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种植容器,包括有容器体以及发泡体;该容器体具有容置腔;该发泡体设于容置腔内并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该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种植通孔,该种植通孔的内壁径向辐射延伸出有一卡入缝隙以及至少一扩张缝隙,卡入缝隙和扩张缝隙均贯穿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该卡入缝隙同时贯穿种植通孔内壁和发泡体的周侧面,该扩张缝隙的长度小于种植通孔内壁至发泡体周侧面的距离;藉此,通过利用卡入缝隙将植物卡入种植通孔中,利用种植通孔可对植物进行定位,并配合扩张缝隙为植物的扩张提供了张力变形的空间,使得发泡体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泡体可将植物很好地定位于容器体中,并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植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种植容器。
技术介绍
室内绿化和楼顶绿化中种植容器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如罐子、盒子、木箱、桶等容器在室内或楼顶花园中都很常见的。种植容器能很好的突出植物,将其烘托为室内或楼顶花园的亮点。种植容器也可以作为草花植物的临时安身之处,在不开花的季节,也可以栽种开花灌木和树木,作为漂亮的结构元素。根据植物的不同类型(如土栽或水栽),需要往种植容器中加入泥土或液态水,然而,目前的种植容器结构都较为普通,其针对植物的定位一般不设置有任何结构:如对于土栽植物来说,植物的定位仅仅依靠泥土进行,然而,泥土容易被水冲刷掉,导致植物不能够很好定位;而对于水栽植物来说,植物是直接插装在种植容器中,其定位依靠种植容器的深度,然而,由于植物的茎部一般远小于种植容器的开口,导致若有任何风吹,植物便东歪西倒,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种植容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种植容器不能对植物进行很好定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种植容器,包括有容器体以及发泡体;该容器体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该发泡体设置于容置腔内并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该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种植通孔,该种植通孔的内壁径向辐射延伸出有一供植物卡入种植通孔的卡入缝隙以及至少一供植物生长扩大的扩张缝隙,卡入缝隙和扩张缝隙均贯穿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该卡入缝隙同时贯穿种植通孔内壁和发泡体的周侧面,该扩张缝隙的长度小于种植通孔内壁至发泡体周侧面的距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泡体包括有主体块以及至少一调整块,该种植通孔包括有第一种植通孔和第二种植通孔,该第一种植通孔成型在主体块上,该第二种植通孔成型在调整块上,该调整块设置于第一种植通孔内,调整块的外侧壁与第一种植通孔的内侧壁相适配,调整块与主体块局部连接;该卡入缝隙包括有第一卡入缝隙和第二卡入缝隙,第一卡入缝隙成型在主体块上,第二卡入缝隙成型在调整块上,第二卡入缝隙与第一卡入缝隙彼此正对连通;该扩张缝隙包括有第一扩张缝隙和第二扩张缝隙,该第一扩张缝隙成型在主体块上,该第二扩张缝隙成型在调整块上,该第二扩张缝隙与第一扩张缝隙彼此错开。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种植通孔和第二种植通孔同轴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整块的外侧面凸设有凸部,该凸部与主体块的内壁一体成型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泡体为圆盘状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种植通孔设置于发泡体的中心位置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泡体为海绵。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入缝隙以及至少一扩张缝隙呈等角度分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器体为玻璃容器或塑胶容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利用卡入缝隙将植物卡入种植通孔中,利用种植通孔可对植物进行定位,并配合扩张缝隙为植物的扩张提供了张力变形的空间,使得发泡体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本专利技术的发泡体可将植物很好地定位于容器体中,并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二、通过设置有调整块,使用者可根据植物的茎部大小取下或装上该多个调整块,如此可自由选择利用第一种植通孔或者第二种植通孔对植物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更好地配合植物的生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发泡体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发泡体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发泡体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发泡体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发泡体的主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容器体11、容置腔20、发泡体21、主体块22、调整块23凸部201、种植通孔2011、第一种植通孔2012、第二种植通孔202、卡入缝隙2021、第一卡入缝隙2022、第二卡入缝隙203、扩张缝隙2031、第一扩张缝隙2032、第二扩张缝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容器体10以及发泡体20。