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宽专利>正文

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56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主壳体内凹腔中吊置有外槽室,外槽室内间隔套放有内槽室,内外槽室之间填放有化学滤材层,内、外槽室周壁上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导通的通孔,在内槽室中设有引出管,主壳体内凹腔中设有污水引入管和污物排出管,在内槽室中部设有一调节拉杆,拉杆下端连接有沿污水处理槽径向延伸的水平杆,水平杆外端连接有与外槽室外壁相接触的刮板,由动力驱拉拉杆,即可带动刮板沿与其轻微接触的外壁面上下移动并将积垢层刮掉。(*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化粪池中所使用的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市镇建筑中,为处理住户排放的污水,均需备置设有污水处理装置的化粪池。这类化粪池内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有一主壳体部分10,在主壳体部分10内有一污水引入管11,主壳体部分10中部设置有一化学槽12,化学槽12有一外槽室13,在外槽室13内间隔设置有一内槽室14,外槽室13内壁与内槽室14外壁之间设置有化学滤材层15,内外槽室周壁上均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通的通孔19,在内槽室14内探伸有一将过滤后的水液排出的排出管16,在主体部分10中有一将污物抽吸出去的大排出管17。当污水从引入管11引流到主体部分10内腔之后,经通孔19流入化学滤材层15进行除臭及过滤后流渗到内槽室14内,然后通过排出管16抽出,而主体部分10内腔的积存物经一定时间后由大排出管17抽出。这类化粪池用污水处理装置的缺点如下由于所排入的污水及碎杂物成份复杂,有杂物、有生活用水;也有大量油垢或其它沉积物,因此,当其使用一段时间后,尤其当主壳体部分10内腔的沉积物积聚一定高度时,污水中的非液状粘稠物很易粘结在外槽室13的外部表面,很易在外部表面形成一积垢板结层18,使通孔19被堵塞,导致污水处理的处理效果下降乃至失效。而由于该装置体积较大,且又设于地下坑体内,故不便清理。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在上部操纵即可刮除积垢层的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以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主壳体内凹腔中吊置有外槽室,外槽室内间隔套放有内槽室,内外槽室之间填放有化学滤材层,内、外槽室周壁上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导通的通孔,在内槽室中设有引出管,主壳体内凹腔中设有污水引入管和污物排出管,在内槽室中部设有一调节拉杆,拉杆下端连接有沿污水处理槽径向延伸的水平杆,水平杆外端连接有与外槽室外壁相接触的刮板,由动力驱拉拉杆,即可带动刮板沿与其轻微接触的外壁面上下移动并将积垢层刮掉。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可方便刮除积垢层,有效地解决了垢层不便清除的问题,同时,延长和提高了化学过滤槽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5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在主壳体10中部内腔中吊置有污水处理槽12,污水处理槽12有一个外槽室13,在外槽室13内间隔套放有一内槽室14,在内外槽室14和13之间有一化学过滤层15,内外槽室14和13的壁面上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贯通的通孔19,内槽室14内探放有一排出管16,在主壳体10上敞口处的污水处理槽12上部扣有一扣盖19,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槽12内设有一上下移动式积垢刮除机构30,积垢刮除机构30包括一个位于内槽室14中的由动力提升的调节杆301,与调节杆301下端相连接的水平杆302以及和水平杆302外端弯钩状的刮板304构成,弯钩状的刮板304的内周边刃303与外槽室13的外壁面相接触。参见图2至图4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与主壳体10中部上凸孔沿101相扣盖的扣盖19中心处下凸有一导向套191,纵向调节杆301与导向套191滑动套装并呈竖直下探状,纵向调节杆301的下端连接有与其相垂直并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杆302,水平杆302的外端连接有一与外槽室13外壁面形状相吻合并相接触的环状L形刮板304,在内外槽室14和13之间开设有水平杆302上下移动的豁槽121,豁槽121的底端151高于内槽室14的底壁面。