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69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喷洒水雾技术领域的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所述保护箱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板顶部左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脚架内腔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缓冲腔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刚性弹簧,所述第一刚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缘侧壁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所述第二刚性弹簧的一端连接法兰盘的底部,另一端连接缓冲腔内腔底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喷洒水雾非常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喷洒水雾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
技术介绍
房建工程墙体及顶棚抺水泥砂浆前,需对抺灰基层表面洒水润湿,为确保抺灰层与基层粘接牢固,一般要求抺灰基层润湿两遍,基层表面润湿厚度不小于9mm。现常规作法多采取人工持水管直接向墙面及顶棚浇水,浇水时水体多顺墙面及顶棚流淌,污染建筑地面。若洒水较少,墙面和顶棚又无法充分润湿,且洒水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抺灰基层不能保证均匀润湿。水泥砂浆抺完后,多出现开裂、起鼓、脱落等质量通病。且水泥砂浆抺完终凝后,需洒水养生,现要么没有洒水养生,要么敷衍了事,造成抺灰层养生不充分,抺灰层起砂,表面开裂等质量问题,同时,在进行喷洒的过程中,地面有凹凸不平的地方,小车移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不便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两组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脚架,所述脚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轮,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腔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支撑板顶部左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水箱的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顶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支撑架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推手,所述支撑架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和挂钩相配合的连接挂件,所述脚架内腔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缓冲腔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刚性弹簧,所述第一刚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缘侧壁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所述第二刚性弹簧的一端连接法兰盘的底部,另一端连接缓冲腔内腔底部,所述缓冲腔的底部设置有和支撑柱相配合的装配通孔,所述支撑柱贯穿装配通孔后通过转动轴连接行走轮,所述水泵的驱动电机由蓄电池供电。优选的,所述推手的外缘侧壁上设置有橡胶胶套,且橡胶胶套的表面上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导向柱内腔设置有导向凹槽,所述法兰盘两端均设置有和导向凹槽相配合的导向块。优选的,所述行走轮设置为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置有机械卡爪,万向轮的表面设置有胶套。优选的,所述水管和水泵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接头,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置有耐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移动式喷洒水雾非常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非常实用,且使得整机整洁,通过设置水箱和水泵可以实现对建筑物楼板和墙体进行洒水,确保墙面抺灰基层充分润湿,避免砂浆层出现质量问题,在保证装置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一刚性弹簧和第二刚性弹簧能够大大减小装置产生的细碎振动,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确保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脚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撑架、3脚架、4行走轮、5支撑板、6水箱、7注水口、8水泵、9水管、10保护箱、11蓄电池、12挂钩、13喷头、14控制阀、15缓冲腔、16导向柱、17第一刚性弹簧、18法兰盘、19支撑柱、20第二刚性弹簧、21装配通孔、22转动轴、23连接挂件、24推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2,两组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脚架3,脚架3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支撑板5底部设置有保护箱10,保护箱10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1,支撑板5顶部左侧设置有水箱6,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7,水箱6的右侧设置有水泵8,水泵8顶部设置有水管9,水管9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3,水管9上设置有控制阀14,支撑架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推手24,支撑架2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挂钩12,水管9上设置有和挂钩12相配合的连接挂件23,脚架3内腔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腔15,缓冲腔15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向柱16,缓冲腔15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刚性弹簧17,第一刚性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盘18,法兰盘18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9,支撑柱19的外缘侧壁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20,第二刚性弹簧20的一端连接法兰盘18的底部,另一端连接缓冲腔15内腔底部,缓冲腔15的底部设置有和支撑柱19相配合的装配通孔21,支撑柱19贯穿装配通孔21后通过转动轴22连接行走轮4,水泵8的驱动电机由蓄电池11供电。其中,推手24的外缘侧壁上设置有橡胶胶套,且橡胶胶套的表面上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防滑纹,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导向柱16内腔设置有导向凹槽,法兰盘18两端均设置有和导向凹槽相配合的导向块,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增加法兰盘18移动的便利性,同时可以提供法兰盘18移动时的支撑,行走轮4设置为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置有机械卡爪,万向轮的表面设置有胶套,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移动便利性,并且可以对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提高了安全性,水管9和水泵8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接头,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圈,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高装置的密封性,支撑板5顶部设置有耐磨层,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减小支撑板5表面的摩擦损耗,便于提高寿命。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注水口7向水箱6中加入水,然后通过蓄电池11带动水泵8开始工作,开启控制阀14,水箱6中的水通过水泵8从水管9上的喷头13进行喷洒,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刚性弹簧17和第二刚性弹簧20进行压缩,以便于对细碎振动进行过滤吸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2),两组所述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脚架(3),所述脚架(3)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所述支撑板(5)底部设置有保护箱(10),所述保护箱(10)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1),所述支撑板(5)顶部左侧设置有水箱(6),所述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7),所述水箱(6)的右侧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顶部设置有水管(9),所述水管(9)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3),所述水管(9)上设置有控制阀(14),所述支撑架(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推手(24),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挂钩(12),所述水管(9)上设置有和挂钩(12)相配合的连接挂件(23),所述脚架(3)内腔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腔(15),所述缓冲腔(15)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向柱(16),所述缓冲腔(15)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刚性弹簧(17),所述第一刚性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盘(18),所述法兰盘(18)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9),所述支撑柱(19)的外缘侧壁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20),所述第二刚性弹簧(20)的一端连接法兰盘(18)的底部,另一端连接缓冲腔(15)内腔底部,所述缓冲腔(15)的底部设置有和支撑柱(19)相配合的装配通孔(21),所述支撑柱(19)贯穿装配通孔(21)后通过转动轴(22)连接行走轮(4),所述水泵(8)的驱动电机由蓄电池(11)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建筑墙体楼板喷洒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2),两组所述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底板(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脚架(3),所述脚架(3)底部设置有行走轮(4),所述支撑板(5)底部设置有保护箱(10),所述保护箱(10)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1),所述支撑板(5)顶部左侧设置有水箱(6),所述水箱(6)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7),所述水箱(6)的右侧设置有水泵(8),所述水泵(8)顶部设置有水管(9),所述水管(9)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头(13),所述水管(9)上设置有控制阀(14),所述支撑架(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推手(24),所述支撑架(2)的右侧壁上设置有挂钩(12),所述水管(9)上设置有和挂钩(12)相配合的连接挂件(23),所述脚架(3)内腔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缓冲腔(15),所述缓冲腔(15)内腔左右侧壁均设置有导向柱(16),所述缓冲腔(15)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刚性弹簧(17),所述第一刚性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有法兰盘(18),所述法兰盘(18)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9),所述支撑柱(19)的外缘侧壁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体强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盛瓯机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