该容器体10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11,该容置腔11可用于装水,以用于养鱼等水生动物,在本实施例中,该容器体10为玻璃容器或塑胶容器,且呈圆桶结构,容器体10的材质和形状不予局限。该发泡体20设置于容置腔11内并封盖住容置腔1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该发泡体20为圆盘状结构,其与容置腔11的开口相适配,发泡体20浮于容置腔11的水面上,并可随水面的高低而上下浮动,该发泡体20为海绵,但不局限于海绵;该发泡体20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种植通孔201,在本实施例中,该种植通孔201设置于发泡体20的中心位置处,种植通孔201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不予局限,该种植通孔201的内壁径向辐射延伸出有一卡入缝隙202和至少一扩张缝隙203,该卡入缝隙202用于供植物卡入种植通孔201,该扩张缝隙203用于供植物生长扩大,在本实施例中,该扩张缝隙203为两个,扩张缝隙203的数量不予限定;卡入缝隙202和扩张缝隙203均贯穿发泡体20的上下表面,该卡入缝隙202同时贯穿种植通孔201内壁和发泡体20的周侧面,该扩张缝隙203的长度小于种植通孔201内壁至发泡体20周侧面的距离,并且,该卡入缝隙202以及至少一扩张缝隙203呈等角度分布,以更好地均匀配合植物的生长扩张,使得植物的生长扩张容易,不会对植物的生长扩张造成局部阻碍。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往容器体10的容置腔11加入液体(如水、营养液等等),若使用者想养鱼等水生动物时,可往容置腔11内放入鱼等水生动物;接着,两手分别抓住卡入缝隙202的两侧将发泡体20掰开,使得卡入缝隙202张开,然后,通过张开的卡入缝隙202将植物卡入种植通孔201内,卡入到位后,两手松开,发泡体20恢复形变,然后,将植物的头部朝下,并连同发泡体20一并放入容置腔11中即可,植物的茎部被定位,而植物的头部被浸入容置腔11的液体中。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植物的茎部不断地径向扩大,该卡入缝隙202和扩张缝隙203共同为植物的扩张提供了张力变形的空间,使得发泡体20不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抑制。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该发泡体20包括有主体块21以及至少一调整块22,在本实施例中,调整块22的数量为一个;该种植通孔201包括有第一种植通孔2011和第二种植通孔2012,该第一种植通孔2011成型在主体块21上,该第二种植通孔2012成型在调整块22上,该调整块22设置于第一种植通孔2011内,调整块22的外侧壁与第一种植通孔2011的内侧壁相适配,调整块22与主体块21局部连接;该卡入缝隙202包括有第一卡入缝隙2021和第二卡入缝隙2022,第一卡入缝隙2021成型在主体块21上,第二卡入缝隙2022成型在调整块22上,第二卡入缝隙2022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容器体以及发泡体;该容器体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该发泡体设置于容置腔内并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该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种植通孔,该种植通孔的内壁径向辐射延伸出有一供植物卡入种植通孔的卡入缝隙以及至少一供植物生长扩大的扩张缝隙,卡入缝隙和扩张缝隙均贯穿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该卡入缝隙同时贯穿种植通孔内壁和发泡体的周侧面,该扩张缝隙的长度小于种植通孔内壁至发泡体周侧面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容器体以及发泡体;该容器体具有开口朝上的容置腔;该发泡体设置于容置腔内并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该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种植通孔,该种植通孔的内壁径向辐射延伸出有一供植物卡入种植通孔的卡入缝隙以及至少一供植物生长扩大的扩张缝隙,卡入缝隙和扩张缝隙均贯穿发泡体的上下表面,该卡入缝隙同时贯穿种植通孔内壁和发泡体的周侧面,该扩张缝隙的长度小于种植通孔内壁至发泡体周侧面的距离;所述发泡体包括有主体块以及至少一调整块,该种植通孔包括有第一种植通孔和第二种植通孔,该第一种植通孔成型在主体块上,该第二种植通孔成型在调整块上,该调整块设置于第一种植通孔内,调整块的外侧壁与第一种植通孔的内侧壁相适配,调整块与主体块局部连接;该卡入缝隙包括有第一卡入缝隙和第二卡入缝隙,第一卡入缝隙成型在主体块上,第二卡入缝隙成型在调整块上,第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字塔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