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照建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31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容器,包括有中心块、底边、侧立杆和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块为开有纵向凹槽和周向凹槽的连接块,底边包括至少三对以中心块为中心点的辐射状支骨,每对支骨由上、下支骨组成,且,每根支骨两端开有铰接孔,每对支骨的四个铰接孔位于用一平面内,并构成一截面为矩形的四边形,支骨一端插入一U型包片中,包片紧卡于纵向凹槽内,一位于周向凹槽内的铁丝将包片连同支骨贯穿起来固定于中心块上,支骨的另一端与一接头铰接,所述侧立杆固定于接头上,所述围面包覆于由所述中心块、底边和侧立杆组成的容器骨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层支骨结构作为容器底架,所用支骨可取料于废旧伞骨,经济便捷,通过增加接头及弹簧方便了容器的直立放置,且增强了容器的稳定性,从而使该容器作为日常用具更加实用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日常盛物的容器,特别是一种可以折叠的便携式容器
技术介绍
过去的容器多为不可折叠式且固定体积,如水桶、脸盆等为硬质材料制成的不可折叠式容器,体积较大,携带很不方便。为此,一种可以折叠的容器就应运而生,专利号为ZL96248755.4(公告号为CN2287127Y)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便携式容器》就公开了这样一种容器,其主要由中心支撑块、铰接于其上的底架以及和底架相铰接的支架组成容器骨架,有一胆层覆于容器骨架内,胆层上边沿扣结在支架顶端,其上边沿又经拉链连接一个容器上盖。由于在底架和中心支撑块、底架和支架之间均采用活动铰接方式,实现了容器的灵活收放,减小了容器存放体积,方便携带,但是,支架与底架直接铰接的方式使得支架难以固定,胆层上边沿扣结于支架上虽能给支架提供一个拉力,但一旦扣结处包覆不牢固或者破裂,易造成容器结构的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容器的实用性。于是,专利号为ZL03273329.1(公告号为CN2635552Y)的中国技术专利《多功能折叠容器》提供另一种可折叠容器,其包括折叠支架和软体内胆,折叠支架由N个多边形侧面框架和N个底面框架构成,底面框架的底边长与侧面框架的底边长相匹配并铰链连接,第一个侧面框架和第N个侧面框架之间用活扣连接,其余侧面框架之间用铰链连接,折叠支架展开后,在底面中间用一个开有N条侧槽插件插入各底面框架的顶部,将N个底面框架连成为一个。该折叠容器采用框架结构作为侧面和底面支撑,增强了容器的稳定性,但是在折叠时需要依次收起每一底面框架,并解开活扣后再依次折叠侧立杆框架,使用时,须再次依次折叠上述框架,过程比较繁琐,不能实现容器的弹性折叠和伸展,给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此外,上述两个结构的容器胆层均均为内层,容器的骨架结构外露而使得外表不够美观,也易使容器骨架受损,所以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能够弹性折叠和伸展的便携式容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折叠的便携式容器,包括有中心块、底边、侧立杆和围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块为四周开有纵向凹槽和周向凹槽的连接块,所述的底边包括至少三对以中心块为中心点的辐射状支骨,每对支骨由上支骨和下支骨组成,其中,每根支骨两端开有铰接孔,每对支骨的四个铰接孔位于用一平面内,且构成一截面为矩形的四边形,支骨一端插入一横截面为U型的包片中并与包片铰接,包片带有上下两个铰接孔且紧卡于纵向凹槽内,位于周向凹槽内的铁丝可以将包片连同支骨贯穿起来并固定于中心块上,支骨的另一端与一接头铰接,所述侧立杆固定于接头上,所述围面包覆于由所述中心块、底边和侧立杆组成的容器骨架上。所述的接头可以采用各种冲压件,简单的可采用一带突耳的空心柱体,其上下布置有两个铰接点,上支骨和下支骨的两个铰接孔分别对应于接头的两个铰接点,支骨与接头可以采用铆接方式进行连接,且侧立杆紧插于空心柱体内。所述的支骨在靠近接头和中心块部位均可以有一紧固镯套,镯套与所述的接头之间,或者镯套与所述中心块上的包片之间可系有弹簧,弹簧一头固定于接头的空心柱体内或包片的U型槽内,弹簧的另一头均固定于镯套上。支骨可以带有弯折部,支骨可以采用空心杆件或实心杆件,并可以带有收缩关节或折叠关节,支骨其形状可以为旋扭状或折弯状。所述的侧立杆可以采用直杆,也可以采用长度固定或可变的空心杆或实心杆,直杆可带有收缩关节或折叠关节,直杆形状可以为旋扭状或折弯状。为方便盛物,所述的容器骨架具有围面,围面可以为双层,也可以为单层,但优选地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围面分别包覆于所述容器骨架的外侧或内侧,不仅起到保护容器骨架的作用,也使得容器外形更加美观。