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357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用于加热放置在所述气雾产生装置上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用于放置气雾形成基体;还包括泄沫通道,其可使所述内壳内的碎屑流出。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雾产生装置,方便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雾产生
,具体涉及一种气雾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传统卷烟对健康及环境的影响问题开始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烟草生产商均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危害更低的烟草制品,低温加热不燃烧烟制品作为烟草消费的新形式,逐步受到市场的欢迎,正日益被大多数国家的卷烟消费者接受。例如,公开号为CN106376975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气雾产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气雾产生装置包括:空腔,具有空腔壳体以及由空腔壳体形成的空腔容置空间,空腔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待加热介质,空腔顶部设有滤棉;密封盖,设于所述空腔底部以对所述空腔底部进行密封,所述密封盖的底部形成有穿设部;空气导流器,设置于密封盖的下方,具有导流槽以及导流孔,导流孔与穿设部对应设置;加热器,包括加热器底盖以及加热陶瓷片,加热器底盖设置于空气导流器的下方,加热陶瓷片固定于加热器底盖且穿过导流孔并刺穿穿设部以穿设入空腔容置空间。公开号为CN103974640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有一种气雾产生装置,这种气雾产生装置构造成接收气雾形成基体,并且构造成使用内部加热器和外部加热器两者而加热气雾形成基体,该内部加热器定位在基体内,该外部加热器定位在基体外。内部和外部加热器两者的使用允许每个加热器在比当单独使用内部或外部加热器时可能要求的低的温度下操作。通过在比内部加热器低的温度下操作外部加热器,可将基体加热成具有比较均匀的温度分布,同时装置的外部温度可保持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产生装置,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设有加热体,所述加热体用于加热放置在所述松脱机构上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用于放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还包括泄沫通道,其可使所述内壳内的碎屑流出。可选地,所述泄沫通道包括斜孔,所述斜孔能够引导位于所述内壳内的碎屑经所述斜孔流出。可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泄沫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斜孔连通,所述斜孔能够引导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碎屑经所述斜孔流出。可选地,所述加热体用于插入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内,所述第三通孔环绕所述加热体设置。可选地,沿轴向,所述斜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呈锐角设置。可选地,所述锐角为30°至60°。可选地,还包括松脱机构,所述松脱机构能够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和所述加热体产生相对运动。可选地,所述内壳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连接,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和所述加热体能够在周向产生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均与所述加热体接触。可选地,所述松脱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按压机构,所述外壳能够沿周向运动,并将所述周向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按压机构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施加径向压紧力,所述轴向与所述加热体的插入方向一致。可选地,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相对于所述加热体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相对于所述加热体具有第二轴向位置,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相同。可选地,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内壳能够随所述外壳沿所述周向同步旋转。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周面,其中之一设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另一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可选地,沿所述轴向,所述外壳具有面向所述气雾产生装置的第一端部,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相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由交替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由交替设置的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形成,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形状相匹配。可选地,所述外壳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壳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轴向延伸;所述按压机构设于所述内壳的内腔,沿所述轴向,所述按压机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比于所述第二端更靠近所述内壳的轴向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用于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施加径向压紧力。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朝向所述外壳的内壁外凸。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弯曲部。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之间的部分呈条状。可选地,所述凸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抵。可选地,沿径向,所述凸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弹性力。可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可选地,所述内壳具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部。可选地,所述凹部沿所述轴向贯穿所述底座。可选地,所述凸部的背面为凹面。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面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部分为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面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部分设有凸起。可选地,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内壳活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壳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的内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通孔暴露所述加热体。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至少为两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部;内衬,所述内衬沿周向环绕设于所述外壳本体部的内周面。可选地,沿轴向,所述外壳本体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环形件和第二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相比于所述第一环形件更靠近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件的表面凹凸不平。可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可拆卸连接。可选地,还包括本体部,所述加热体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内壳与所述本体部或所述加热体可周向旋转连接。可选地,所述本体部设置有具有容纳部的固定座,所述加热体的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在周向上的运动。可选地,沿轴向,所述固定座包括所述容纳部和第四通孔;所述加热体沿所述容纳部至所述第四通孔的方向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固定座安装于电路控制板,所述加热体与所述电路控制板电连接。可选地,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轴向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容纳部之间,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轴向上的运动。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容纳部的横截面不是圆形。可选地,所述容纳部至所述第四通孔的方向,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容纳部具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横截面不是圆形,或者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横截面不是圆形。可选地,所述容纳部至所述第四通孔的方向,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容纳部,所述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容纳部的横截面不是圆形,或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通孔的横截面不是圆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设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用于加热放置在所述气雾产生装置上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用于放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还包括泄沫通道,其可使所述内壳内的碎屑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雾产生装置,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设有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用于加热放置在所述气雾产生装置上的气雾形成基体,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用于放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还包括泄沫通道,其可使所述内壳内的碎屑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沫通道包括斜孔,所述斜孔能够引导位于所述内壳内的碎屑经所述斜孔流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泄沫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斜孔连通,所述斜孔能够引导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碎屑经所述斜孔流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用于插入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内,所述第三通孔环绕所述加热体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轴向,所述斜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平面呈锐角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30°至6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松脱机构,所述松脱机构能够使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和所述加热体产生相对运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与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连接,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和所述加热体能够在周向产生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均与所述加热体接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脱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按压机构,所述外壳能够沿周向运动,并将所述周向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按压机构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施加径向压紧力,所述轴向与所述加热体的插入方向一致。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相对于所述加热体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相对于所述加热体具有第二轴向位置,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位置相同。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内壳能够随所述外壳沿所述周向同步旋转。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周面,其中之一设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另一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所述外壳具有面向所述气雾产生装置的第一端部,所述气雾产生装置具有面向所述外壳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个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相配合。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由交替设置的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由交替设置的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形成,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凸部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形状相匹配。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气雾产生装置螺纹连接。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的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轴向延伸;沿所述轴向,所述按压机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比于所述第二端更靠近所述内壳的轴向一端的开口,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部分用于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施加径向压紧力。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朝向所述外壳的内壁外凸。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之间的部分设有弯曲部。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之间的部分呈条状。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抵。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径向,所述凸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存在弹性力。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凹部,所述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部。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沿所述轴向贯穿所述底座。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背面为凹面。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面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部分为平面。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面向所述气雾形成基体的部分设有凸起。28.如权利要求16-2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内壳活动连接。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内壳的内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通孔暴露所述加热体。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至少为两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31.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气雾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本体部;内衬,所述内衬沿周向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林黄柳铭王嘉俊瞿江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