参见图2至图5。设置在内槽室14内腔中的排出管16的出口端直接排出或引排到一沉淀过滤槽20内,沉淀过滤槽20是一双层式夹套结构,内过滤槽201内有一排出管202,内过滤槽201与沉淀过滤槽20的内腔203之间开设有通孔2011。参见图2L形刮板304的内弯周边303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截面刮刃3031的内周尘缘与外槽室13外壁表面相接触,纵向调节杆301的外探段设有手提环3011或由动力齿轮305驱提的齿条段3012,水平杆302呈对应十字形或一字形外探分布,在水平杆302上部设有与污水处理槽12上开设的纵向矩形或开口矩形豁槽121相接触并随水平杆302同步移动的密封件306,密封件306由骨架板307固定在豁槽121的内侧口处,污水处理槽12由纵向豁槽121分割成扇块状或半圆状。参见图2至图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2由排污管11排出的污水流入主壳体10内腔中,然后通过外槽室13上的通孔19渗流入化学滤层15进行过滤或化学处理,然后通过内槽室14上的通孔19渗流到内槽室14内腔中,再通过排出管16排出。当需要清垢时,则通过手动或动力驱动使纵向调节杆301上移,在调节杆301上移时其下部连接的水平杆302同步上移,刮板304则在上移同时将外槽室13外壁上积挂的垢层18刮下,以保证通孔19的畅通,刮除完毕后,反向将纵向调节杆301回调至原位,由于在水平杆302上连接有与豁槽121两侧边内缘口处接触的软质密封件306,因此,可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以防止内槽室14内的存积水不致大量外漏。也可防止外部污物流入内槽室14中。手动时,可通过纵向调节杆301上端外露的提环3011进行提拉,也可通过与调节杆301上段的一侧齿条段3012相啮合的齿轮305的转动来提升调节杆301上下移动,齿轮305的转动可用手摇转动或靠动力机构308驱转。参见图权利要求1.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主壳体(10)中部内腔中吊置有污水处理槽(12),污水处理槽(12)有一个外槽室(13),在外槽室(13)内间隔套放有一内槽室(14),在内外槽室(14)和(13)之间有一化学过滤层(15),内外槽室(14)和(13)的壁面上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贯通的通孔(19),内槽室(14)内探放有一排出管(16),在主壳体(10)上敞口处的污水处理槽(12)上部扣有一扣盖(19),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槽(12)内设有一上下移动式积垢刮除机构(30),积垢刮除机构(30)包括一个位于内槽室(14)中的由动力提升的调节杆(301),与调节杆(301)下端相连接的水平杆(302)以及和水平杆(302)外端弯钩状的刮板(304)构成,弯钩状的刮板(304)的内周边刃(303)与外槽室(13)的外壁面相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主壳体(10)中部上凸孔沿(101)相扣盖的扣盖(19)中心处下凸有一导向套(191),纵向调节杆(301)与导向套(191)滑动套装并呈竖直下探状,纵向调节杆(301)的下端连接有与其相垂直并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杆(302),水平杆(302)的外端连接有一与外槽室(13)外壁面形状相吻合并相接触的环状L形刮板(304),在内外槽室(14)和(13)之间开设有水平杆(302)上下移动的豁槽(121),豁槽(121)的底端(151)高于内槽室(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积垢刮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主壳体(10)中部内腔中吊置有污水处理槽(12),污水处理槽(12)有一个外槽室(13),在外槽室(13)内间隔套放有一内槽室(14),在内外槽室(14)和(13)之间有一化学过滤层(15),内外槽室(14)和(13)的壁面上开设有与相邻空间相贯通的通孔(19),内槽室(14)内探放有一排出管(16),在主壳体(10)上敞口处的污水处理槽(12)上部扣有一扣盖(19),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槽(12)内设有一上下移动式积垢刮除机构(30),积垢刮除机构(30)包括一个位于内槽室(14)中的由动力提升的调节杆(301),与调节杆(301)下端相连接的水平杆(302)以及和水平杆(302)外端弯钩状的刮板(304)构成,弯钩状的刮板(304)的内周边刃(303)与外槽室(13)的外壁面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宽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