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成浩专利>正文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48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茶叶置于摊放室中的摊放机上摊放5‑8小时,设置摊放机每小时自动翻叶一次,同时在摊放室墙壁上安装排风扇,保证摊放室的通风;利用滚筒杀青机对茶叶进行杀青,通过高温的方式钝化酶的活性,破坏鲜叶中的组织和结构以改变鲜叶的性质,提高茶叶的品质;通过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对茶叶进行翻炒,散发茶叶中的水蒸气与青草气,使得茶叶易于存储;通过茶叶打包机对茶叶进行封装、打包,使得茶叶与外界空气隔离开,避免茶叶的质量受到影响,使得茶叶可以长久保存;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绿茶的加工,加工出的绿茶的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工艺
,具体的说是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绿茶(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传统的绿茶的加工通常采用人工手工加工,加工速度慢,不能进行大批量的绿茶加工,同时不能对加工好的绿茶进行及时的封装,造成绿茶的品质下降;绿茶加工时,如何对绿茶进行有效的杀青与翻炒对绿茶的品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现有的技术通常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得绿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设置利用摊放机对绿茶进行摊放,使得绿茶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本专利技术利用滚筒杀青机对绿茶进行高温杀青,使得绿茶中的酶的活性被破坏,从而提高了制得的绿茶的品质;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对绿茶进行烘干、翻炒,使得绿茶中的水蒸气与青草气被蒸发,进一步的提高了绿茶的品质,同时使得绿茶易于保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绿茶置于摊放室中的摊放机上摊放5-8小时,设置摊放机每小时自动翻叶一次,同时在摊放室墙壁上安装排风扇,保证摊放室的通风,使得鲜叶中的水分蒸发,减小细胞张力,促使部分化学成分的生化变化,提高茶叶的品质;步骤二:步骤一中摊放后,利用滚筒杀青机对绿茶进行杀青,通过高温的方式钝化酶的活性,破坏鲜叶中的组织和结构以改变鲜叶的性质,提高茶叶的品质;步骤三:步骤二中杀青后,通过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对茶叶进行翻炒,散发茶叶中的水蒸气与青草气,使得茶叶易于存储;步骤四:步骤三中翻炒后,通过茶叶打包机对茶叶进行封装、打包,使得茶叶与外界空气隔离开,避免茶叶的质量受到影响,使得茶叶可以长久保存;其中步骤三中所述的一种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包括壳体、进料斗、筛选件、隔板、输送管、滤板、一号翻炒机与二号翻炒机;所述进料斗数量为二,进料斗左右对称安装在壳体顶部,进料斗与壳体内部相连通,进料斗用于向壳体内部输送茶叶;所述筛选件位于壳体内部,筛选件位于进料斗下方,筛选件用于将茶叶中的细小的碎屑筛选去除;所述隔板位于筛选件下方,隔板用于将筛选出的碎屑分隔在隔板上;所述壳体上设有碎屑出口,碎屑出口位于隔板上方,碎屑出口用于将落入隔板上的碎屑排出壳体;所述输送管上端与筛选件的末端相连接,输送管下端倾斜设置,输送管的下端出口位于壳体左侧,输送管用于将筛选件上的茶叶输送至隔板下方空间;所述滤板安装在壳体内,滤板位于输送管下方,滤板倾斜设置,滤板左端比右端高,滤板材质为弹性材质,滤板用于对大茶叶与小茶叶进行分选;所述一号翻炒机位于滤板下方,一号翻炒机用于对小茶叶进行翻炒;所述二号翻炒机位于壳体外部,二号翻炒机固定在壳体的右壁上,二号翻炒机用于对大茶叶进行翻炒;所述壳体右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滤板末端,出料口用于将隔板上落下的大茶叶导入到二号翻炒机中。工作时,将茶叶从进料斗输送进壳体中,筛选件的存在使得茶叶中的细小的碎屑与杂质被筛选出,隔板将茶叶碎屑阻隔在隔板上,从而避免了碎屑与茶叶重新混合到一起;筛选后的茶叶通过输送管输送到隔板下方的滤板上,使得小茶叶从滤板上落下,最终进入一号翻炒机翻炒,使得大茶叶从壳体右侧的出料口进入二号翻炒机翻炒,从而自动实现了大茶叶与小茶叶的分选与翻炒,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性能,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的品质,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输送管的出口位于壳体左侧,滤板左端比右端高,使得茶叶从滤板左端沿着滤板倾斜滑落,从而使得大茶叶与小茶叶分选的更加彻底,避免了小茶叶混入大茶叶中造成浪费,