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709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槽;升降机构为支撑柱,支撑柱末端连接有底座,支撑柱与底座之间可相对转动;底座设置在导向槽中,所述的底座沿导向槽往复移动;载车板设置在支撑柱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载车板能够上下移动,可根据需要分层停车,当上下层都有车时,上层取车时,通过导向槽末端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柱移动,即可实现上层取车,方便快捷;由于支撑柱与导向槽中的底座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导向槽可根据场地设计弯曲等形状,降低了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时对场地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
本技术属于停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停车难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大中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市场上目前应用的各类立体停车装置,体积较庞大,不仅占用较大的空间,危险系数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不便捷;停车装置维修困难、生产加工和安装使用维护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在不影响车辆停放和驾驶离得情况下扩展了停车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槽;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末端连接有底座,所述的支撑柱与底座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的底座设置在导向槽中,所述的底座沿导向槽往复移动;所述的载车板设置在支撑柱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槽的起始段和末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的支撑柱通过牵引绳分别与导向槽两端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拉动牵引绳带动底座在导向槽中来回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支座、转轴、传动齿轮和电动机,所述的转轴的两端活动连接在支座上,所述的传动齿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的电动机与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的牵引绳连接在转轴上;所述的支座连接在导向槽末端。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槽由两个开口沿水平方向且相对设置的U型槽组成,所述的U型槽的底部和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的底座两侧伸出有凸缘,所述的凸缘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的凸缘和第二滚轮卡装在U型槽中。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托盘,所述的托盘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的凸起可在凹槽中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托盘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的支撑柱末端向外延伸有凸缘,所述的凸缘插入卡槽中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柱上设置有导槽,所述的载车板两端通过一导轨连接在导槽中;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有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与载车板上的导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为工字型钢板。进一步的,所述的载车板上设置有传动带和测量载车板水平度的陀螺仪,所述的陀螺仪与PLC控制系统连接,驱动传动带的移动使载车板时刻保持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横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载车板能够上下移动,可根据需要分层停车,当上下层都有车时,上层取车时,通过导向槽末端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柱移动,即可实现上层取车,方便快捷;由于支撑柱与导向槽中的底座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导向槽可根据场地设计弯曲等形状,降低了安装本技术装置时对场地的要求。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停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座、支撑柱和导向槽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驱动机构与导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1-载车板,2-导向槽,3-支撑柱,4-底座,5-驱动机构,6-牵引绳,7-托盘,8-导轨,9-液压系统,10-横梁;(1-1)-传动带,(1-2)-陀螺仪;(2-1)-U型槽,(2-2)-第一滚轮;(4-1)-凸缘,(4-2)-第二滚轮,(4-3)-凹槽;(5-1)-支座,(5-2)-转轴,(5-3)-传动齿轮,(5-4)-电动机;(7-1)-凸起,(7-2)-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1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还包括导向槽2;其中,升降机构为支撑柱3,在支撑柱3末端连接有底座4,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可相对转动,底座4设置在导向槽2中,底座4沿导向槽2往复移动。当导向槽为弯道结构时,使得支撑柱可转动至于导向槽方向相同,实现车辆的转弯,对停车场地的要求。载车板1设置在支撑柱3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使用时将导向槽预埋在地下,使得导向槽的上表面与地面齐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载车板1能够上下移动,可根据需要分层停车,当上下层都有车时,上层取车时,通过导向槽末端的驱动机构带动支撑柱移动,即可实现上层取车,方便快捷;由于支撑柱与导向槽中的底座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导向槽可根据场地设计弯曲等形状,降低了安装本技术装置时对场地的要求。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导向槽2的起始端和末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支撑柱3通过牵引绳6分别与导向槽2两端的驱动机构5连接,驱动机构5拉动牵引绳6带动底座4在导向槽2中来回移动,实现载车板沿着导向槽来回移动。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支座5-1、转轴5-2、传动齿轮5-3和电动机5-4,转轴5-2的两端活动连接在支座5-1上,传动齿轮5-3固定在转轴5-2上,电动机5-4与传动齿轮5-3连接;牵引绳6连接在转轴5-2上,其中,在底座上开设有孔,用于固定牵引绳。支座5-1通过焊接或者栓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向槽2末端,支座的高低与导向槽相同,也埋设在地面以下。电动机正反转转动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得固定在转轴上的牵引绳拉紧和松开,进而拉动底座在导向槽中移动。在导向槽的弯曲段,支撑柱在底座上转动,调整载车板与导向槽同方向。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导向槽2由两个开口沿水平方向且相对设置的U型槽2-1组成,U型槽2-1的底部和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轮2-2;底座4两侧伸出有凸缘4-1,凸缘4-1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4-2,凸缘4-1和第二滚轮4-2卡装在U型槽2-1中。U型槽的上侧面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滚轮,使得U型槽侧壁上的第一滚轮与凸缘上表面接触,U型槽底部的第一滚轮与底座侧部接触,凸缘底部的第二滚轮与U型槽的下侧面接触,使得底座与导向槽的接触面之间均是滚动连接,减小移动阻力,提高移动效率。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设置有托盘7,托盘7底部设置有凸起7-1,底座4上设置有与凸起7-1相匹配的凹槽4-3,凸起7-1可在凹槽4-3中转动。支撑柱3通过强度螺栓固定链接在托盘7上。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托盘7两侧设置有卡槽7-2,支撑柱3末端向外延伸有凸缘(图中未标出),安装时将凸缘插入卡槽7-2中便可将支撑柱固定在托盘上,并通过螺栓对两者进行固定,这样安装拆卸过程快捷方便。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撑柱3上设置有导槽(图中未标出),载车板1两端固定有一导轨8,导轨8安装在导槽中;在支撑柱3上连接有液压系统9,将液压系统9与载车板上的导轨8连接,通过液压系统带动载车板在支撑柱的导槽移动。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将液压系统9安装在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1)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槽(2);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支撑柱(3),所述的支撑柱(3)末端连接有底座(4),所述的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的底座(4)设置在导向槽(2)中,所述的底座(4)沿导向槽(2)往复移动;所述的载车板(1)设置在支撑柱(3)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包括载车板(1)和带动载车板上升下降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槽(2);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支撑柱(3),所述的支撑柱(3)末端连接有底座(4),所述的支撑柱(3)与底座(4)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的底座(4)设置在导向槽(2)中,所述的底座(4)沿导向槽(2)往复移动;所述的载车板(1)设置在支撑柱(3)上且沿支撑柱柱体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2)的起始段和末端均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的支撑柱(3)通过牵引绳(6)分别与导向槽两端的驱动机构(5)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5)拉动牵引绳(6)带动底座(4)在导向槽(2)中来回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5)包括支座(5-1)、转轴(5-2)、传动齿轮(5-3)和电动机(5-4),所述的转轴(5-2)的两端活动连接在支座(5-1)上,所述的传动齿轮(5-3)固定在转轴(5-2)上,所述的电动机(5-4)与传动齿轮(5-3)连接;所述的牵引绳(6)连接在转轴(5-2)上;所述的支座(5-1)连接在导向槽(2)末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导轨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2)由两个开口沿水平方向且相对设置的U型槽(2-1)组成,所述的U型槽(2-1)的底部和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滚轮(2-2);所述的底座(4)两侧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景涛王亮亮杨泽宇闫海渊石友坤张少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