧对称安装有卡片12,棉线1穿过两个纤维层2,通过两个卡片12将棉线1卡接在孔洞的位置,避免其随意的移动,保持其角度位置的稳定,毛细线10和棉线1的材质均为棉质,棉具有良好的毛细现象表现,能够充分的吸附水。对于刚刚烧过一次的水壶,通过壶嘴7倾倒出热水之后,针对第二次加水的过程,当蜂窝板6和水壶本体8的内壁附着的水珠较多的时候,其中壶盖3内壁上较多的水珠会镶嵌入蜂窝板6的空隙内,当蜂窝板6内的空隙小于1mm的时候,其水珠表面张力较大,完全可以与重力相互抵抗达到平衡,故而在打开壶盖3的时候,不会在惯性作用下,水珠从空隙中被甩出,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对于在壶盖3的内壁上积累的较多的水,如若蜂窝板6的空隙里面装填满之后,水珠会溢出,不考虑直接掉落的水珠,顺着蜂窝板6的内壁下滑的水珠,会滑落到积水槽11内,积水槽11内安装的棉线1具有吸附力,会将积累在积水槽11内的水珠吸收,倾倒过后的水壶,内部基本没有水的预留,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如若积水槽11内堆积有水,会顺延棉线1将积水槽11内的水带入水壶本体8的内,从而积水槽11内将不会积累水;针对水壶本体8与壶盖3连接处的内壁上附着的水珠,由于各个毛细线10对水具有吸收的作用,连接线9将各个毛细线10的端头朝小,故而沾染到毛细线10上的水,较多的水会顺流而下,较少的水会直接附着在毛细线10上,使得水壶本体8靠近壶盖3的附近位置均不会堆积水珠;这样在水壶本体8与壶盖3的连接处还是连接处的附近周围,都不会附着有水珠,这样在打开壶盖3的瞬间,就不存在水珠瞬间迸溅出来的状况存在,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使用者被过烫的水珠烫伤。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烧水的时候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内壁会冷凝成水珠,冷凝后的水珠温度依旧很高,当水蒸气接触到毛细线10的时候,毛细线10被打湿,由于各个毛细线10的一端被连接线9拉住,使得毛细线10的端头部顺着水壶本体8内壁的角度朝下,则顺着水壶本体8内壁形成的冷凝水会在毛细现象作用下,顺流而下,且本身毛细线10浸湿之后无法再靠近壶盖3的地方形成水珠,则就不存在水珠溅起的问题,对于在壶盖3内壁上形成的水珠,由于蜂窝板6为蜂窝状,水蒸气接触壶帽4后冷凝的水珠会直接嵌入内部,水珠表面的表面张力使其能够牢牢的固定在蜂窝板6内,对于冷凝较多溢出的水珠会顺着壶盖3内壁顺流而下到积水槽11内,聚集在积水槽11内,积水槽11内的水被放置在积水槽11内的积水槽11吸收,在棉线1的毛细现象作用下,积水槽11内的水通过棉线1与水壶本体8内的水连通,棉线1会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但是积水槽11内将不会存留水,水会顺着棉线1进入水壶本体8内,故而在打开壶盖的一瞬间,由于边缘连接处没有水珠,就不存在冷凝水飞溅的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包括水壶本体(8)和壶盖(3),所述壶盖(3)卡接在水壶本体(8)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本体(8)的一侧连接有壶嘴(7),所述水壶本体(8)上转动连接有把手(5),所述壶盖(3)上固定连接有壶帽(4),所述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蜂窝板(6),所述壶盖(3)与水壶本体(8)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纤维层(2),所述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积水槽(11),所述积水槽(11)内安装有棉线(1),所述棉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积水槽(11)内,所述棉线(1)的另一端穿过积水槽(11),所述水壶本体(8)上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线(10),多个所述毛细线(10)上套接有连接线(9),所述连接线(9)的一端与水壶本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壶盖烫伤的水壶,包括水壶本体(8)和壶盖(3),所述壶盖(3)卡接在水壶本体(8)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本体(8)的一侧连接有壶嘴(7),所述水壶本体(8)上转动连接有把手(5),所述壶盖(3)上固定连接有壶帽(4),所述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蜂窝板(6),所述壶盖(3)与水壶本体(8)的连接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纤维层(2),所述壶盖(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积水槽(11),所述积水槽(11)内安装有棉线(1),所述棉线(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积水槽(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万连
申请(专利权)人:马万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