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所述二号翻炒机包括固定架、一号加热块、翻炒筒、安装块、电机、连接轴、翻炒轴与翻炒杆;所述固定架固定在壳体的右侧;所述翻炒筒固定在固定架上,翻炒筒为半圆筒形结构,翻炒筒材质为弹性材质,翻炒筒用于翻炒茶叶;所述安装块位于翻炒筒外部,安装块安装在翻炒筒的右壁上;所述一号加热块安装在固定架底部,一号加热块用于对翻炒筒加热;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块上;所述连接轴位于翻炒筒内,连接轴右端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连接轴左端与翻炒筒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翻炒轴通过连接轴安装在翻炒筒内;所述翻炒杆,通过翻炒轴安装在翻炒筒内,翻炒杆用于对大茶叶进行翻炒;所述筛选件包括一号气缸、固定板与过滤布;所述一号气缸数量不少于三,一号气缸周向均匀的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板数量与一号气缸数量相同,固定板与一号气缸活塞杆相连接;所述过滤布为漏斗形结构,过滤布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上,过滤布的下端固定在输送管上端,过滤布上均匀的设有过滤孔,过滤孔仅允许茶叶碎屑通过,过滤布用于将茶叶中的碎屑过滤;所述连接轴上还设有凸轮,凸轮位于翻炒筒的外部;所述翻炒筒外壁上还设有一号气囊,一号气囊位于凸轮的正上方,一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一号气囊通过管路与一号气缸相连接,一号气囊用于向一号气缸中供气。工作时,大茶叶进入翻炒筒中,一号加热块对翻炒筒进行加热,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使得翻炒轴与翻炒杆对翻炒筒中的大茶叶进行自动翻炒,使得大茶叶被快速的加工;过程中,连接轴上的凸轮不断地与一号气囊接触并脱离,由于一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使得一号气囊受压缩后可以自动恢复,从而使得一号气囊在凸轮的作用下不断地压缩与恢复,因一号气囊与一号气缸相连接,一号气囊与一号气缸中的气体总量恒定,一号气囊的压缩与恢复使得一号气缸的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从而使得固定板不断地带动过滤布放松与收紧,使得茶叶在过滤布上抖动,进而更好使得茶叶中的碎屑从过滤布上的过滤孔中落下,使得茶叶更加纯净,提高了最终制得的茶叶的品质;同时,茶叶的抖动下落,提高了茶叶下落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二号气囊,二号气囊数量为一号气缸的两倍,二号气囊上下对称设置在一号气缸的上下方,二号气囊位于固定板与壳体内壁之间,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所述壳体内壁上还设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位于滤板下方,二号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弹簧与滤板相连接,二号气缸与一半的二号气囊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二号气缸用于带动滤板抖动。工作时,随着一号气缸的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使得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往复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板不断地与二号气囊接触与脱离,二号气囊为弹性气囊,使得二号气囊受压后可以自动恢复,从而使得二号气囊不断地收缩与恢复,因一半的二号气囊与二号气缸连通,二号气囊与二号气缸之间的气体总量恒定,二号气囊不断地压缩与恢复使得二号气缸活塞杆不断地伸缩,从而带动活塞杆上的弹簧不断地伸缩,因滤板为弹性材质,进而使得滤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不停的抖动,使得小茶叶更好的从滤板上落入一号翻炒机中,使得大茶叶与小茶叶分选的更加细致,避免了小茶叶混入大茶叶中造成浪费,同时加快了大茶叶与小茶叶的分选速度与下落速度,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所述一号翻炒机包括导料板、固定框、三号气缸、二号加热块、安装板、翻炒网、一号磁铁与二号磁铁;所述导料板为漏斗形结构,导料板安装在滤板下方;所述固定框安装在导料板下端;所述安装板下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绿茶置于摊放室中的摊放机上摊放5‑8小时,设置摊放机每小时自动翻叶一次,同时在摊放室墙壁上安装排风扇,保证摊放室的通风;S2:S1中摊放后,利用滚筒杀青机对绿茶进行杀青;S3:S2中杀青后,通过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对茶叶进行翻炒;S4:S3中翻炒后,通过茶叶打包机对茶叶进行封装、打包,使得茶叶与外界空气隔离开;其中S3中采用的