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59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针组织、反针组织和挑针组织的变化融合,在视觉上营造出羊绒织物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增强了羊绒织物的视觉效果,使羊绒织物的造型层次更为丰富,使羊绒织物更加轻软柔暖,提升了产品的生产价值,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挑孔树叶针织组织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织组织,特别涉及一种挑孔树叶针织组织。
技术介绍
:伴随着服装行业走向时装化的趋势,羊绒衫不再是以保暖简洁设计元素为出发点,而是趋向潮流新颖独特中性款式设计,针对两性边缘的界限模糊中性设计是现在的流行趋势,以中性设计为主题,运用结构构成、组织构成元素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设计,从而探索中性化时装在组合的内在规律,一种组织结构就是通过款式设计、结构设计的研究,借鉴男装的造型和结构,并在设计意图上减弱两性元素设计的差异塑造新潮流女性干练敏捷又不失去女性端庄优雅的效果。为中性化女装设计潮流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设计理论元素,其中树叶针织组织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但现有的树叶针织组织虽然样式丰富,但都缺乏立体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的挑孔树叶针织组织。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N+2M行Y+2A列的区域内,N≥2,M≥3,Y≥1,A≥3;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N个反针组织和2M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N行,其中,奇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偶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第3行与第1行相同,第4行与第2行相同,依次交替循环至第N行;所述第二区包括2M行,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和A-2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M行,所述第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个挑针组织和A-(M+1)/2个反针组织;之后,第M+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正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第M+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挑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调针数量,…,直至第2M行,所述第2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优选的,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8行7列的区域内,N=2,M=3,Y=1,A=3;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2个反针组织和6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2行,其中,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3个反针组织;所述第二区包括6行,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和1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3行,所述第3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挑针组织和1反针组织;之后,第4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正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第5行包括1个挑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6行,所述第6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3个反针组织。优选的,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30行15列的区域内,N=8,M=11,Y=1,A=7;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8个反针组织和22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8行,其中,奇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6个反针组织,偶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7个反针组织,第3行与第1行相同,第4行与第2行相同,依次交替循环至第8行;所述第二区包括22行,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6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和5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11行,所述第1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6个挑针组织和1个反针组织;之后,第1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5个正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第13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5个挑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22行,所述第2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7个反针组织。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正针组织、反针组织和挑针组织的变化融合,在视觉上营造出羊绒织物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增强了羊绒织物的视觉效果,使羊绒织物的造型层次更为丰富,使羊绒织物更加轻软柔暖,提升了产品的生产价值,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针织组织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针织组织示意图。叶柄区1,叶片区2,第一区21,第二区22,反针组织3,正针组织4,挑针组织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包括叶柄区1和对称设置在叶柄区1两侧的叶片区2,叶柄区1和叶片区2位于30行15列的区域内,N=8,M=11,Y=1,A=7;其中,叶柄区1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8个反针组织1和22个正针组织2;叶片区2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21和第二区22,第一区21包括8行,其中,奇数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5和6个反针组织3,偶数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7个反针组织3,第3行与第1行相同,第4行与第2行相同,依次交替循环至第8行;第二区22包括22行,第1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5和6个反针组织3,第2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4和5反针组织3,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5与正针组织4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4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5数量,…,直至第11行,第11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6个挑针组织5和1个反针组织3;之后,第12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5个正针组织4和2个反针组织3,第13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5个挑针组织5和2个反针组织3,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5与正针组织4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4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5数量,…,直至第22行,第22行包括与叶柄区1相邻的7个反针组织4。本实施例通过正针组织4、反针组织3和挑孔5的变化融合,在视觉上营造出羊绒织物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增强了羊绒植物的视觉效果,使羊绒织物的造型层次更为丰富,使羊绒织物更加轻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N+2M行Y+2A列的区域内,N≥2,M≥3,Y≥1,A≥3;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N个反针组织和2M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N行,其中,奇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偶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第3行与第1行相同,第4行与第2行相同,依次交替循环至第N行;所述第二区包括2M行,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和A‑2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M行,所述第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个挑针组织和A‑(M+1)/2个反针组织;之后,第M+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正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第M+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挑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调针数量,…,直至第2M行,所述第2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1.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N+2M行Y+2A列的区域内,N≥2,M≥3,Y≥1,A≥3;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N个反针组织和2M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N行,其中,奇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偶数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第3行与第1行相同,第4行与第2行相同,依次交替循环至第N行;所述第二区包括2M行,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A-1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2个正针组织和A-2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挑针组织数量,…,直至第M行,所述第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个挑针组织和A-(M+1)/2个反针组织;之后,第M+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正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第M+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M+1)/2-1个挑针组织和A-(M+1)/2-1个反针组织,每相邻两行之间挑针组织与正针组织交替进行,下一行的正针组织数量等于上一行的调针数量,…,直至第2M行,所述第2M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A个反针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孔树叶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叶柄区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叶柄区两侧的叶片区,所述叶柄区和所述叶片区位于8行7列的区域内,N=2,M=3,Y=1,A=3;其中,所述叶柄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2个反针组织和6个正针组织;所述叶片区包括由下至上编织的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包括2行,其中,第1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1个挑针组织和2个反针组织,第2行包括与所述叶柄区相邻的3个反针组织;所述第二区包括6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银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东黎绒毛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