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围面可以同时带有盖体,适合盛装需要加盖封闭的物体,也可以做成敞口式,适合一般性的物品放置。围面上可以带有插袋存放散件,并可以带有一个用来捆束容器的束带,还可以在围面开口处对称地固定两根提带以方便提携容器。所述的围面材料可以为普通的防水材料,也可以为普通的透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底面采用两层的辐射状支骨分布结构,较之单层底架结构,其增强了容器底面的承受力,另外,支骨和侧立杆之间增加一接头连接件,能够很好的固定侧立杆,支骨和接头之间安装的弹簧能够在容器打开时给侧立杆一个拴拉力,使得容器始终处于某一稳定的状态,还能够在折叠起容器后再次打开时牵引中心块下移,从而可以自动打开容器,使用更加便捷。另外,可以采用废旧的伞骨作为支骨和侧立杆,变废为宝,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头与支骨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片与支骨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心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容器展开状态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容器折叠状态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展开状态(带围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折叠状态(带围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便携式容器包括中心块1、底边、侧立杆2和围面3,其中中心块1为一个剖面为T型的丁字形圆柱体,圆柱体四周均匀开有纵向凹槽11,圆柱体上下两端分别开有周向凹槽12,如图4所示,纵向凹槽11内有包片5,包片为横截面呈U型的薄铁皮,且带有上下两个铰接孔51,如图3所示,包片5的两侧立杆上分别开有四个铰接孔,并且两两相对,包片5紧密地嵌入纵向凹槽内;底边包括四对支骨4,分别称作第一对支骨4a、第二对支骨4b、第三对支骨4c和第四对支骨4d,每对支骨由上支骨41和下支骨42组成,每对支骨铰接于中心块上,并以中心块为中心点向外辐射,每根支骨带有弯折部,且两端开有铰接孔43,其中,每对支骨具有四个铰接孔,其在安装时必须位于用一平面内,四个铰接孔相连后可构成一截面为矩形的四边形;侧立杆为四条实心的直杆,称作第一侧立杆2a,第二侧立杆2b,第三侧立杆2c和第四侧立杆2d,且又分别与上述的四对支骨相对应。支骨3是一个空心的带弯折部的杆件,支骨3上靠近接头部位有一紧固的镯套8,镯套8与接头之间固定连接了一个弹簧7,弹簧的一头固定卡在接头的空心柱体内,弹簧7的另一头固定卡嵌在镯套上。支骨4和侧立杆2连接处有一个接头6,所述接头为一个中空的开有一缝槽的柱体,柱体上下布置有两个带凸耳的铰接点61,上支骨41和下支骨42的两个铰接孔43分别对应于接头6的两个铰接点,支骨铆接于接头上,侧立杆2直接紧插在空心柱体内。安装时,上支骨一端和下支骨一端可同时插入一横截面为U型槽的包片中并与包片铰接,包片紧卡于纵向凹槽内,两条位于周向凹槽内的铁丝将包片连同上下支骨贯穿起来固定在中心块上,上支骨另一端和下支骨另一端同时于一接头铰接,侧立杆固定于接头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围面3采用双层结构,围面有内外两层,即内围面32与外围面33分别将所述的第一侧立杆2a、第二侧立杆2b、第三侧立杆2c、第四侧立杆2d、中心块1和支骨4包容其中包覆起来,围面采用防水材料,围面开口敞口形成一水密性容器,外围面上还折叠时,倒出容器内所盛物品,从底部反向推动中心块使其带动上支骨和下支骨上收,侧立杆直杆随之向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容器,包括有中心块(1)、底边、侧立杆(2)和围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块(1)为四周开有纵向凹槽(11)和周向凹槽(12)的连接块,所述的底边包括至少三对以中心块为中心点的辐射状支骨(4),每对支骨由上支骨(41)和下支骨(42)组成,其中,每根支骨两端开有铰接孔(43),每对支骨的四个铰接孔位于用一平面内,且构成一截面为矩形的四边形,支骨一端插入一横截面为U型槽的包片(5)中并与包片铰接,包片带有上下两个铰接孔(51)且紧卡于纵向凹槽(11)内,位于周向凹槽内的铁丝将包片连同支骨贯穿起来固定于中心块上(1),支骨的另一端与一接头(6)铰接,所述侧立杆固定于接头上,所述围面(4)包覆于由所述中心块、底边和侧立杆组成的容器骨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照建
申请(专利权)人:钱照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