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包括壳体(1)、进料斗(2)、筛选件(3)、隔板(4)、输送管(5)、滤板(6)、一号翻炒机(7)与二号翻炒机(8);所述进料斗(2)数量为二,进料斗(2)左右对称安装在壳体(1)顶部,进料斗(2)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进料斗(2)用于向壳体(1)内部输送茶叶;所述筛选件(3)位于壳体(1)内部,筛选件(3)位于进料斗(2)下方,筛选件(3)用于将茶叶中的细小的碎屑筛选去除;所述隔板(4)位于筛选件(3)下方,隔板(4)用于将筛选出的碎屑分隔在隔板(4)上;所述壳体(1)上设有碎屑出口(11),碎屑出口(11)位于隔板(4)上方,碎屑出口(11)用于将落入隔板(4)上的碎屑排出壳体(1);所述输送管(5)上端与筛选件(3)的末端相连接,输送管(5)下端倾斜设置,输送管(5)的下端出口位于壳体(1)左侧,输送管(5)用于将筛选件(3)上的茶叶输送至隔板(4)下方空间;所述滤板(6)安装在壳体(1)内,滤板(6)位于输送管(5)下方,滤板(6)倾斜设置,滤板(6)左端比右端高,滤板(6)材质为弹性材质,滤板(6)用于对大茶叶与小茶叶进行分选;所述一号翻炒机(7)位于滤板(6)下方,一号翻炒机(7)用于对小茶叶进行翻炒;所述二号翻炒机(8)位于壳体(1)外部,二号翻炒机(8)固定在壳体(1)的右壁上,二号翻炒机(8)用于对大茶叶进行翻炒;所述壳体(1)右侧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位于滤板(6)末端,出料口(12)用于将隔板(4)上落下的大茶叶导入到二号翻炒机(8)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绿茶置于摊放室中的摊放机上摊放5-8小时,设置摊放机每小时自动翻叶一次,同时在摊放室墙壁上安装排风扇,保证摊放室的通风;S2:S1中摊放后,利用滚筒杀青机对绿茶进行杀青;S3:S2中杀青后,通过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对茶叶进行翻炒;S4:S3中翻炒后,通过茶叶打包机对茶叶进行封装、打包,使得茶叶与外界空气隔离开;其中S3中采用的茶叶筛选翻炒设备包括壳体(1)、进料斗(2)、筛选件(3)、隔板(4)、输送管(5)、滤板(6)、一号翻炒机(7)与二号翻炒机(8);所述进料斗(2)数量为二,进料斗(2)左右对称安装在壳体(1)顶部,进料斗(2)与壳体(1)内部相连通,进料斗(2)用于向壳体(1)内部输送茶叶;所述筛选件(3)位于壳体(1)内部,筛选件(3)位于进料斗(2)下方,筛选件(3)用于将茶叶中的细小的碎屑筛选去除;所述隔板(4)位于筛选件(3)下方,隔板(4)用于将筛选出的碎屑分隔在隔板(4)上;所述壳体(1)上设有碎屑出口(11),碎屑出口(11)位于隔板(4)上方,碎屑出口(11)用于将落入隔板(4)上的碎屑排出壳体(1);所述输送管(5)上端与筛选件(3)的末端相连接,输送管(5)下端倾斜设置,输送管(5)的下端出口位于壳体(1)左侧,输送管(5)用于将筛选件(3)上的茶叶输送至隔板(4)下方空间;所述滤板(6)安装在壳体(1)内,滤板(6)位于输送管(5)下方,滤板(6)倾斜设置,滤板(6)左端比右端高,滤板(6)材质为弹性材质,滤板(6)用于对大茶叶与小茶叶进行分选;所述一号翻炒机(7)位于滤板(6)下方,一号翻炒机(7)用于对小茶叶进行翻炒;所述二号翻炒机(8)位于壳体(1)外部,二号翻炒机(8)固定在壳体(1)的右壁上,二号翻炒机(8)用于对大茶叶进行翻炒;所述壳体(1)右侧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位于滤板(6)末端,出料口(12)用于将隔板(4)上落下的大茶叶导入到二号翻炒机(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翻炒机(8)包括固定架(80)、一号加热块(81)、翻炒筒(82)、安装块(83)、电机(84)、连接轴(85)、翻炒轴(86)与翻炒杆(87);所述固定架(80)固定在壳体(1)的右侧;所述翻炒筒(82)固定在固定架(80)上,翻炒筒(82)为半圆筒形结构,翻炒筒(82)材质为弹性材质,翻炒筒(82)用于翻炒茶叶;所述安装块(83)位于翻炒筒(82)外部,安装块(83)安装在翻炒筒(82)的右壁上;所述一号加热块(81)安装在固定架(80)底部,一号加热块(81)用于对翻炒筒(82)加热;所述电机(84)安装在安装块(83)上;所述连接轴(85)位于翻炒筒(82)内,连接轴(85)右端与电机(84)输出轴相连接,连接轴(85)左端与翻炒筒(8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翻炒轴(86)通过连接轴(85)安装在翻炒筒(82)内;所述翻炒杆(87),通过翻炒轴(86)安装在翻炒筒(82)内,翻炒杆(87)用于对大茶叶进行翻炒;所述筛选件(3)包括一号气缸(31)、固定板(32)与过滤布(33);所述一号气缸(31)数量不少于三,一号气缸(31)周向均匀的固定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板(32)数量与一号气缸(31)数量相同,固定板(32)与一号气缸(31)活塞杆相连接;所述过滤布(33)为漏斗形结构,过滤布(33)的上端固定在固定板(3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邹成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